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媪的长寿 “话疗”经

时间:2022-09-06 10:57:55

在辽宁省台安县西四村村口的大槐树下,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老婆婆兴高采烈地坐在碾子旁,跟村中的老姐妹们一起唠家常,不时传出她们开心的笑声。这位老婆婆名叫周贵珍,今年97岁。

曾做过教师的周贵珍年轻时住在济南市内,从小就性格开朗、为人豁达。中年时,随爱人搬回了他的老家――辽宁省台安县农村。淳朴的乡情让周婆婆痴迷陶醉,所以每有空闲,她便拿着针线笸箩,来到村口的大槐树下,一边做针线活,一边和乡亲们聊天。她发现善良的村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很多有智慧的经验,如“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他们又把这农业生产经验推衍到为人处世上,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行春风,难得秋雨”。这一切都让周婆婆眼界大开,受益匪浅。

后来,周婆婆腾出家中的一间屋子,开了间“聊吧”,专供村民来这里娱乐聊天,她自然就成了“吧主”。家事国事、人间趣事、生活琐事……可以在“聊吧”里摆一摆,唠一唠;乡亲们有了难心事,也拿到“聊吧”来说一说;村里搞新农村建设,也喜欢来周婆婆的“聊吧”征求大家意见。通过“话疗”,周婆婆不仅自己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而且还破解了许多村民心中、家中、生活中的心理疙瘩和民事纠纷。“话疗”使周婆婆胸怀坦荡,整天乐呵呵的,大有“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豁达之态,因此,周婆婆还求村里的文书在“聊吧”内贴上了她的晚年座右铭:“得之淡然,失之泰然,自处超然,无事澄然。”

为了增加“谈资”,周婆婆自费订阅了《中国老年报》、《百科知识》、《中华文摘》等30多种报刊,遇到有价值的文章,她就读给大家听;每天的“新闻联播”是周婆婆必看的,“聊吧”内,她就是“新闻联播”的“二传手”。

周婆婆说,关注国计民生,有助于增强老年人的记忆力和使命感,从而活得更有意义。数十年来,周婆婆未和村中任何人吵过嘴,家庭事务也处理得井井有条。周婆婆有四个儿媳,婆媳间从未红过脸,更未因家庭琐事而心存芥蒂。周婆婆说:“遇啥事说啥事,摆到桌面上,当面锣对面鼓,说开了也就没啥事了!”

如今,年近百岁的周婆婆依然在“话疗”中享受她的晚年之乐。

上一篇:三手烟:飘不散的“杀手” 下一篇:养生无定式 因人而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