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区公共性文化墙壁画引导与管理研究

时间:2022-09-06 06:28:55

城市街区公共性文化墙壁画引导与管理研究

摘要: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步伐,城市生活格局和人们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城市社区化,形成了拥有不同区域的文化商业中心和对区域文化价值相互认同的人文社会环境。现代城市美化设计呈多元化多角度的展开,城市管理者在广泛地进行城市绿化、街道立面改造背街小巷整治活动,以营建生态的、宜居的工作生活环境,以适应全新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面貌。本文以城市街道文化墙壁画为研究对象,针对杭州的文化墙建设现状进行分析考证,同时对其中一些现象提出一些对策及反思,并对公共性文化墙绘受众主体的认知、内容观念以及杭州政府对城市闲置围墙立面的管理问题都提出了相应的分析和见解。

关键词:城市街道围墙 杭州 公共性 文化墙壁画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与研究。而城市街道文化墙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载体,曾长期受到忽视,甚至沦为城市牛皮癣的生长地,除了城市街道围墙其自身条件天生不足外(其中包括一部分临时围墙),也缺乏有效整体的管理规划。杭州作为中国沿海省会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艺术资源。杭州街道围墙作为城市闲置立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为人们所重视,逐渐成为公共艺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城市的文化个性和特色一方面体现在外观上特有的文化形象,一方面体现在内涵上鲜明的文化气质。

这种个性化的形象和气质,只能是土生土长的,只能是从城市所在区域的人文生态环境中生发出来,只能是从城市所在区域的文化根基中生长出来的。本文的探讨即能激起区域内民众对自身所处的历史街区文化的归属感及自豪感,又能彰显区域文化价值的壁画设计创作,从而使国内外游客对杭州这座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文化价值的深入了解。墙体艺术在历史上由来已久,从原始社会的洞穴石刻,到封建社会的壁画,再到民国时期、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间的大字报,现如今发展成为系统化、产业化、专业化的城市文化墙,这其中推动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墙体本身具有媒体功能且满足了社会发展需求,从而推动了墙体艺术的迭展。

城市文化墙壁画发展至今被赋予了强烈的目的性、主题性,也一直是其创作最广泛区别于其他绘画艺术的根本。很多时候,城市文化墙壁画也担当着“成教化,助人伦”的使命,发挥着道德的、宗教的、政治的教益作用以及美化环境的装饰功能,但城市文化墙壁画的最基本的意义是可以诠释一定的空间特质。在城市物质文明不断高度发达的今天,城市区域公共文化和艺术的建设已成为发展现代化城市、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一条路径。这种艺术化空间的营造将直接影响城市的人文体系建构,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城区的围墙美化已上升为“围墙文化”不可缺少的现象。它传递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品质。一个城市有很多的文化符号,也有很多承载这些文化符号的载体,文化墙也是一个承载城市信息的载体。杭州城市文化墙壁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呈现出规模化的趋势,就杭州而言,目前城市文化墙的墙体面积达到近六万平方米左右。但将城市文化墙壁画进行深入的主题性创作研究,目前仍显薄弱。在现有的公共艺术学界,也少见有系统全面的研究城市文化墙壁画创作的文章和案例,其原因一方面是城市文化墙壁画在公共艺术领域所处的尴尬地位,另一方面是政府在资金方面投入有限,难以引起专业的公共壁画艺术家广泛参与创作的热情。在结合杭州城市文化墙的实证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对环杭州历史街区文化墙壁画创作设计进行梳理,使文化墙作为一种新兴传播载体在体现城市区域个性、宣传城市区域形象、彰显区域文化品格气质上做得更深入,更具代表性。

一、杭州城市街道文化墙分布概况分析

那么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高地,其街区公共性文化墙壁画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经过课题组前期调研,杭州拱墅、西湖、上城、下城、江干五大主城区,目前各种属性围墙存量共有800余处,其中上城区共有围墙200余处,为更好研究区域内文化墙创作情况,我们选取杭州上城区作为主要分析对象。

按照墙体属性分类,上城区目前存有的200余处围墙中,较为稳定、存续时间较长的围墙共有135处,其中以学校、小区、各大企事业单位围墙为组成部分;临时性围墙共有50处,其中多为道路施工、工地施工临时围墙;此外在上城区主要路段旁边共存在近20处宣传效果较好可利用的房屋高墙外立面。

上城区200余处围墙中,其中已经进行文化墙美化的墙体占总围墙数的65%,共130处。按照现有文化墙内容主题分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等政府主旋律宣传主题共有80处,占上城区文化墙现存量的61%;上城区人文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共有22处,占上城区文化墙现存量的17%;平安创建、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等政府实用性主题工作宣传共有28处,占上城区文化墙现存量的22%。

上城区作为杭州老城区,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前期针对上城区的文化墙壁画发展情况调研,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上城区虽已美化面积过半,但仍存在问题。

