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请离疾病远一点

时间:2022-09-06 02:56:50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听不见了,突然昏迷了,又或者突然发现面部做不出任何表情,会是怎样一种心情?你还会觉得“年轻就是本钱”,无度挥霍着自己的青春么?有些事不发生在自己身上,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听别人述说的“故事”,也许永远只是医学上一个冷冰冰的数字……

现如今各种疾病的年轻化着实令人忧心,本期现场的三位主人公讲述着发生在她们身上的突发性疾病,用真实的经历告诉大家,年轻,更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我的脸,突然没有了表情

李霖风,26岁,研究生三年级

李霖风看上去和其他普通的都市年轻人没有什么不同,一边忙碌地准备着研究生毕业论文,一边给自己的学生们说着冷笑话上着课。只有她自己可以体会到与以往的不同。刚刚经历过一场突发性疾病――突发性面瘫的她,承受了很多,也感悟到很多。霖风现在还未完全康复,甚至可能永远缺失一些曾经拥有的东西。

今年6月,是李霖风在瑞士为期一年交流学习的最后一个月。在通宵达旦复习了一整个月,各门考试都顺利进行后的一天,身体有些劳累的她,如约与一众朋友去少女峰行山,一边计划着考试结束回国前的各种旅行安排。然而还来不及细想,一场疾病就找上了她――左半脸完全无法动弹,左眼无法闭上并不断流着眼泪。任凭拧、掐,自己的左半边脸就是没有任何知觉。“我当时很害怕,害怕得不能作任何思考。”霖风回忆起当初还是心有余悸,坦言当时根本无法面对镜子中的自己,会不会左半脸永远都不会动了?这张脸要如何见人?她不断地问自己。这场病就像一记重重的拳,直接把她打懵了。

赶到医院,等待着她的是一连串的检查与治疗。抽血、脑部CT,甚至抽了骨髓中的脑脊液进行化验。由于排除了危急生命的情况,医生开了些药便吩咐她第二天再去看门诊。然而第二天门诊医生看了病例发现,急诊的医生开错了药单,理应可以控制住的病情更加恶化了。医生重新给霖风开了一些消炎药与抗病毒的药,并告知十日之后应该会有所好转,届时再去复诊。十天过去了,霖风的病情没有丝毫的进展。

然而生活还是要继续,回国前的最后一段日子,霖风顶住内心的担忧与害怕,陆续与一些朋友见面道别。瑞士的朋友们见到她总会开心地跟她打招呼:“嘿,你看起来好了很多!”也会在有意无意中多帮着她一些。这种来自朋友们正面的能量感染了她,让她渐渐觉得这一切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走之前的一天霖风与大家去公园野餐,在大自然与阳光的滋润下她觉得自己又活了过来,并在Facebook(社交网站 )上更新了状态:“病毒只能击倒我的身体,我的精神仍在。”

回到上海后的霖风安心踏实了许多,毕竟有父母在身边照顾,也知道应该寻求什么途径进行治疗。然而异样的眼光再一次让她大受打击。同情的目光、压抑不住的惊讶的眼神都是她初病时在瑞士所没有体会到的。于是,她选择把自己关在家里。回国后整整一个七月,霖风没有见任何朋友,除了每天去医院接受治疗,她哪儿都不去。“一来害怕别人的眼光,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残疾人。再来身体真的很累,也需要多休息。”霖风在上海选择中医进行治疗,传统的针灸治疗,每日需耗时半天。往返于医院与家中的那段路程,是霖风唯一可以“透透气”的机会。

霖风就在心情反复中期待着自己会好转。幸运的是,八月,病情终于出现了转机。有一天醒来,她欣喜地发现,自己的嘴角会动了。说来神奇的是,每次在自己有较大情绪波动的次日,霖风都会发现病情有突破性的进展。发现自己的嘴角会动了,发现眼睛可以闭上了,发现脸部肌肉松弛了许多,很久以后的一天,她兴奋地发现自己那个消失了很久的酒窝重新出现了,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无比幸福。

对话李霖风――

《现代家庭・生活》:突然患上面瘫是怎样的心情?

李霖风:刚开始孤身一人在异国,没有家人,没有熟悉的朋友,又完全不了解瑞士的医疗体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时内心非常害怕,真的可以说是举目无亲。继而又开始悔恨,陷入疯狂的懊恼之中。其实如果早些天发现脸部不适立即去医院就诊,如果没有去行山使身体更劳累,如果急诊医生没有开错药单,如果自己在中国,也许病情就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后来慢慢接受了现实,但心情也是有反复的。有时翻看曾经笑得那么开怀的照片,看见那个曾经那么深现在却不见踪影的酒窝,就会忍不住掉眼泪。这场突发的病让我觉得自己很脆弱,一个月内流的眼泪,可能比以往二十多年加起来的还要多。

《现代家庭・生活》:这场病让你有什么感悟?

