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肝胃同病”与“肝胃同治”

时间:2022-09-06 10:04:54

(1.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河南南阳473083;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61)

关键词:五脏六腑;肝胆;脾胃

中图分类号:R241.6

祖国医学认为肝胆、脾胃同居人体中焦,在五脏六腑之中关系密切。早在《素问・玉机真脏论》就“比类取象”以肝木脾土及五行生克规律对其关系加以形象的说明:“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金匮要略》进一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于脾,当先实脾”。而在经络理论中,肝和脾同居膈下,足厥阴肝经挟胃两旁,且肝能制胆汁,从而更进一步证明了肝胆、脾胃在生理、病理上密不可分。

1.肝胆与脾胃生理关系

脾胃五行属土,“土生万物”。经日:“中央土,以灌四傍。”“胃者冰谷之海,六府之源也。”二者表里相合,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肝胆属木,主疏泄、调畅人体之气机。《知医必辨》日:“故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不病。”“肝胆与脾胃木土相克,其疏泄条达正常既可助脾运化,使清阳之气生发;又可助胃受纳腐熟,使浊阴之气下降。正如《索问・宝命全形集》所讲“土得木而达”。《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也指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可见,肝胆疏泄功能直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反之脾胃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生化有源,“土为万物之母”“木植于土”,肝胆得脾胃运化之精微不断滋养,疏泄功能方可保持正常。二者之中肝胆能疏泄脾胃,于调畅气机之中起主要作用:脾胃能濡养肝胆,在气血生成方面占主导地位,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故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日:“肝脾者,相助为理之脏也。”

2.肝胆与脾胃病理联系

肝胆、脾胃在生理功能方面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同样在病理上亦是相互影响。正常情况下脾胃的运化功能需要肝木的疏泄,木气条达,则土气自舒。若肝木气盛,则可发生“木旺乘土”,而导致一系列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亦如《素问・五运行大论》中所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反之,由于脾胃为万物生化之源,各种物质的化生、传输、敷布必赖于脾胃的斡旋。若脾胃亏虚,中土不健,精微化生匮乏,或脾虚不能统摄血流,失血过多,则均可导致肝血不足。犹如李东垣所言:“若胃气一虚、无所禀受、则四脏经络皆病”。且脾胃居中焦枢纽之地,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助肝调节各脏腑之气机升降出人。脾气壅滞,必将影响肝之疏泄,以致肝气不舒,正所谓“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进而出现“土壅侮木”病理现象。由此可见,脾胃之病常牵连于肝胆、肝胆之病亦常祸及脾胃,临床可现“肝胃同病”现象。

3.“肝胃同治”乃其正治之法

肝胆、脾胃生理功能相互依赖,病理方面相互影响,故治疗之时当二者兼顾,治肝不忘实脾,健脾还需调肝。《内经》中早有“厥阴不治,取之阳明”之明训,仲景亦提出肝病传脾之“实脾”学说,时时提醒后世医家治肝不可仅仅着眼于肝,还需重视脾胃健运在肝病治疗中的作用。脾胃如兵家之饷道,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健旺,气血充溢,正气旺盛,药尽其用,诸邪自却;反之,土气衰败,精微化生无源,正气虚衰,御邪乏力,药无所化,也亦难奏祛邪之效,更伤已虚之脾胃,加重病情。同样,补益脾胃之时,尤应注意调肝。若肝胆疏泄功能正常,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肝木疏土,可助运化之功,使补不助郁,以防中焦壅滞。明代张景岳治骱创制解肝煎等方,被后世医家大加推崇。清叶天士在《临床指南医案》更屡屡提出:“醒胃必先制肝”,“培土必先制木”及“通补阳明,开泄厥阴”,“制肝木,益胃土”等肝胃同治观点,并指导应用于临床,效果显著。

故而,笔者认为治肝不治胃;治胃不治肝,均非正治之法。我们应当认真揣摩领悟“肝胃同病”、“肝胃同治”观点的内涵与精髓,其必将为我们以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提供极其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上一篇: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考 下一篇:单侧三维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术后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