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蒙药学知识做好蒙药学服务工作

时间:2022-09-06 09:50:59

浅谈运用蒙药学知识做好蒙药学服务工作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在社会精神健康服务体系中患有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人员也日益增多,这就要求我们蒙药学人员在提供蒙药学服务的实践中,深入研究蒙药学与心理学交叉问题,不断探索并充分利用心理药效学在药物治疗中的有益作用,使其得到推广和发展。

关键词:浅谈 运用 蒙药 服务 工作

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广大群众保健意识的提高,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医院蒙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蒙药学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蒙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蒙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这是我国首次以法规的形式规定医院要建立“蒙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为当今和未来的医院蒙药学工作提出了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蒙药学工作者在转变服务观念和工作模式的同时重新构建知识结构,要学习和应用临床医学、临床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蒙药学服务。

一、蒙药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其作用

早在1979年,蒙药学界的心理学家就开始综合运用药理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在卫生服务体系的配药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出现了蒙药学心理学这一概念;随着卫生服务制度和行为科学方面的发展,蒙药学心理学逐渐具备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可能性[1]。蒙药学心理学(pharmaceutical psychology)是遵循心理学和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利用一定形式的非药品本身的信息刺激,产生与用药相当的治疗效果或者增强药物疗效的一门新兴的蒙药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其分支学科心理药效学是近年来提出的临床蒙药学新概念,是集医学、心理学和药理学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它是指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的心理诱导下,出现不同的药理效应[2]。其目的是通过医者的良好心理诱导作用,充分调动患者抗御疾病的内在潜力,以获取最佳的药物疗效。

在实施心理药效学过程中,心理因素在先,患者是心理药效学发挥作用的内因基础,通过医师、药师和护理人员等这些主导动力因素的心理诱导作用,使药物发挥最佳临床效果。心理药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安慰剂效应”,不同个性的病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热情、爱说、善交际的人对安慰剂会产生明显的心理效应;而急躁、耿直、好胜的人则不明显。一般说来,治疗感染性疾病时药物的生理效应占主导地位;而治疗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时药物的心理效应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溃疡病、糖尿病、月经病以及痛症等疾病时更为明显。

但心理药效学并非适用所有患者。根据患者就医心理,大体可将其分成两大心理类型:主动求医型和被动求医型。主动求医型患者能主动到医院就医,愿意接受治疗。其特点是心理负担较重,病情未必严重,这类患者是心理药效学的主要群体。被动求医型患者多见于急性和重症精神疾病、急性脑外伤性精神障碍、各种疾病所致的意识障碍等,他们不是心理药效学的主要群体,心理药效学多用于某些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期。相对而言,心理药效学在精神科应用最多,亦常用于神经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

临床观察亦表明:给药医生的权威性,给药的时间,药师、护士发药时的语言、神态,药物的名称、商标、包装、产地、颜色、剂型以及价格等均可使患者对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效应。药物的包装是否精致以及颜色和味道亦能影响病人的感受,如大多数人喜欢乳白色或橘黄色,偏爱柠檬味、苹果味或橙味。

二、蒙药学心理学在蒙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关注药物的心理效应和心理药效学的应用。由于患者的身心、体能、心理都与正常人有较大差别,在就医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预期要求,需要蒙药学工作者加以识别和确定[3]。药师在蒙药学服务中要以人为本,不仅要关心患者的生理状况,同时要关注其心理和精神状况,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调节和提高患者的情绪,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药患关系,有针对性地为其进行蒙药学服务,为其提出较为合理的用药建议,达到保障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从而促进蒙药学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1.与患者多交流,赢得信任

关心同情患者,与患者及其家属多交流,使他们对药师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较为信赖,愿意倾诉自己的感受和与用药有关的问题(包括自己的家庭、隐私和社会关系等)。获得信任后就能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摸清患者的心理脉搏,利用心理科学知识,及时正确地给患者以同情、解释、鼓励和保证。充分调动患者心理积极性并加以支持和帮助,使他们加深对其疾病治疗迫切性的认识,改善心境,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促进心身康复,最终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明确告知治疗方案,有利于取得配合

对于主动求医型患者或被动求医型患者的家属,讲明所患疾病与病因、治疗方法,指导他们配合治疗以及以后如何预防等,增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3.暗示疗法

医护人员特别是影响力大的医护人员对患者具有暗示性的治疗作用。通过心理上的积极暗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身反应过程。以技巧性的言语和表情给患者以诱导和暗示,其接受暗示的过程就是内心的逻辑活动过程,结果改变了原有的病态感觉和不良态度。药师可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疾病状况等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作一定的解释和暗示,使药物的生理效应与心理效应达到最佳结合。

如为了加强药师与患者交流,增加亲切感,提倡门诊药房为患者提供零距离蒙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把发药窗口作为一个与患者面对面交流的平台,通过药物咨询、用药指导等服务,使蒙药学服务在保障用药安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增加患者战胜疾病和早日康复的信心等方面与医学同等重要。药师通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与患者实现优化的心理整合,从而提高蒙药学服务质量,提高药物治疗的整体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降低医疗成本,并最终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Donna D.Pharmaceutical psychology[J].Am J Pharm Educ,1979,43:261-266

[2]李惠平,郭晓霞,王忠英,等.试论心理药效学在精神科的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64

上一篇:耳内镜下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 下一篇:传统武德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