李霖风: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以前把自己逼得太紧了,现在觉得有时候应该停下来,休息一下。以前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其他时间拼命地学习。没错,刻苦给我带来优异的成绩和牢固的专业知识,但也因此累坏了身体,极少的睡眠,抵抗力的低下直接导致了这场病。也许停下来休息一下,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身体最重要,没有了健康就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可以努力,但是在疾病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年轻,不是无度挥霍身体健康的理由。在妈妈的建议下,我开始规律性地做一些运动,时常会去游泳,运动会让心情好很多,精神也好了不少。以后,我会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

能睁开眼睛,就是幸福

钱菁菁,25岁,广告公司职员

钱菁菁年轻、充满活力,初见时根本无法将她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然而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体验过疾病的折磨,才会用尽每一秒来感受这美好的世界。”当然,是用健康的方式。

钱菁菁从小热爱运动,身体一直都不错,直到工作之后,繁忙另她无暇休息,更不用说抽出大块的时间来运动。此后感冒、头疼之类的小病就一直纠缠着她。塞点药片,猛灌一些水,继续“拼命工作”,对自己的身体没有过多留意。直到有一天,在工作刚刚结束的除夕夜,边用吹风机吹着头发边看春晚的菁菁感觉到头部一阵剧痛。起初还忍着痛想着一会可能会好转,然而越来越严重,最后撕裂般的疼痛让她不堪忍受。据菁菁回忆,在勉强坐到椅子上大叫了几声:“妈妈,我头痛”之后就失去了意识。

菁菁就是这样在大年夜,躺在自家的地板上昏迷了十几分钟,直到120派来救护车将她送进抢救室。菁菁笑言醒来的时候终于切实体验了一把电影中那种昏迷苏醒过来镜头的真实感,身体觉得很沉很累,想说话却没有力气,眼睛闭上好几次休息了一会才看清楚眼前焦急的爸爸妈妈,以及已经赶来的医生。虽然她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讲述着她的经历,但依然可以感觉到她在言语间流露出的心有余悸。菁菁说当妈妈告诉自己昏迷了十多分钟,并且大小便都失禁的时候她非常害怕,她以为自己要死了,又或者就要瘫痪了,她想到那爸爸妈妈要怎么办,自己还没有好好孝敬他们,他们失去自己的话会如何伤心……

那天夜里刚好下着雪,看着父母操劳的样子,看着他们心事重重,菁菁感觉到很内疚,觉得自己很没用。妈妈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在除夕早晨因为昏厥还是菁菁陪她去的医院,没想到晚上就换成了自己,并且严重得多。菁菁妈妈偷偷地哭过好几回,在她昏迷的时候一直盯着她的眼睛看,就怕她翻白眼,又怕吐白沫――如果是癫痫,对一个女生来说该是多大的打击。幸而没有这样的症状,菁菁的妈妈又担心起是不是脑膜炎……这个新年对菁菁的一家来说,都是揪心的。先在抢救室住了2晚,随后转移到病房。菁菁原先最怕的就是打点滴,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过一次,而这次住院,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二只手都因为打点滴肿成猪蹄了。”住院期间,菁菁大剂量地用着抗病毒的药,做各种检查――脑部CT、核磁共振、动态脑电图,甚至还有抽骨髓化验。在菁菁只有2、3岁的时候有过一次疑似脑膜炎,医生提议抽骨髓化验,她爸爸偷偷哭了一场,恳求医生再用其他方法试试。由于爸爸的坚持,菁菁才逃过了一次抽骨髓的化验,然而长大后,终究还是逃不过。可能会影响到部分的记忆力,但是菁菁尽量表现得平静,她不想让父母过多地担心自己。

两周之后,做完了所有可以做的检查也没有任何的确诊。不是癫痫,也不是脑膜炎,但是是什么病?医生给不出一个确切的诊断。这可以说让人高兴,因为没有发现严重的问题;但更让人担心,什么原因?说不清楚。会不会再犯?也无从判断。医生能给出的唯一推断就是:可能是感冒病毒引发的昏迷。今后不要驾车,不要站在高处,不要生气引起头痛,要保持良好的睡眠,要对感冒引起高度警惕。千万不要形成习惯性昏厥,一旦习惯,就麻烦了。听完医生给出的结论,菁菁平静地对爸爸妈妈说:“能睁开眼睛,就是幸福。你们不要担心我,从今以后,我会珍惜自己的身体。”

对话钱菁菁――

《现代家庭・生活》:突发性的昏迷会使你的脑部损伤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钱菁菁:如果是短暂的几秒钟的昏迷,应该没有大问题。像这种十来分钟长度的很难说,医生会非常谨慎。做过了所有的检查也没有发现问题,乐观一点来说,我的脑部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医生曾经给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说我是“神经搭错了”,当时我就乐了。也可能是毛细血管受到损伤,那些可能就无法修复了。脑部到底有多大的损伤,我也说不清。会不会再次昏迷,没有人能告诉我。至少现在脑子没坏,一切看起来也正常,我已经很感激了。

《现代家庭・生活》:这次的昏迷让你有什么改变?

