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之于学,动力之源

时间:2022-09-06 04:44:12

趣之于学,动力之源

摘 要: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强大动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就思想、课堂及课外活动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重点说明了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最主要的场所,详细提出了通过多条途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在听、说、读、写交际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参与、体验、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英语新课程强调语言的实践性与活动性。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在学习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下面我结合教学体验和感受谈谈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教学的艺术性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某些事物优先给予注意,并且对它有所向往。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推动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李政道曾说:“好奇心很重要,有了好奇心,才敢提出问题,教师的责任在于把学生的好奇心成功转移到探求科学知识上去,使这种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采取适当的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问题的提法,安排要有艺术性,问题的提法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要设法使得提法新颖,安排问题既要符合需要,掌握时机分寸,又要考虑学生特点。”

2.营造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靠教师来培养的。教师本身对英语学科要热爱,对知识的追求永不满足,对学生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而对学生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课堂上,教师是导演,教师的教态、言谈举止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高度的热情。同时课堂语言要得体,要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目标明确,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上教师除了示范外,还应有意识地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逐步使学生在掌握和完成任务的每一具体阶段,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精神满足感。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影响很大。在实施过程中,如果目标过高,会使学生感到“英语难学”或“天生不是学英语的料”,产生畏惧心理,导致毫无兴趣。如果目标过低,学生容易麻痹,时间一长,就会觉得学英语简单,索然无味,从而使学习兴趣逐步消失。因此,在实施过程中,目标制定要难易适中,根据所教学生(班级)特点,能让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而实现。只有使学生在精神上有满足感,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增强针对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目标要有强制性,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达到,而智能发展目标和非智力因素目标落实到学生身上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在其最近发展区内确立教学目标。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变被动为主动

1.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经常挨批评、受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看来,兴趣和成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设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教师要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问的巧妙或笨拙,体现着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教学进度,决定着教学效果。提问要难易适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过难的问题就请优生回答,较容易的题目则要让希望生回答,当学生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地给予启发指点,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难易有别,因人而异,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在英语课堂上引进竞争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把竞争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是组织教学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阵地,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以“教”为主,学生以听、练为主,课往往上得枯燥无味。采用竞赛教学法进行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课题引入,知识传授,归纳方法,巩固等尝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变“被动”为“互动”,变“互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小组与个人之间的竞争,交流与讨论,形成多元网络式的互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创造学习的格局,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置语言学习于竞赛中,引进竞争机制,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学习氛围之中。

3.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应在“听、说、读、写”四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想提高阅读理解的综合运用能力,仅靠课本提供的材料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去找一些适合该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阅读材料,充实平时的课堂教学。要选用短小精悍,新颖有趣,故事性强的文章,使学生读时既能从幽默的故事情节中得到娱乐,又能开阔视野,提高阅读理解和运用的能力,逐步培养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产生兴趣,认识到只有把知识掌握好了,各类阅读理解题就不难了,增强学习信心,从学习中产生乐趣。

四、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其延续和深化。《新课标》实施建议强调,英语教学活动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如开设英语角就是做好英语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校园某一地方,在规定的时间里,有外籍或英语老师组织学生谈天说地。可以是老师主讲某一件事,学生提问,或就一个问题进行辩论,或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交谈,谈感兴趣的话题。英语角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听英语、说英语的场所。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一个广泛而又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发展。

上一篇:中学英语教学与合作学习论 下一篇:夫子教人,各因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