是调皮还是多动症?

时间:2022-09-06 12:25:38

总听到妈妈们问:我家宝宝太调皮了,是不是多动症?真会是多动症吗?多动症与调皮宝宝间有什么区别呢?要不要看医生呢?

儿童多动症的全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在表现特点分为三个临床亚型,注意力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及混合型。

据国外文献报道,多动症三分之一可延续到成年。国内外调查资料显示,多动症的发病率占儿童的3%~10%,是儿童的常见病之一。其中男孩大大多于女孩,两者比例约为9:1。有些儿童的多动症症状并未引起粗心家长的重视,而被误认为“淘气”“不听话”;延误学龄期的治疗时机,不仅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影响到学业,甚至影响到成年后的生活质量,更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造成伤害。

多动症的孩子学习困难

多动症通常在孩子上幼儿园时表现出来。虽然他们的智力大多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学习成绩却普遍很差。由于他们上课、做作业都不能集中注意,控制能力差,写作业时,小便、喝水、玩橡皮等,自行完成作业困难,这就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感知觉方面的一些障碍也会导致一些学习困难,如视听转换障碍会使患儿阅读困难,而空间位置知觉障碍和左右辨别不好,会使儿童在学习算式和一些算术符号时发生困难。写字、画画、手工等学习活动也会受到这些感知障碍的严重影响。

区别多动症与调皮

多动是儿童期多种疾病均可能产生的一种症状,也是顽皮的孩子在不同场合下的表现形式之一,动是发育期儿童的天性,而多动症是疾病。二者的区别在以下方面。

注意力方面的区别患多动症的儿童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即使是看“图画书”“动画片”时,也不能专心致志;连玩玩具部没有耐心。但调皮儿童却不同,在看“动画片”时,能全神贯注,还讨厌其他孩子的干扰。

行动目的性方面的区别调皮儿童的行动常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及安排。而多动症的儿童却无此特点,他们的行动较冲动,且杂乱,有始无终,再者多动冲动型儿童表现为好动、精力旺盛,只有睡着了才安静。

多动症儿童饮食需注意

研究表明,大量进食含有酪氨酸、水杨酸盐的食物以及进食加入调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铅污染的食物,均可使具有多动症遗传素质的儿童发生多动症,或者使多动症状加重。相反,多动症的孩子只要限制这类食物,症状可明显减轻,因此,多动症患儿的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少食富含酪氨酸食品,如奶酪、巧克力、柑橘类水果等。酪氨酸在机体内可以转化成儿茶酚胺、甲状腺素等神经递质,它们都是“兴奋型”的递质,所以如果孩子这类食物吃得太多,就会出现动作增多的现象。

2 少食含水杨酸盐类的食品,如番茄、苹果、橘、杏等。水杨酸可以干扰糖代谢,导致低血糖症和酮体的产生,使大脑的能量不足,从而导致各种异常行为的产生。

少食含铅食物。因为铅可使孩子视觉运动、记忆感觉、形象思维、行为等发生改变,出现多动,所以多动症患儿应少食含铅的皮蛋等食品。

4 应少食含铝食物。因为铝是一种威胁人体健康的金属。食铝过多可致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多动症患儿应少吃油条,因为制作油条需要在面粉中加入明矾,而明矾的化学成分为硫酸钾铝。因此,吃油条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不利。

5 应多食含锌丰富的食物。因为锌是人体内的微量元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有关。锌缺乏常使儿童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智力减退。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大多数头发中锌含量较高。所以,常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

6 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铁是造血的原料,缺铁会使大脑的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情绪,加重多动症状。因此多动症孩子,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瘦肉等。

多动症儿童生活引导法

把过多的精力发挥出来 对于精力过多的儿童要进行正面的引导,使他们的过多的精力能发挥出来。父母可老师要带着孩子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跳远等,使他们过多的精力能释放出来。但是,在安排他们进行活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危险。

加强注意力的培养 逐步培养儿童静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可以从看图书、听故事做起,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可以和幼儿园老师沟通,把孩子放在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监督和指导。

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从小培养其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要按时饮食起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应迁就孩子的兴趣而让他们看电视至深夜,以致影响睡眠。

适当鼓励当他们在学习中出现适宜行为时,就及时给予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改进。

温馨提示:

多动症在学龄前期会有所表现,父母可带孩子去神经科或多动症专科咨询,对孩子进行早期行为习惯方面的指导,可缓解多动症。

6~8岁的孩子,父母或老师怀疑有多动症时,要及时就医,经医生治疗,可避免多动症对孩子的危害。

父母要关注多动症儿童的睡眠问题,即是否上床后入睡困难,半小时睡不着,是否有磨牙现象、睡眠过程中肢体活动频繁等,如有上述症状请就诊。

上一篇:配方奶粉问问问 下一篇:春捂怎么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