(一)文化墙内容多而乱,尚未形成区域的文化特质

从城市文化墙的内容主题方面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政府方针政策宣传、传统文化宣传、地方特色文化及景观宣传、现代文明宣传四大主要类别。而当前上城区的文化墙内容选择上随意分布,尚未经过统一的规划与考量,没有结合文化墙所在区域的文化特质,无法形成一定区域内互相呼应、相互承接的文化特征,让人难以从城市最外在的载体上获得的文化感知,从而难以养成百姓对杭州的文化归属感;

(二)文化墙视觉设计以及施工制作良莠不齐

杭州当前的文化墙从平面设计水平上来看大多缺乏单体的艺术个性,部分墙画从业人员的艺术眼光和设计创作水平不足,这直接造成现存文化墙视觉效果良莠不齐,不但不能美化城市、传达杭州的城市品位与品质,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到受众的审美品位与判断力,同时也会降低文化墙内容主题的传播效力。此外,杭州文化墙施工现状是专业机构缺少有序市场支撑,施工游击队较多,这直接造成杭州市文化墙整体施工制作水平不高,部分主城区围墙剥落、破损现象严重。

(三)文化墙缺乏后期常态化管理,无法做到定期更新

杭州现有的文化墙施工多为单位个体的独立行为,且多为完成某项宣传任务而开展,缺乏统筹协调以及常态化的工作计划。这不仅与街道等政府部门的工作计划有关,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基层政府部门宣传美化经费不足所导致的,无力进行常态化管理及定期更新。而这些原因将直接造成现有不少围墙或残缺破损或造型不当,成为城市文化的败笔,直接破坏了杭州的城市形象。

综上所述,通过上城区文化墙现状可以看到杭州区域内文化墙壁画所存在的共同问题。这一现状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脚步是不匹配的,后期尚存在较大提升发展空间。

二、杭州城市街道公共文化墙壁画艺术发展之路

(一)公共文化墙壁画对城市形象建设的意义

大数据时代的全面来临,传播路径的日益碎片化,传统主流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冲击。受众的注意力不断被分流,呈现出小众化、个性化的心理特征。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媒体时代,科技加快了信息流通速度,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然而科技永远是把双刃剑,自媒体的发展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平台与渠道,看似民众得到言论自由,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乐趣,但却因自媒体信息者的道德素质、价值观取向存在较大差异,直接导致网络信息泛滥,其中有正能量传播,也不乏负面情绪的宣泄。网络上的种种乱象,正逐步侵害我们年轻一代的人生价值观取向。这既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同时更需要在网络媒体之外,在传统媒体式微的情况下,搭建符合社会发展潮流,传播正向、正确价值观的媒体平台。我们认为街区公共性文化墙壁画正是这样一个可谋可利用的载体。

(二)街区公共性文化墙壁画的时代担当

街区公共性文化墙壁画要成为正能量传播的定海神针。在传统媒体传播效能受到影响的大环境下,文化墙壁画作为一种“闯入式”的固定化户外传播平台,要成为现有主流宣传媒体的有力补充,开辟出一片紧随时代步伐、宣扬时代精神、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的舆论新阵地,传播弘扬政府主旋律精神;更要挖掘区域文化特质,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传统、敬畏传统,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树立民众文化自信,通过文化墙把文化融入人民生活中,做好对社会有意义、有贡献的这件事。

街区公共性文化墙壁画既能美化闲置立面,又能弘扬政府主旋律精神,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及推进。文化墙壁画作为户外媒体平台,一直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围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及各地区政府宣传需求开展工作,以墙绘的艺术语言,形象生动地展现时代精神,努力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努力在社会上形成积极向上的、符合时展的精神追求,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观引导。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单一的依靠传统媒体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宣传落地需求,街区公共性文化墙壁画能够成为政府部门宣传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有力抓手,做到有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主流价值体系落地宣传工作。文化墙壁画以其深入街头及百姓生活、“闯入式”的媒体传播优势能够通过二维码等现代科技手段与政府宣传工作主流媒体实现互融,实现户外媒体与传统纸媒、精神文明网站的良性互动,既能提高户外墙杂志的信息承载量,又能提高政府精神的受众达到率,从而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政府精神宣传工作的需求。

街区公共性文化墙壁画既能美化闲置立面,又能挖掘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区域特有风俗文化,赋予城市文化温度。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百姓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儿女创造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正是这种文化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墙壁画坚持以“墙景阅读中华文明”,开展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努力做到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融媒体环境下,通过科技手段搭建立体空间的文化墙成为 “街头博物馆”,使得文化墙的文化内容实现无限延伸、扩展。我们所看到的文化墙不仅仅是单纯的一面墙,其更是一个丰富文化空间的户外链接,她是文化的桥梁,让百姓在街头能够应用移动客户端,就能轻松打破文化传播的栅栏,从而更好地成为大众接收文化的直接途径,将文化真正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

三、 构建杭州区域特色公共文化墙壁画艺术发展之路

(一)历史文脉延续之路,要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传播者

让文化墙壁画成为中华文化进一步挖掘、表述的有效载体,在时展中起到积极的、正向的作用,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我们的足迹。

