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06 11:14:20

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5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 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 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与用药1年后的血脂水平及再发心肌梗死例数。结果 治疗组1年内再发心肌梗死2例(3.45%), 对照组4例(7%), 随访一年两组心肌梗死再发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水平明显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水平升高,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血脂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长期服用具有明显减少心肌梗死再发生的作用。

【关键词】 心肌梗死;预防;阿托伐他汀;拜阿司匹林

大量的研究已证明, 绝大多数(95%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 由于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糜烂、出血, 诱发血小板聚集, 并发血栓形成, 导致冠状动脉管腔闭塞。在欧美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45万人发生再次心肌梗死。在我国本病虽不如欧美多见, 但是近年来的数据表明,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 已接近国际上的平均水平。因此出院后要坚持长期药物治疗, 预防心肌梗死再发和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本文旨在观察拜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心肌梗死再发的防治效果。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其中最为凶险的是心肌梗死。统计资料显示, 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其中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中国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占全球五分之一。

世界心脏联盟日前发起一项全球性倡议―“Champion Advocates计划”, 旨在到2025年, 将心血管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减少25%。该项目将通过在心脏科医师、媒体人士和心血管疾病学科带头人中进行宣传教育, 提升对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认知等。据悉, 我国是亚洲地区首批开展该计划的国家,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具体执行。因此对AMI患者要进行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宣教, 以起到预防心肌梗死再发的作用。稳定血管中的易损斑块是目前医学界预防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的重要目标。

他汀类药物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对血脂尤其是LDL-C的降低作用显著, 通过降低血液中LDL-C,升高HDL-C,缩小斑块的内脂质, 显著改善内皮功能, 减慢动脉粥样硬化发展[2]。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他汀类药物降低炎性因子的作用独立于调脂作用, 其抑制巨噬细胞的表达, 稳定斑块的作用可能通过多效机制实现, 因此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调脂外的抗炎作用, 进一步发挥其抑制动脉硬化及稳定斑块作用[3], 降低心肌梗死再发。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A2的合成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所有患者只要没有用药禁忌证都应该服用。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已有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证实了阿司匹林可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再梗死率, 急性心肌梗死后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再梗死率下降大约25%。

综上所述, 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长期服用具有明显减少心肌梗死再发生的作用,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38): 675-676.

[2] 赵水平.他汀类药物防治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31(4):316-318.

[3] 徐成斌.论急性冠脉综合症他汀类药物早期应用的益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29(3):129-131.

上一篇:Canny算子在DSP上的实现及优化 下一篇: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网络和云计算在智慧城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