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跨境旅游对比研究

时间:2022-09-06 01:44:03

中日跨境旅游对比研究

作者简介:马莉鑫,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日本经济。

摘要:旅游服务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一种,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中日两国同处东北亚,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相互发展跨境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本文梳理了中日两国跨境旅游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中日两国跨境旅游发展过程的共同特点及追求目标,在此基础上,就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跨境旅游;经济发展

跨国旅游,也称国际旅游。国际旅游组织(UNWTO)将旅游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内旅游,一种是跨国旅游,包括出境游和入境游。与国内旅游相比,跨国旅游更容易受世界局势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同时需要更高水平的资金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跨国旅游规模不断扩大。加之2014年美日两国相继放宽对中国公民的签证限制,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跨入“亿”时代。

一、中日两国跨境旅游发展历程

1.中国跨境旅游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形势的影响,我国的跨境旅游处于起步和停滞阶段,主要以外事接待型的入境旅游为主。7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跨境旅游由外事接待型向产业接待型转变。进入90年代,产业接待型的入境旅游高速发展,并开始向出入境双向型转变,1996年,出境旅游人数达到759万,首次超过入境旅游人数的674万,中国的跨境旅游由入境旅游大于出境旅游转向出境旅游大于入境旅游,并至今保持这这种发展态势。2000年我国的出境旅游人数超过1000万,2014年,这一数字再次翻新,超过了1亿人次。

2.日本跨境旅游发展历程

为振兴旅游业,日本政府于1963年制定了《旅游基本法》,并于次年4月全面开放国民出境旅游,这是日本跨国旅游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其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不断扩大。当时,由于日本对美国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在美国的压力下,日元一路飙升,促使日本国民的跨国旅游急速升温。1971年,入境旅游一直领先的地位被出境旅游所取代,1972年突破百万,1990年超过1000万人次。整个90年代,日本都处在出入境旅游发展严重失衡阶段。跨入21世纪,日本进入了跨国旅游发展的转型期。2001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提出了《赴日外国游客倍增计划》,并在2003年国会施政演说中把“观光立国”作为政策提出,制订了2010年入境旅游人口超过 1000万人次的新目标(实际861万人次)。2011年由于受关东大地震的影响入境旅游人口下降。自2012年底受安倍经济学――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日元加速贬值,以及日本相继放宽对东南亚各国(对泰国和马来西亚游客实施免签)和中国的签证限制,入境旅游人口迅速增加。2014年4月,旅游服务贸易实现了177亿日元的顺差,这是自1970年7月以来时隔约44年重现顺差。

3. 中日两国跨境旅游发展历程对比

从上表和中日两国跨国旅游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中国现在跨国旅游的发展形势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期的日本极为相似,国际贸易存在巨大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公民出境旅游热情急剧膨胀,旅游服务贸易存在逆差,且规模不断扩大。

中日两国跨国旅游发展历程都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导向的制约,经历了优先发展入境旅游,赚取外汇到发展出境旅游再到出入境旅游失衡的阶段。在入境旅游大于出境旅游时,政府就会采取相关政策促进出境旅游的发展,当出境旅游大于入境旅游时,政府就会采取措施千方百计的吸引外国游客进入自己国家,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两国国家都在追求旅游服务贸易的基本平衡。

二、跨境旅游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面临的问题

根据中日两国跨国旅游发展历程,我们得出了两国都在追求旅游服务贸易平衡的结论,那究竟什么是贸易平衡呢?

贸易平衡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外贸进、出口总额基本上趋于平衡。一般来说,一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应设法保持进出口的基本平衡,略有结余,这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旅游业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持续增长的产业,也是当今世界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在经济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旅游业在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以及促进世界大交流,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日两国互为跨境旅游人口重要来源国,但是跨国旅游在中日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又面临这那些问题呢?

根据最新公布的外汇储备数据,2014年中国外汇储备3.95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日本1.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贸易基本平衡,略有结余,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这个数据来看中日两国存在巨大的贸易顺差,这既不利于稳定本国货币价值也不利于本国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容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而言,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在一定 程度上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是同时也说明我国旅游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较弱,指明了中国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极为相似。我们应借鉴日本跨境旅游发展历程的有益经验,同时避免其在发展过程中的错误与不足,促进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和经济总体形势的健康发展。

2014年4月,日本旅游服务贸易时隔约44年后重现顺差,这是日本政府促进入境旅游政策导向的结果,但是这时出现的旅游贸易顺差增加了日本的外汇储备,不利于宽松货币政策的施行,会加大日元升值的压力,与安倍的经济学政策背道而驰。

中日两国现代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在发展阶段上有着高度的相似之处,中日两国应加强合作,促进旅游服务业和其他各个产业的共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跨国旅游和交流不可避免,如何让其健康发展,是中日两国乃至全世界国家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黄亚南.安倍经济学:豪赌日本未来[J].东方出版社.2013.8

[2]加藤弘之,丁红卫.日本经济新论:日中比较的观点[J].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3

[3]刘思敏.出境游:需摒弃旅游创汇导向[J].国际商报.2015.1.9第A02版

[4]马怀礼,闫然,刘帅.贸易顺差到贸易平衡的理论依据.财经视点[J].2011.8

[5]宴晓雪.中日韩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国商界.2009第8期

[6]杨劲松.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及遏制政策[J].国际经贸.2012第27期

上一篇:试论量能课税原则确立的原因 下一篇: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