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乡村林业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06 04:05:58

黑龙江省乡村林业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

摘要:在林业新定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立足黑龙江省乡村林业的发展现状,遵循区域优化布局,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思想,本文立足黑龙江省乡村林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建立村民主导型的乡村林业发展模式。

在这种发展模式的指引下,针对农户通过市场交易和政府补贴两种途径建立起利益驱动机制;针对政府要求做好制度供给,并监督这些制度的有效执行,协调农林牧、农工商之间的关系,为乡村林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针对外来者,建立起有效的市场运作机制,引导吸引外来者参与到乡村林业建设中来;针对林业部门要做好配套服务机制,做好林木管护,火灾、病虫害防治以及林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这四种机制的有效组合优化,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乡村林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黑龙江省乡村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 乡村林业;发展模式;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DF4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黑龙江省乡村林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乡村林业发展概况

黑龙江省乡村林业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农村集体林业,这一部分林业占有较大比重,另一部分是民营林业,这部分林业产权清晰,易于经营管理。伴随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这部分林业成为非公有制林业的一部分。民营林业主要是通过个人承包荒山荒地造林,“四旁”植树造林,农民小流域开发的零星植树等形式进行造林。黑龙江省乡村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在林业“三定”之前,黑龙江省乡村林业不存在林地承包的问题。到加世纪80年代初,按照中央有关文件要求,黑龙江省从森工和地方国有林场给农村集体划宜林“两荒”,划出部分的林地使用权转移给集体或当地农户,林地所有权仍为国有。

(2)民营林业难以达到规模发展

黑龙江省民营林业重点在农区,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乡村、集体造林筹资渠道发生了变化,集体林的比重逐渐减少,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国家对造林没有投入或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民营造林对黑龙江省乡村林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在生态林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使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并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民营林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3)农田防护林存在与农作物争肥夺水的负面问题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或者为了达到发展绿色食品的标准,需要在农区里栽植林木,形成农田防护林。然而,防护林虽然具有生态防护的强大功效,但也存在着一些负面效益,很典型的就是,在防护林胁地内,防护林与农作物会发生争肥夺水问题。在黑龙江省,农田防护林基本上栽植的多以旁侧根系庞大的杨树为主,随着防护林木的不断长高,其旁侧根系向四周延伸的长度也不断加大,造成林带两侧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严重缺水导致农作物的植株短小、干枯,以至于欠收,由此可见,农田防护林的胁地负效应很大、使农田防护林的整体效应降低,也降低了农民营造农田防护林的积极性。

二、黑龙江省乡村林业发展模式研究

1、发展模式及林业发展模式的内涵

“发展模式”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进步所遵循方式的抽象概括,是对人类社会从现实状态向未来状态进化所遵循方式的设计和规划,是发展理论的实践形式。

“林业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域林业建设的发展方针、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的特定方式,或者林业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它直接关系到林业产业发展的效能和成败。近年来,黑龙江省乡村林业发展逐步实现民营化,农林经营立体化、林业工业一体化,逐步探索出乡村林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模式。

2、黑龙江省乡村林业发展模式的设计

黑龙江省乡村林业村民主导型发展模式的思路是由农户、当地政府、林业部门、外来者等参与主体按照乡规民约组成农民林木协会,由单一、分散的农户活动上升到农民林木协会的活动,并分别建立起利益驱动机制、宏观指导机制、配套服务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共同推进黑龙江省乡村林业的发展壮大。

宏观指导机制是政府在黑龙江省乡村林业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充当配角的作用,政府主要做好制度供给和监督协调两个工作,为乡村林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政府要不断完善做好产权制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植树造林制度、村民主体参与制度、农民林木协会管理制度等制度供给,并保证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做好农林牧,农工商的沟通协调工作,保证这些制度的有效运作。三、黑龙江省乡村林业发展模式运行保障机制

1、利益驱动机制

乡村林业的发展首要的就是要建立起利益驱动机制,通过市场交易和政府补贴两种形式让农户及投资者获益,通过利益的驱动,农户及投资者自觉把资金、劳动力等要素投向乡村林业建设,调动农户及投资者发展乡村林业的积极性。

(1)市场交易

乡村林业是一种资源,可以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自然也就可以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使农户及投资者获得收益。可以采取三种途径:一是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在低产田、水洼地或其他地方营造短周期、收益快的经济林,让农户及投资者在较短期内获得收益,改变林木长周期的风险。

(2)政府补贴

乡村林业更多的是发挥生态效益,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范畴。对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需要对营林者进行适当的补贴来弥补效益的外部性,克服“免费搭车”现象。

2、宏观指导机制

(1)完善乡村林业产权制度

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鼓励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进一步放宽、放活林地经营权。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原则,对平原地区现有人工林,大胆进行林权制度改革。明确林木所有权,由林权人自主进行经营、管护,在保证采伐后能及时更新的情况下,相关部门为民营林的采伐提供一切可提供的便利条件[12]。放宽采伐限制,鼓励和扶持民营林业的发展;放宽林地使用权,加快发展速生丰产林;依法保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2)充分落实村民主体参与自治制度

充分落实村民主体参与自治制度,要求建立农民林木协会,通过让农户参与各种乡村林业建设项目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成立农民林木协会,由农民林木协会代表农户意愿去经营管护好林业,有效克服农户分散、力量小、短期行为等弱势。农民林木协会还要以组织的身份与行政机构和林业研究机构之间进行往返式信息反馈,相互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以便帮助、指导、监督农民林木协会能够有效代表农户开展工作[13]。最终形成农户、农民林木协会、行政机构、林业机构纵向的垂直领导,横向的沟通协调,做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提高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充分实现村民自主参与。

四、结论

在黑龙江省,通过发展乡村林业来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并提高林业的比较效益,充分发挥林业在乡村脱贫致富中作用,实现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最大化。本文在综合归纳国内外乡村林业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林业新的定义,概括了黑龙江省乡村林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黑龙江省乡村林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发展模式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由于乡村林业的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部门、许多方面,加之本人研究能力有限,本文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尚待今后进一步研究,使其更加可具操作性,从而更好促进乡村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何王坤,何俊.中国社会林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绿色中国,2006.3

孔凡斌.中国社会林业政策法律体系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6

纪文元.山区发展乡村林业社会林业的理论分析.中国林业经济,2008.2

刘文超,如何解决防护林与农作物争肥夺水问题.水利天地,2009.4

致谢

本文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贾炜玮老师的悉心指导。贾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感谢贾老师及学院各位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谨向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忱。

上一篇: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问题分析 下一篇:公路桥梁桩基溶洞处理防治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