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挥拳头的"小不点儿"蜕变记

时间:2022-09-06 04:56:03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84-02

攻击是指对他人或事物采取有意侵犯、争夺或破坏的行为。在同伴交往中孩子频繁地、严重地、习惯性地使用攻击时就要引起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孩子的攻击不仅对其身心、人格和学业等具有极其消极的影响,在同伴交往中带来严重的挫折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因而,重视孩子的攻击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和调理措施,是每个教育者和家长不容忽视的问题。

[个案分析]

我们班的忠伟是一个个子瘦小的男生,坐在第一排,长的白净清秀,是个漂亮的"小不点儿"。令我意外的是,班里的孩子都不喜欢跟他玩,每天都有孩子跑来告诉我忠伟打人抢东西的事,我把他叫来谈话,他倒对打人的事直认不讳,说是因为同学不愿和他玩,他一生气挥拳头打了同学肚子,并抢了铅笔盒。我叫来了他妈妈了解情况,这是一个并不特殊的家庭,爸爸工作忙,都是妈妈照顾孩子,孩子比较贪玩,平时脾气比较急躁,幼儿园开始就有打其他小朋友的事情发生了。家里就一个孩子,平时无理些念着孩子还小也舍不得怎么批评,养成了孩子的坏毛病。

基本了解了家庭情况后,我更加关注孩子在校的表现。发现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很灵活,成绩很好,但上课坐不住。运动能力也很好,但上课坐不住,通过对忠伟的观察了解,我发现他产生攻击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生理和心理原因

1.个人性格因素。

2.认知与行为脱节。

3.心理认知因素。

二、环境因素

1.家庭教育环境

忠伟的爸爸工作十分繁忙,很少与孩子相处,情感交流甚少,教养的重担落在妈妈一人身上。妈妈也因工作和家务的繁琐常让其独自和小朋友玩耍,缺乏耐心、细心地指导孩子与同伴沟通相处的技能。在孩子与同伴交往中没能及时发现不良的行为举动给予阻止、批评。当这些行为不断反复后,演变成为一种习惯。以后即使在认知上能判断行为的正确与否,但在行为发生之前往往难以克制。

2.同伴相处环境

人际交往必然会有冲突产生,但关键是按照规则学会处理技能,忠伟目前表现出来的突出的行为就是不能用正确的积极的方式解决同伴的相处问题,相处的技能缺乏。

[辅导策略]

一、教师方面

1.以正确的儿童观为前提,有效干预孩子的攻击,让孩子知道攻击他人的孩子很讨厌,攻击是不能被接受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产生否定情绪。帮助受害者维护其权利,同时对目睹攻击的孩子进行现身说法教育,形成良好的班级合力。通过角色游戏、讲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的儿童形象,与孩子讨论并体验一下,使孩子意识到这样的孩子是不受欢迎的。

2.孩子的攻击行为使他与同伴的关系不和谐,从而满足不了交往需要,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引导、帮助他改善与同伴之间的关系。

3.让孩子多参加有益的团体竞赛类体育游戏或其他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活动前有意跟他说说规则,活动时有意让他担任一些角色,让他逐步学着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渐渐树立规则意识。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学会正确的交流方式,消耗多余体力。

4.直接交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教师要给与榜样示范,直接教给正确方法,对孩子偏差行为进行纠正。

5.教会孩子语言表达的技艺。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习语言交往技巧,可增强孩子的交往能力,减少攻击的发生。

除上述的一些方法外我们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控制能力,合理疏泄情绪,教孩子学会思考行为的后果,要教会孩子调节情绪的技巧,用诉说、讲理、转移注意力、心理位移的方法合理疏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以抑制和减少攻击的发生。教育中教师要以平静温和的方式进行教育,兼以严厉的要求,注意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善良的品格。

二、家庭方面

1.行为处罚法

对孩子的攻击,家长即时制止并给予批评教育。使孩子认识到攻击是不可取的,指出其错误,让他懂得自己的过错带来的后果。除了批评教育外,家长应深入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弄清孩子攻击的症结所在,才能采取相应措施,制止攻击的产生,从而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品质。

2.代币奖励法

众多的研究表明,精神奖励在巩固幼儿谦让行为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恰当地运用奖励,能有效到促进亲社会行为,控制攻击的产生。

教师和家长首先制定详细的代币奖励方案,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奖励行为分阶段实施,每个阶段目标由低到高,对于孩子攻击行为次数和强度控制在目标以内的即给予一定星数,对孩子好行为,同伴相处中表现出的优点予以更多的星数,累计星数即可让孩子获取合理的奖励。通过奖励,能更正面激发孩子积极性,改正错误习惯,帮助孩子减少攻击行为。奖与惩要结合使用,在实施之前与孩子沟通,讲清规则,唤起孩子的认同感。

纠正孩子的行为偏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就像"和风细雨"一样,感化他们的逆反心理,给他们宽容,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为他们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参考文献:

1. 智银利.《正确对待儿童的攻击》.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

2. 吴霞波.《幼儿攻击的成因及矫正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08.9

上一篇:给阅读一个快乐的起点 下一篇: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与思维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