(二)公益宣传保持之路,要成为正确价值观的引领者

在百姓生活中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给百姓以耳濡目染的引导与熏陶;助推文化传播之路 要成为城市文化故事的讲述者。成为城市文化传播、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城市街区公共性文化墙壁画发展实施建议

(一)公共性文化墙壁画创作主题,点位布局需要结合墙体属性进行科学梳理规划,形成区域文化特质的系统性表述

按照创作主题,公共性文化墙壁画可以分为:政府主旋律时代性主题、创建活动类主题、区域经济发展类主题、城市文明类主题、传统文化类主题、城市风光类主题、城市建设类主题、城市平安安全类主题。在创作主题宣传时,既要考虑政府宣传工作需要,又要考虑墙体特性以及分布情况。一般建议确定宣传中心点,围绕中心点进行辐射状分布选点,明确中心区域精心创作、次中心区域重点创作、区域辅创作,从而实现宣传的层次感,以期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上文中提到,墙体属性不同,我们同样建议采取不同的创作态度。比如临时性墙体,建议以主题类口号创作为主,力求达到简洁明了;永久性立面,建议从区域性文化、传统文化角度入手精品化创作,以达到壁画与建筑同寿命的年轮感与厚重感。

(二)发展好杭州的文化墙壁画产业,需要政府部门的管控与引导

杭州能够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地得益于开创出一套“杭州模式”,政府主导力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公共性文化墙壁画产业的有序发展,打造宣传城市文化的载体同样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力推动。为此,在行政管理层面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在明确牵头部门,统一公益广告管理归口,全面统筹该项工作,发挥好管控与引导职能;此外还需从产业发展角度入手,制定符合文化墙壁画产业属性的支持政策,政府主导组织推动文化墙产业的整体提升。

(三)文化墙壁画产业发展同样需要专家、院校、研究机构的共同研讨

城市文化墙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说,需要在明确政府归口的前提下,以一定的专业理论研究能力为基础,研讨文化墙产业的发展规律,以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带动产业的整体提升与发展。而在这其中,政府管理部门可考虑设立关于文化墙研究的相关课题,邀请有关城市文化文史、城市规划以及创意设计领域的专家、院校、研究机构组成研究团队,专题研究如何创新题材内容、如何提升视觉设计水平、如何更加符合东方品质之城的文化气质等实际问题。与此同时,研究团队在对城市文化墙所在区域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资源、城市文化故事做出较为全面的实地调研之后,提出各区域文化墙的内容框架与艺术设计形象指导方向等专业建议,从而更好地将城市文化内涵通过文化墙呈现出来。

(四)文化墙壁画产业既需要艺术创作的百花齐放,更需要专业化、常态化、系统化更新管理运作

结合上城区现有文化墙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就是文化墙缺少常态化更新管理机制,尚未实现对城乡街道、社区等各种永久或非永久性的闲置墙体进行设计、包装,使其成为一种类似于书面杂志功能的媒介,从而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地去传递和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与精神、文化商业信息并形成景观效果,从而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提升居民文化素养。我们认为实现文化墙类似于“杂志”般的运作需要专业机构介入,作为统筹协调的有力抓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全面提升杭州文化墙的整体水平。此外,文化墙的常态化管理以及后续定期更新既需要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正确引导,同样需要财力、物力上的充分保障。在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当下,应该允许专业机构进行产业化运作,充分动员、整合社会资源参与文化墙建设事业,选择信誉度高、公众形象好的企业,以确保文化墙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与文化墙壁画从业人员的接触了解,我们感受到了文化墙壁画在城市中引导正确价值观、讲述中华文化故事,给人民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熏陶的磅礴潜能;我们更是触摸到了文化墙壁画从业人员在树立文化自信、挑起时代担当的兴奋脉搏。此文作为课题研究论文,希望能为街区性公共性文化墙壁画创作提供参考,为走出一条户外文化建设的“杭州模式”、“浙江模式”、“中国模式”奠定基础。多次在讲话中指出,建设文化强国一在凝魂聚气,培育核心价值观,锻造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以共同的价值信念指引中华民族不断向前;二在固本培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积淀着华夏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同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使核心价值观拥有稳固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刘青砚著.壁画[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年

[2] 唐鸣岳著.近现代室内外壁画529[M]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1995年

[3] 刘青砚著.壁画[M] 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年

[4] 罗焱.浅谈现代公共艺术中的壁画艺术[D], 湖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2010(5):23

[5] 毛雄飞 韩勇.论壁画公共空间“场域”创作[M] 美术研究,2012(4)

[6] 乐大雨,王琳.论壁画在公共空间环境中的视觉影响力与导向性[J],艺术教育2011(6).

[7] 任贤慧 .探析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壁画艺术的特征[J], 现代装饰(理论) 2015(3).

[8] 王国平.以杭州 ( 临安 ) 为例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从“南海一号”沉船发现引发的思考[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 (5).

[8] 洪晟日.谁选择谁―对话当代绘画性壁画创作中“画”与“墙”[J],中国美术学院,2013 硕士论文

上一篇:职业院校编外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