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对池塘才能钓到大鱼

时间:2022-09-06 06:15:30

选对池塘才能钓到大鱼

[摘要]针对2005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就业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本文全面的分析了毕业生在择业、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职业规划、就业途径、求职心态和求职技巧这四个角度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读者阅读、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毕业生 应对策略 就业状况

一、200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状况

2005年又将是一个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压力极为突出的一年。据有关资料获悉,“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300万大关,达到338万,增长幅度达20.17%,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而根据劳动保障部门等相关部门的预测,2005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为900万个,基本上与2004年持平,就业岗位缺口很大,就业压力十分突出”。

与2004年相比,形式更为严峻,压力更加突出。“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为280万人,比2003年增加了68万人,截止2004年9月初,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73%,实现就业人数204万人”。

从2004年统计的数据,我们可以推算,2004年大约有75万人未成功就业,有在2005年争取就业的可能。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期,有许多企业要释放出大量多余的劳动力,他们为了就业将会向各种就业市场蜂拥,与毕业生竞争就业岗位。按这样的逻辑推断预测,2005年将有超过410万人在竞争就业岗位。这就意味着,2005届毕业生将会面临一个十分激烈而深刻的就业竞争的挑战。

然而,2005届高校毕业生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严峻形势带来的冲击和压力,许多毕业生的择业观仍然有悖于当前实际的就业形势。在2004年12月10日于北京召开的《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2005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为900万个,可是我们的毕业生好像没有能深刻地理解到这一信息的内涵,依旧抱着“人往高处走”的心态。“有77.4%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愿意去的人当中男生比女生高5%;有41.5的大学生愿意去西部(但不去西部地区的农村);有45%的大学生最希望到沿海地区就业,而且其中有30%的大学生首选外资企业”。

结果,形成“大学生都想挑大城市,挑待遇高的地方”这样一种趋向,造成了有些地方“有业不就”而有些地方却“人山人海竞一职”的局面。

只是,期望归期望,行动归行动。有期望而无行动便使理想犹如水中的花,镜中的月,结局只会是“抱着理想空对月”。大学生们对职业普遍抱有较高的期望,这本是无可厚非,但是,现实中大学生的求职观与行为意向相比较就显得有点不合实际,缺乏自主谋职精神。“有42%的毕业生打算在2005年前与招聘单位接触,着手就业;有30%的毕业生准备在2005年初再找工作;有22%的毕业生认为有机会就找,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仅有2%――3%的毕业生表示到2005年中以后或2005年7月至9月份再找工作”。

在求职方法方面,“选择参加现场招聘会求职的大学生有46%,用网络应聘的占29%,选择亲朋好友介绍和学校推荐的比率分别是11%、14%”。

极少有学生直接由实习单位聘用,也极少有学生主动出击求职,更多的学生倾向于用人单位到校内招聘,表现出毕业生谋职心态的被动性与求职途径的欠缺性与滞后性。

二、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

(1)父母亲友的期望对毕业生择业的影响最大。有许多家长不希望子女工作相距太远,特别是当今独生子女家庭,也有的是因为独生子女本人缺乏自理能力而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2)生活环境对学生就业的影响。有的大学生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和社会客观实际对自己的选择做出判断,即无法对职业做出定位。

(3)社会舆论及社会对学历、经验的要求对毕业生的就业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观念“大学生不该干我们这样的劳苦活”,使得众多大学生们在研究生以上学历与一般人才的就业定位之间“徘徊不定”,形成“高不成低不就”这样一种不稳定、不踏实心理。再加上现在众多用人单位趁当前经济转轨期有许多企业释放出大量多余的劳动力,而他们与毕业生相比,在社会工作经验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致使许多毕业生在这些要求面前“望而却步”、“敬而远之”。

另外,目前许多学校的专业结构、专业设置、专业调整等方面不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导致学校出产的“产品”与就业市场相脱节,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主观因素

(1)学生的择业比较务实。“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发展机会、收入和能够发挥个人特长是他们考虑最多的因素,只有8.1%的学生认为是专业对口,有9.54%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是稳有保障”,由此看出,众多大学生的择业更注重自己的长远发展。

(2)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个性的发挥是大学生认为获得薪金要考虑的因素,甚至有“职业价值:收入是标准。大学生在对职业价值的评价标准上,把‘经济收入’、‘能发挥个人才能’、‘工作环境优越’作为重点考虑的前三项职业评价标准,其中有80%以上的大学生有‘发挥个人才能’、‘经济收入高’作为重点考虑因素”的想法。

