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口供的任意性

时间:2022-09-06 02:29:47

摘 要:当今社会,随着法治与人权观念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口供的任意性也越来越重视,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介绍了口供任意性的产生、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既提出了当今任意性口供面对的问题,又介绍了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法。使得口供在未来的办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口供;任意性;刑讯逼供;自愿

一、任意性规则的产生、发展

1.口供任意性规则的产生及发展口供(西方国家将有罪口供称为自白)作为一种法定的证据种类,其证明力和证据能力是肯定的,但是,并非所有的口供都当然地具有证据能力,口供的证据能力是有严格条件限制的,这就是口供任意性规则。

任意性规则的确立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英国是最早确立自白任意性规则的国家,美国早期的自白任意性规则来自英国的普通法。大陆法系国家虽然在传统上并不排除被告人在非自愿情况下的自白,但在人权保护思想的推动下,也开始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做法,对非法取得的自白进行排除。在法国,对于用刑迅逼供和其他非法手段取得的自白,立法和判例均持否定态度。尽管两大法系在被告人供述的证明力上存在实质性的差异,但是,在保障被告人自由供述问题上却存在较大的一致性。日本在第二次大战后,以美国为样本重新制定了宪法、刑事诉讼法,立法上正式确认了任意性规则。

2.口供任意性规则的要求及依据

口供任意性规则要求,凡是通过违法或不恰当的方式取得的并非出于陈述人自由意志的口供应当绝对排除。而且,如果对口供的任意性有疑问也应当排除。对口供的任意性,如果被告人方面提出异议,检察官有义务向法庭证明其确属自由意志,可传唤原讯问人员到庭作为证人加以询问。现阶段,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把口供是否具有任意性作为其取得证据能力的要件。

随着法治观念的发展,口供任意性规则的基本理论依据由最初的虚伪排除说转向人权维护说,进而到违法排除说或兼顾其他学说的混合说。口供任意性规则存在的主要根据有四点:

一是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的价值观念。根据这一价值观念,西方国家发展出“沉默权”制度,即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对警察、检察官和法官的询问享有沉默的权利。根据这一权利,只有犯罪嫌疑人自动放弃沉默权作出的口供才是合法和有效的;

二是鼓励正当的警察行为。要求对那些即使有正当理由被怀疑从事了犯罪行为的人,也应当以合理和文明的方式对待,而不应使用违法的、不适当的审讯方法;

三是认为这一规则有利于在刑事诉讼中维持控辩双方适当的平衡,而强迫供述必然打破这种平衡;

四是防止判决受到不可靠的强迫性口供的影响。西方国家比较普遍的对被告人的非自愿口供的真实性持有怀疑,因此反对将其用作证据。

3.口供任意性的证明与调查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控方与被告人有时会在口供的任意性问题上发生争执,这时就涉及到自白任意性的调查问题。由于自白的任意性关系到自白的证据能力,也就是只有具有证据能力的自白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是否有任意性,辩方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举证。如果在庭审中,被告人主张自己在侦查中的口供是在强迫下作出的,即口供不是自愿作出的,那么,控方应当对犯罪嫌疑人口供的任意性负举证责任,亦即控方必须提出一定的证据,证明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是在不受强迫等非法行为的情况下作出的口供,尤其是被告人在法庭上翻供时,控方有义务举证证明被告人所作的口供是出于自愿的。如果控方无法举证或未能尽其举证责任时,法院不得采纳任意性值得怀疑的口供。

口供必须出于自愿才具有证据能力,才可采为证据,否则不得采为证据。以非法方法取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因为取证程序违法,不管口供内容是否确与案件事实相符,均不得作为有罪判决的证据,所以,在遇有被告人提出其审前口供是在刑讯等非法行为下不得已作出时,法院应先于其他事实而对口供的任意性进行调查。非任意性口供,必须否定其证据能力,这是因为在犯罪嫌疑人作出口供时直接受到刑讯等非法取证行为的影响,这时的口供就可以认为缺乏任意性。所以,对于被告人所提出的其所作的口供系出于刑讯等非法取证行为的抗辩,法院不能不调查两者的因果关系。

二、我国应当确立口供任意性规则

1.我国口供任意性的现状

我国现行立法没有规定典型意义上的口供任意性规则。尽管我国刑事立法中有关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陈述的规定,比如《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严禁刑迅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刑法》第247条将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迅逼供规定为犯罪;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所作的司法解释还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但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规定口供任意性中的“任何人不得被迫自证其罪”这一基本要求,相反却在93条明确规定了“应当如实回答”的义务。所以,从立法上看,对于口供的任意性规定是矛盾的,再加上基本法律并未规定非法证据予以排除,导致司法实践中为了破案,采用非法手段,甚至用刑讯等违法行为逼取犯罪嫌疑人口供的事例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我国刑事司法部门的权威和形象。

2.我国确立口供任意性规则及其保障所应具备的内容

我国在修改刑事诉讼法中首先应当删除93条关于犯罪嫌疑人“应当如实回答”义务的规定,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被强迫自我归罪”;其次,应当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只有出于自愿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自愿性,刑事诉讼法还应当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明确规定“讯问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只能在羁押场所进行,羁押场所独立于侦控机关”;明确规定“侦控机关每一次讯问都应当全程录音、录像”;在保留“严禁刑讯逼供”的法条下,明确规定“非法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不得作为指控犯罪、认定犯罪的根据”;明确规定“侦控方对口供的自愿性负举证责任”。

参考文献:

[1]﹝新西兰﹞J·B·道森:“英联邦成员国对非法取得的证据采证问题的若干法律规定”,载《法学译丛》1993年第4期.

[2]参见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24页.

[3]参见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67页.

作者简介:刘金矿(1987-),男,山东临沂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2级诉讼法学专业侦查学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论煤矿安全管理中会计核算问题 下一篇:我国物流业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