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09-06 03:18:58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CH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 各51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显效26例(50.98%), 有效21例(41.18%), 无效4例(7.84%), 总有效率为92.16%;参照组显效22例(43.14%), 有效14例(27.45%), 无效15例(29.41%), 总有效率70.5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263, P=0.0051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临床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8.069

CHF为各类心血管病症发展至最后阶段而出现的一种心内科临床综合征, 是指心肌收缩舒张能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 器官组织灌注不足, 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发病后患者会表现出心悸、心慌、呼吸困难、无力、下肢水肿等临床症状。本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目前临床还未确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多选择延缓和阻滞病情发展的方法和药物进行治疗。本文选取北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CHF患者作为^察对象, 现作如下总结和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2月北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CH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入选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中CHF的临床诊断标准[2]。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 各51例。参照组男24例, 女27例, 年龄62~78岁, 平均年龄(67.3±3.6)岁;病程2~11年, 平均病程(7.3±1.5)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6例, Ⅲ级23例, Ⅳ级12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17例, 缺血性心肌病10例, 老年性心瓣膜病6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3例, 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15例。治疗组男22例,

女29例, 年龄61~79岁, 平均年龄(68.2±3.7)岁;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6.5±1.4)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4例, Ⅲ级21例, Ⅳ级16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14例, 缺血性心肌病9例, 老年性心瓣膜病5例, 高心病4例, 扩心病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即每天予以0.125 g地高辛、20 mg呋塞米(速尿)、 25~50 mg倍他乐克;10~20 mg依那普利。治疗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即给予患者20 mg/d螺内酯。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3]:相比于治疗前, 左室射血分数增加>20%, 心功能改善≥2级为显效;相比于治疗前, 左室射血分数增加>10%, 心功能改善1级为有效;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等与治疗前比较无任何改善或持续恶化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26例(50.98%), 有效21例(41.18%), 无效4例(7.84%), 总有效率为92.16%;参照组显效22例(43.14%), 有效14例(27.45%), 无效15例(29.41%), 总有效率70.5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263, P=0.0051

3 讨论

CHF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 相关调查资料显示, 随着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 CHF患病数量明显增加。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同时, 各代偿机制处于被激活的状态, 其中交感神经系统(SN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是其主要机制, 其激活程度直接影响到心力衰竭进展[4-6]。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会使患者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明显增高, 其会使细胞中发生钙积聚现象, 过度激活的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会耗竭能量, 过度且长期刺激的情况下, 会大大降低β-受体密度, 心肌衰竭后又会降低儿茶酚胺类物质敏感性, 加重CHF[7]。RAAS激活后又会使血管平滑肌、心肌及血管内皮细胞随之发生一系列的改变, 甚至造成细胞和组织重建构[4]。

醛固醇可对心脏结构和功能发挥较好的治疗功效, 其可对纤维细胞形成刺激, 使其向胶原纤维转变, 增多胶原纤维, 使心肌尽快实现纤维化, 从而对心室重塑发挥促进作用。但采用醛固酮治疗时, 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水钠滞留等情况, 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进行性加重现象[8]。因为醛固醇特殊的病理生理作用等使其在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醛固酮拮抗剂可对醛固酮效应具有阻断作用, 可显著减轻心脏前负荷, 对心血管重构产生抑制, 对心力衰竭症状予以改善, 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防止病情反复发作, 降低病死率[9, 10]。相关文献报道[5], 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在袢利尿剂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组实验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发现, 治疗组显效26例(50.98%), 有效21例(41.18%), 无效4例(7.84%), 总有效率为92.16%;参照组显效22例(43.14%), 有效14例(27.45%), 无效15例(29.41%), 总有效率70.5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263, P=0.0051

综上所述, CHF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效果显著, 安全可靠, 可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炳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8例.吉林医学, 2012, 33(27): 5877.

[2] 王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湖南中医杂志, 2012, 28(6): 21- 23.

[3] 朱秀兰.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的影响. 西部医学, 2012, 24(3):507-508.

[4] 裴晓宁.米力农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观察.当代医学, 2014, 12(7):74-75.

[5] 李振国.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11):1883-1884.

[6] 玄春花, 杨光, 方学哲. 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分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5, 24(3): 199-200.

[7] 梁叶青, 欧阳信强, 陈朝大, 等. 小剂量醛固酮拮抗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5, 19(9):91-92.

[8] 宋贺, 张晓, 王东华. 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评价. 医药论坛杂志, 2007, 28(19):104.

[9] 王文燕.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浙江临床医学, 2009, 11(5):469-471.

[10] 马伟周.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4(13):132-133.

[收稿日期:2017-03-02]

上一篇:西甲硅油在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用药中的作用分... 下一篇: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治疗过程中气道护理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