(三)心理因素

(1)从众心理。从众,是指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从众在大学生中相当普遍。有高达58.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明辨是非而随大流,是从众心理在作怪”。在择业过程中,有不少毕业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从众心理,如为了维系情感,喜欢和老乡或朋友一起去应聘同一个单位;为了与别人平起平坐,不服低于人,盲目攀比等等。引发大学生从众的主要原因有: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不知道自己该适合做什么工作,不会分析自己的优势、特长等。

(2)焦虑。引发毕业生焦虑的主要问题有: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能否找到适合自己专长、工作环境的单位,用人单位是否选中自己等。一些基础学科专业不好、学习成绩较差、学历不高或女生出现的比率往往较高。

(3)自卑。自卑多发见于自我意识不健全的学生当中,尤其是部分女生、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的大学生。在择业中,往往缺乏自信、勇气,不敢与人竞争,胆小、畏缩,总觉得事事不如人。

(4)急躁。急躁普遍存在于毕业生之中。有的表现在职业未定前,有的表现在埋怨用人单位优柔寡断,有的则表现在未了解用人单位就匆匆签约,还有的表现在规定期限内未落实单位的学生身上,表现出极度的不安与烦躁。

(5)抑郁。屡屡遭受挫折,不为用人单位认可接受的毕业生较易导致情绪低落、愁眉不展的抑郁心理。特别是在性格内向、气质类型为粘液质和抑郁质的毕业生人群中最易出现。长期处于抑郁心理状态的人会导致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

(6)自傲。这部分毕业生通常有一定的能力、才学,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应该有个匹配的单位接受,所以,在择业时,往往期望很高,对用人单位挑三拣四。一旦未能如愿,情绪便一落千丈。

(7)怯懦。对毕业生来说,怯懦常出现在求职面试场合。表现为面红耳赤、张口结舌、语无伦次,临时把面试前做好的应答“腹稿”忘得一干二净。也有的表现为谨小慎微,如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以致把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没法表现出来,也有的毕业生表现为机遇到来时手忙脚乱,与发挥才能的机会擦身而过。怯懦心理多见于一些女生和性格内向的大学生。

(8)冷漠。其表现为大学生在谋求职业中因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缺乏斗志,不思进取,沮丧失落,麻木不仁,还自认为看透世事,决定听天由命,去什么单位都无所谓。

三、有助于毕业生走出就业困境的策略

(一)资源分析及职业定位

(1)了解心仪行业市场。你可以通过报刊、杂志、图书馆、网络媒体等方法来了解,还可以通过行业内线人或实地走访的形式从宏观上了解和把握行业走势及其需求。然后根据情况择优一、二个主攻目标,再进一步做深入的调查。

(2)分析自己的个性、优点、技能、特长与所谋求职位的匹配度.在对心仪行业岗位的调查分析基础上,你面临的问题是:你的技能与特长是否与所求职位、领域或机构需求相吻合?你所选中的职位需要怎样的技能、特长?那里的工作要求是否适合你?可以采用职业倾向测试、心理测试等方法来分析自己,还可以通过获奖情况、成功事件、参加培训情况等方面来综合分析自己,认识自己.

(3)了解自己的资源。我这里所说的资源是指你的家庭背景、优势、经济条件、人际关系等。这些资源有可能就是促成你成功就业的后盾。比如人际关系,如果你心仪的公司或单位正好有你的亲朋好友在内,那你就得好好把握了,说不定他们就是能给你提供有价值信息或建议的人,甚至可以帮你推荐。

(4)客观实际的职业定位。在做好以上工作后你就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个大致的规划:()定向,即个人发展最高目标与最低目标。你想做什么?()定点,即目标发展实现的地点。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尽可能地具体定准。()定位,即工作岗位层次。是基层还是较高层?待遇幅度及你这样定位的出发点。()定心,即向发展目标迈进的决心和心理准备。

(二)适时采取不同的求职途径

(1)自荐即主动出击。如果你已经获得准确无误的招聘信息而且是你心仪的职位,你不妨主动出击,毛遂自荐。说不定用人单位会因你的主动而了解你,赏识你。记住:人只会越来越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感兴趣!