钱菁菁:最大的改变就是我开始珍惜自己的身体了。之前太不注意了,身体对我提出这样的警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现在对工作也不会过分拼命了。以前常听说四大会计事务所员工猝死,或是广告公司员工猝死之类的我也没有想太多,现在是真的怕了,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此外,通过这次昏迷,我意识到父母对我有多重要,而我对他们来说也同样重要。为了父母,也要爱惜自己,今后的日子,我还要好好照顾他们让他们享享清福。

我的世界,一片嘈杂

陈韵,25岁,实验室研究员

陈韵回忆起一年之前,自己还是学生时所经历的那场突发性耳聋时,言辞之间还透露着些许后怕,就像她说的那样,如果晚发现二天进行救治,她的一只耳朵可能就永远地聋了。

当时陈韵为期末考试日夜熬战着,一场重感冒也没能让她的干劲减退分毫。就连感冒将好的那几天,突然觉得右耳不适,听力有些受阻,她也没有当回事;直到第二天,耳部充斥着杂音,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急忙赶到医院。经过检查,她的右耳完全听不见,情况非常严重。医生在询问了详细的情况之后,下了确诊:病毒性感冒引起的突发性耳聋。医生告诉陈韵,幸运的是她即时就诊。晚两天,治愈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医生建议她住院治疗,然而陈韵拒绝了。她害怕住院更感觉自己是个无力的病人,她宁愿每天往返医院。此外,她放不下期末考试,父母都劝她身体最重要,其他一切都不要看得太重。陈韵说服了父母,她想继续备战期末考试,并不是因为自己看中成绩,而是希望可以借此分散精力,不希望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病情上。陈韵的选择对她而言是完全正确的,病情没有好转的那几天,是复习和考试帮助她分散了精力。陈韵坦言自己平时没有什么消遣,走动的朋友也不太多。如果没有学习支撑着她,可能会极度焦躁无处排解。

突发性的耳聋需要用大量的激素来压制,她配好药去离家近的医疗站打点滴。医疗站的护士看到激素的剂量大吃一惊,一个年轻的姑娘家生了什么病需要那么大剂量的激素?反复跟医生以及她本人确认是否弄错之后才敢给她用药。大剂量的点滴让陈韵吃了不少苦,左右手都肿胀了,最后,手上已经找不到血管了。

由于治疗的及时以及主治医生的专业,陈韵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但是回想起当时满脑子充斥着杂音的不安心情,以及由于一边耳聋引起的整个人失去平衡的感觉,陈韵坦言自己是真的害怕了:“从来没想过自己会生这种病,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人是那么脆弱。”

对话陈韵――

《现代家庭・生活》:在治疗的同时你选择备战期末考试,这样会不会影响治疗?

陈韵:其实当时已经对考试、成绩看开了。那些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选择备战期末考只为一个目的,就是分散自己的精力。我不希望生活的主题是治病,整天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放在关注病情上,这样会让我很焦躁,反而不好。当然我不会像之前那样,没日没夜地通宵复习。在保证治病第一,休息、睡眠充足的情况下,我才把时间都给了考试,可以说纯粹是把复习考试当成了打发时间。

《现代家庭・生活》:治愈耳聋之后,你有什么转变?

陈韵:医生告诉我耳朵和眼睛一样,有用眼过度,也有用耳过度。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对耳朵的伤害非常大。以前我总喜欢塞着个耳机听音乐,还把音量放到很大。现在听音乐的时间减少了很多,要听音乐就开公放,耳机也不太用了。此外,对感冒我变得很敏感,以前不知道病毒性感冒的可怕,现在重视了很多,睡眠规律了,也增加了运动来增强自己的抵抗力。病毒性感冒可能导致脑膜炎、心肌炎,当然还有我经历过的突发性耳聋等等,实在应该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采编感言:

听着霖风、菁菁以及陈韵的经历不免有些心疼与惋惜,年纪轻轻就要承受心理、身理的双重折磨。并且,神经性的疾病一旦受到损伤就可能永远无法痊愈……但是她们三个都用豁达、开朗的态度望向未来。发生过的事情无从改变,面对既成的事实,她们三个都选择坦然接受。正如霖风说的那样,病毒只能击倒她的身体,而她的精神仍在。她们的坚强与面对现实的勇气同样另人动容。

然而,也正是经历了一场病痛,才让她们重新审视了自己。曾经的生活方式是否正确?比起工作、学业,什么才对自己最重要?对于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忽视太久了?

年轻人,请不要无度地挥霍自己年轻的身体,它经不起折腾。可能不曾经历过,就无法切身体会到身体健康的珍贵。然而实在无需等到发生无可挽回的损失之后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代价未免太大。希望她们三位的经历可以带给大家些许启示。

上一篇:来自读者 第11期 下一篇:我和我最好的闺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