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9-06 11:45:17

PICC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患者从外周静脉植入PICC导管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探索护理方法及对策。方法 总结63例PICC置管患者的置管情况,分析其中的安全隐患。结果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PICC的护理,提高安全意识,避免不安全隐患,减少并发症,延长PICC导管的使用寿命。结论 经外周静脉置管,对于需要反复多次进行静脉穿刺的肿瘤患者、危重患者抢救及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PICC;安全隐患;对策

作者单位:130012 长春,吉林省肿瘤医院门诊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是由外周静脉插管并使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创伤小,避免反复穿刺对血管的损伤,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尤其在肿瘤患者化疗、危重患者抢救及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临床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护理安全隐患。

1 不安全因素

11 临床护士缺乏PICC置管的理论知识,缺乏预见性,因此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能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12 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规范,易造成PICC穿刺时出现渗血、血肿、刺激神经,引起心律失常、空气栓塞、导管不到位、穿刺后出现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漂移或脱出、导管破裂断裂、感染。

13 法律意识薄弱,对可能发生的纠纷认识不足,留下隐患。

2 对策

21 加强护士PICC专业知识的培训。如:PICC适应证、禁忌证、PICC的维护及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211 适应证:缺乏血管通道或倾向的患者

应用刺激性药物,尤其是肿瘤化疗药。

输注高渗性或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如高渗糖、脂肪

应用输液泵或压力输液治疗

需要反复输血或血制品或采血的患者

需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

212 禁忌证:已知或怀疑有全身感染或全身感染源的患者

缺乏外周静脉通道的患者

不能确认静脉

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放射治疗史、静脉血栓形成史、

外伤史或血管外科手术史的患者

患有严重出血性疾病的患者

血管顺应性差的患者

22 熟练掌握PICC操作规程

221 操作前做好评估,评估患者有无心脏病史、用药史、观察凝血指标有无异常。血管选择应首选粗而静脉瓣少的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左侧的静脉路径较右侧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故最好选择右侧肢体。最佳穿刺点为肘窝下两横指处,穿刺点过高可能损伤神经及淋巴管;穿刺点过低则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血流障碍和机械性静脉炎。

222 注重护理细节,安全护理操作。插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准确测量静脉长度。皮肤消毒范围应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20 cm,冲净无菌手套上的滑石粉。排尽导管及接头内的空气,避免反复穿刺对血管内膜造成机械性损伤。送管时动作要柔和。选择贵要静脉置管时,手臂外展90°;头静脉置管时,手臂外展与身体角度小于30°,摆放合适,可减少导管移位。导管移位会引起血液不畅并发深静脉血栓。进入右心房会引起心律失常,损伤心肌或瓣膜,甚至心包填塞。因此置管后要透视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发现异位,立即处理,避免并发症发生。

223 置管后采用弧形或S形固定留在体外的导管,穿刺部位覆盖无菌纱布或无菌透明敷料。棉质敷料优于透明敷料。置管24 h更换敷料,之后纱布72 h更换一次,透明敷料每7 d更换一次,浸湿及时更换。更换敷料时从下往上揭去,先用75%的酒精沾湿纱布,使之与导管分离,防止揭敷料和胶布时导管脱出。局部消毒范围应大于10 cm,预防感染。预防导管堵塞,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不同液体之间要用20 ml生理盐水冲管,不在导管侧的肢体测血压,昏迷患者翻身时,防止导管侧的肢体受压。

224 封管 输液结束后,用10~20 ml09%盐水采用脉冲式注入。技巧是把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少许,使等渗盐水形成多个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内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冲管及封管剩余最后1 ml液体时,一次性注入,边推边撤注射器,确保导管内完全是封管液,达到正压封管。

225 拔管护理,治疗结束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及时拔管。患者取仰卧位,外展上肢,全身放松,做深呼吸动作时缓慢且轻柔地拔出导管。拔管时注意预防导管破裂,应与皮肤平行拔出。拔管后观察拔出的导管尖端是否完整,测量导管长度。对上臂肌肉紧张、血管痉挛造成的拔管困难者,可用2%利多卡因湿敷上臂或热敷20~30 min后再拔管。如拔管遇到阻力,说明导管末端有大的血凝块,首先要行彩超定位,确定血栓的位置及大小。强行拔管可引起血凝块栓塞或损伤静脉壁。拔管后按压穿刺点5 min以上,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嘱患者24 h内减少穿刺肢体活动,以防出血。

23 并发症

231 穿刺点出血 置管中拔出插管鞘时,立即按压止血。按压时间根据患者的凝血情况而定。置管后1~2 d有少量渗血,需要及时更换敷料。如出血较多,嘱患者屈肘10~20 min或加压包扎。

232 防止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穿刺部位的血迹用09%盐水清洗干净,用碘伏消毒。输液器24 h更换一次,可来福接头每周更换一次。输血制品立即更换。更换敷料时,注意导管周围皮肤的消毒,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无菌环境。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寒战,发热、局部红肿热痛、化脓等,拔出导管做细菌培养,同时做药敏试验。局部换药。根据药敏结果,全身抗感染治疗。

233 静脉炎 抬高患肢,局部热敷或50%硫酸镁湿敷,2~3次/d,20~30 min/次。也可以外敷如意金黄散,3次/d。如果3 d症状无缓解,拔除导管,局部继续做如上处理。

24 加强与患者沟通,做好各阶段的健康教育

241 置管前重点指导患者术中的配合,如手臂外展90°,将头转向穿刺的肢体,下巴尽量贴近肩部。告知的重要性,请求配合。

242 置管后指导患者肢体运动,24 h内限制臂部活动,避免外展、屈肘,可做握拳运动。置管侧上肢不能负重,避免剧烈运动。淋浴时用保鲜膜包扎好,上下边缘用胶带封上。平时穿宽松、柔软的长袖内衣,保护血管。指导患者注意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及并发症的发生,及时与护士联系。

3 提高法律意识,预防医疗纠纷

31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护士不能只忙于工作,而忽视法律法规的学习。要懂法,用法律保护自己。

32 签定知情同意书,向患者详细讲解PICC置管的情况

33 护理操作过程及时记录。注明送管长度,术侧肘关节上5 cm臂围,建立维护档案,以做到有据可查。

34 出院时需向患者讲明带导管出院的风险,并签订出院责任书,要写明带管出院,一切后果由患者负责,确保医患双方的利益。避免医疗护理纠纷。

总之,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提高PICC使用的成功率,既减轻患者的痛苦,又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

上一篇:抗Kpa导致胎儿红细胞生成抑制1例 下一篇:宫外孕保守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