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06 07:54:30

57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7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疼痛护理及方法进行总结。结果:57例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56例治愈,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内科治愈率达98.2%。结论: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可有效促进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痊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老年;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46-01

消化性溃疡是目前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等病症均属于该范畴。胃溃疡的发病年龄较迟,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中并不少见,十二指肠溃疡虽然多发于青壮年,但也可见于老年人。其病理特点是胃或十二指肠内壁慢性溃疡形成,以慢性反复发作性上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老人常合并缺铁性贫血和贫血性心脏病。患者一旦出现消化溃疡合并出血,如抢救不及时,护理措施不当,死亡率较高。据统计,死亡率高达5%~12%。我院消化内科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57例,在规范化的内科用药治疗下,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经胃镜或手术病理确诊的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57例,男35例,女22例,初次确诊者41例,复发就诊者16例。年龄60~85岁,平均69.2岁,病程最短者21天,最长者26年。胃溃疡43例,十二指肠溃疡13例,复合型溃疡1例。伴有并发症者18例,其中消化道出血9例,穿孔7例,幽门梗阻2例,胃镜活检均未见确切癌变。合并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塞、脑动脉硬化、慢性支气管炎等。

1.2 临床特点 临床症状不典型,如缺乏规律性痛疼。临床表现多样化,腹胀、纳差,嗳气,贫血,胸痛,哮喘,消化道出血等。合并其他疾病多,有82%合并有其他疾病。患者对本病的认知度低,服用多种药物,生活自理能力差,遵守医嘱性差。

1.3 治疗方法 以药物治疗为主,采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保护胃黏膜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抗生素“四结合”的原则,进行正规、综合、足疗程的治疗,对于反复复发者可适当延长疗程。溃疡愈合后酌情采用间歇疗法和症状自我控制疗法或阶梯性疗法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维持治疗,时间为半年至1年。

1.4 结果 57例患者,因1例患者入院时即已出现严重穿孔,不宜进行内科保守治疗,转入外科行手术治疗,其余56例均行内科保守治疗治愈后出院,内科治愈率达98.2%。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

老年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时,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而易被忽略,以至延误病情。对具有易患因素的老人,应注意观察有无胃部不适、嗳气、恶心、黑便等症状。对于溃疡活动期,或有严重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或住院治疗4~6周,缓解疼痛以及避免加重出血等。缓解期可适当进行活动,但避免餐后的剧烈活动,活动以不疲劳和诱发疼痛为度。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进餐方式:可根据老人的饮食习惯和喜好安排食谱,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在不刺激溃疡的前提下多摄入营养,以增加胃粘膜的抵抗力。规律进食,少食多餐,细嚼慢咽,每日4~5餐,定时进餐,每餐不宜过饱。选择高蛋白、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避免食用对胃肠黏膜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如:辣、生、冷、硬食,避免饮用浓咖啡、浓茶、醋等[1]。在吸烟人群中,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乙醇能使胃粘膜屏障作用受损。因此,应劝老人尤其是有消化性溃疡易患因素的老人戒烟酒。

2.2 心理护理

不良的情绪与心理因素会直接加重病情,导致消化溃疡的复发率直线上升。消化性溃疡呈慢性反复发作和节律性疼痛,患者易造成焦虑、急躁的性格,特别是出现消化道大出血以及急性穿孔时,病人可产生恐惧、紧张心理。这种焦虑、恐惧心理可增加胃酸分泌,诱发和加重溃疡。因此对溃疡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十分必要。护士应主动将防治疾病的基本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病人。耐心听取患者对病情的叙述,帮助其认知疾病,同时积极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并指导患者缓解焦虑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2]。对于采取的检查、治疗和护理措施要事先解释,以消除顾虑,减少老人的情绪波动,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指导病人保持乐观情绪,教会松弛技巧,并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对少数有焦虑、紧张、失眠等症状的病人可短期少量使用镇静安眠药如安定等。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诊疗护理中,关心患者,尽可能使患者保持愉快心情、规律的休息、参加适当的娱乐活动,对病情的康复有很大帮助。

2.3观察药物护理

护理人员应熟悉药物的剂量、用法,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以及时反馈情况,遵医嘱用药,进行正规、综合、足疗程的治疗,应耐心向患者解释药物有关知识及长期服药的必要性,不要自行停药,老年病人因脑动脉硬化而记忆力减退,较为健忘,无法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容易漏服或停服药物。所以在护理上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配合治疗,因此在照顾病人服药时应注意服药到口。对出院患者要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引起和加重溃疡的相关因素,避免复发。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增强体质,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3]。出院后前半年,每周随访一次,以后一个月随访一次,以判断疗效及复况。如果不能亲自到医院进行复诊者,可进行电话随访[4]。

2.4疼痛的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程度、部位及疼痛的规律与特点,检测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特别警惕是否有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以及穿孔的发生。当出现急性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大出血、胃肠穿孔及急性幽门梗阻)时,应指导病人禁食,行胃肠道减压、保持口腔清洁。静脉泵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患者可能缺乏对其的了解,而产生紧张情绪,治疗前一定要做好讲解。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估计出血量,出现休克表现时应立即报告医师,病协助处理。如果病人出现呕吐时,应注意观察病人呕吐物的量、性质、气味,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对于腹痛的患者,除了按常规给予局部热敷、理疗等护理外,还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和去除病因,若病情允许应停止服药对胃黏膜有损伤作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对于十二指肠患者可进食碱性饼干或服用止酸剂[5]。

3 讨论

消化溃疡合并出血、缺铁性贫血和贫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胃溃疡及复合性溃疡患者多在50岁以上。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着积极的意义。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是提高治疗消化溃疡及其并发症治愈率的关键。持续的精神紧张、忧虑和情绪波动以及长期过度的脑力劳动,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和病情发展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情绪变化,做到胆大心细,在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也应积极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以提高消化溃疡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耐心做好治疗期间的思想工作,积极做好治理指导,消除恐惧心理,以便进行自我护理预防复发。帮助病人保持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指导其全面调整自身饮食习惯,应贯穿于本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的全过程中。避免各种易导致复发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饮食失调、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过累、受凉以及服用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等。老年人由于肝血流量减少和肝脏解毒功能下降以及肾功能的减低而易于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服用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须定期随访肝功能、肾功能,以免造成肝肾损害。预防复发是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重要课题,但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复发因素阻止溃疡复发。57例病人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规范化的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老年消化溃疡的治愈率,减少其复发几率。

上一篇: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