(2)E―Mail或在网上求职简历。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对我们的功用价值。可能会有公司对你的这种求职方法感兴趣,他会认为你是个与网络信息时代同步、思想前卫的人。

(3)邮寄个人简历。当你在收集招聘信息时,要注意把用人单位的地址、联系方式、邮政编码、联系人等记录下来。如果无法亲自去应聘,可以采取邮寄的方法,但过后最好有电话跟踪。千万不要让机遇擦身而过,以免后悔不已。

(4)他荐。这种方法常用于有内线人的情况,对你的求职可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用人单位可能会因你的推荐人而进一步加深对你的了解与信任。

(5)充分利用电话的作用。你可以利用电话向用人单位了解招聘情况,也可以直接利用电话求职。

(6)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在求职中,不要只盯着一个岗位,没有签约之前,不要太相信所谓的“君子协定”,因为那不一定十拿九稳,要多关注其他的单位。

(三)端正求职心态

(1)自信面对。在一些调查中,我们发现,到人才中心招聘的人员、经理、人事主管都会提到:“资力固然重要,但我还是对应征者的个人素质更有兴趣,这个人是否朝气蓬勃、踌躇满志,是否有足够的自信,这才是最重要的。”自信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一个人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而获得成功的精神支柱。虽然自信并不是绝对的标准,但它却是人生必备的心理素养之一。

(2)学会寻找机遇,创造机遇。要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取胜,就要在整个求职过程中保持主动。当发现自己心仪的职位时,要积极主动去争取,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遇,不要给机会在等待中错过。如主动向用人单位负责人展示你的才华,尝试零报酬实习,巧设个人作品展示会,面试时重点展示你的“亮点”等做法都可以让用人单位很快就了解你。

(3)低姿走进,以退为进。遇到自己向往的职业,以低姿态走进,往往较容易成功。因为只要是在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单位工作,即使是从底层做起,也是有发展前途的。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小角色做起,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在平凡的岗位中做出不俗的成绩使你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赏识,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四)求职技巧准备

(1)巧设个人简历。个人简历的制作要突出重点,定位准确,强调成功经验,力求精确,语言简洁精悍,突出你的个性,尽可能让招聘单位在简短的时间内翻阅一两页材料就对你有个大概的了解。应聘不同的职位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模式,如应聘工艺或文艺类的,简历可以设计为艺术的、彩色的;应聘教师的可设计为端庄大方的,可以用加大字体的办法突出自己应聘教师优势方面的内容。

(2)适当的、有重点的出击。平时做事时要分主次,求职也一样,不可以“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在合适、有较大把握时重点出击、主动出击会使你事半功倍,说不定还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善于利用专长、特长、爱好、成功经验弥补你的专业缺陷。所以,在面试时就要注意亮出你这方面的“风采”,打动用人单位。毕竟,真正以专业对口找到工作的人并不多见,更多的人是利用优势找到工作。

(4)面试技巧准备。在求职过程中,面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你的面试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你能否被录用的一个砝码。所以,面试前要注意了解一些面试常识,如应聘岗位与着装的匹配、应答技巧、面试礼仪、面试时的肢体语言等。例如,应聘教师最好不要穿花里花俏的衣服去面试,回答考官问题时不要答非所问或应答内容离题万里。

(5)注意保持与关键负责人的联系、沟通。

(6)发现自己心仪的岗位但能力不够资格时,可以一边保持与单位联系,一边不断给自己“充电”的办法来争取更多的求职机会,也可以利用一些时间尝试零报酬实习边锻炼自己边适应该岗位的工作,这样也会赢得求职的机会和主动权。

四、结束语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了解形势,了解自己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记得成功学原理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重要,说的就是目标与方法在做事中哪一个较为重要,它们在促成人成功中分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有计谋、有策略是成功人士必备的智慧。08届的毕业生们,你们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池塘”了吗?雷吉尔森教我们“选对池塘钓大鱼”,不妨你也去尝试尝试。只有选对池塘,才能钓到大鱼。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学生就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11-12.

[2]中国人才热线.

[3]中国大学生就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51.

[4]中国人事报.2005-3-28.

[5]职业技术教育.2003,8.

[6]董川峰.从众心理导致大学生失信.新闻晨报,2003,3.

[7]庞有祝,刘宏文.成功就业.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2002,5.

[8]王建平,王格琦.求职指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

[9]中国国际贸易总公司总发行.演讲与口才.演讲与口才杂志社.

[10]月亮河.教你如何找到好工作.地震出版社,2004.

[11]王宏,熊丙奇,田磊.直面就业.上海交通大学,2003.

(作者单位:广西新闻出版技工学校)

上一篇:浅谈超硬刀具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下一篇:案例教学法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