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与宜荒则荒

时间:2022-09-06 07:27:16

植树造林与宜荒则荒

重视林木覆盖率,忽视植被的生态功能。我国将森林覆盖率作为衡量林业建设的重要 指 标,然而植被是否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生态功能,除了其覆盖范围这一因素外更重要的是 其所处的生态系统是否稳定和完整。目前大量营造的人工林,林分结构单一,树种简单,生 态系统结构不完善,功能不协调,因而造成了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功能却日益下降的 局面。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大量引进草坪、一年生花卉和四季常绿物种,追求大草坪上点缀树 木的“洋化”、“浪漫”,却忽视了这些植被的生态功能,致使绿化植被主要的功能表现为 城市的一个景点,而非一个重要的绿地生态系统。

重视造林的规模和声势,忽视森林的质量。我国每年的林业建设投资都在几百亿元,但 是,我国森林覆盖率平均每年仅提高0.1个百分点。重视造林数量,忽视造林质量,没有做 到适地适树是重要的原因。如一些地区在防沙、治沙中,重视植树造林,而这些地区多处于 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不“适树”地带,造林效果一般不好,树木成 活率低,生长不良,保留下来的也多是“小老头树”。

重视人工造林,忽视自然生态恢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原生植被就是灌木和草本植 物,不适合种树。在这些地区人工造林,“年年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不见林”,造成了大 量人力物力的浪费,且贻误了自然恢复的宝贵时间。在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地区不宜搞纯 灌木造林,应以草为主,草灌结合。在干旱和高寒地区,应考虑“宜荒则荒”,不应人为扰 动历史时期缓慢形成的土表。事实证明,无论南方北方,封育都是植被恢复的最佳途径。自 然恢复的植被可以形成天然的植物群落和完整的生态系统,避免了生态退化、外来物种入侵 等弊端。

重视整齐划一,忽视多样性。天然的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包括物种组成的多样性、空间 结构的多样性、年龄结构的多样性等等,这些多样性使得生态系统的功能稳定。而在人工林 的建设中,大量营造纯林,林龄一致,成行成列,不能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结构,林 地生态功能低而不稳。

重视引种,忽视物种的地带适宜性和外来物种危害。我国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一半是 人为引种的,物种引进成为生物入侵的“主渠道”之一。目前草坪引种、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中,大量引入外来物种。不注意因地制宜利用本地种,很可能导致外来入侵物种增加,危害加剧。

上一篇:设备抵押担保贷款的风险控制 下一篇: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及改革热点的判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