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文化地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6 12:56:29

案例教学在文化地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文现象分布演变和空间规律的学科,具有地域性、社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结合案例分析不仅有益于彰显课程特点,深化研究主题,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教学案例的选取应紧扣研究主题,体现时代特点,注重典型性和启发性,并突出地方特色。教学实施的过程应注重以学生为主导、以问题为导向,真正达到知识创新和学以致用的目标。

关键词:案例教学;文化地理学;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261-02

一、引言

作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文化地理学侧重以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和空间结构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1]。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决定了文化地理学具有地域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突出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单纯的理论知识讲授往往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或抽象难解,而结合适当的案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启发式问答”,哈佛大学商学院于1870年率先创立实施,获得巨大成功进而风靡全球[2],后被推崇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成功模式。文化地理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要求,选取典型案例作为教学材料,通过师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互动去揭示隐藏在案例背后的规律和原理,以达到培养学生独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文化地理学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课程特点适于案例教学。作为研究人文现象分布演变和空间规律的学科,文化地理学具有如下突出的特点:其一是地域性,各种文化现象由于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历史因素等的影响,在空间分布和变化上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以居住文化为例,陕北的窑洞、客家人的围屋土楼、傣家的竹楼、湘西土家人的吊脚楼和嘉绒藏区的碉楼等,均反映出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具体案例开展对比分析,将有助于解读不同建筑文化景观的地域分布和空间差异。其二是社会性,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不仅是一种地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通过案例的呈现和分析,不仅可以直观感知文化地理事象,还可深入探究这些事象生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动因。其三是综合性,文化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角度去研究文化现象,而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综合体。这些文化现象内容丰富多样、各具特色,彼此之间及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这就要求从整体出发,以地域为基本的研究单元,以案例为素材综合分析各文化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2.研究主题适于案例教学。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景观、文化生态和文化整合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题。其中,文化区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文化现象空间分布的具体表现形式。文化扩散关注文化传播的途径、方式和影响因子。文化景观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地表痕迹,能够直观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文化生态涉及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双向影响;文化整合强调不同文化之间通过相互吸收、融合和调合而趋于一致的过程。不难看出,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主题知识性和抽象性较强,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讲授有关概念、理论和原理,更要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和归纳总结,方能对区域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双向作用和互动规律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3.教学实施适于案例教学。教学中案例的运用,可以给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文化地理要素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学会综合分析和概括总结案例所蕴含的知识要素和基本原理,并与课本上的基础理论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深化学习内容。同时,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评价,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推广运用,这一过程的锻炼不仅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可以说,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互脱离的不足,如同一道桥梁一样将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三、教学案例选取的要求

1.紧扣研究主题,体现时代特点。教学案例的选择必须紧扣文化地理学的五个研究主题,凸显相关知识要素和基本原理。教师应在熟练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并针对各研究主题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除传统的研究内容外,所选案例还应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体现时代的特点。具体而言,案例可选材于当前的热点论题,诸如信息社会下的文化传播、地区间经济不平衡带来的人才流动、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对当地区域文化的影响等。这类选材新颖的案例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升文化地理学在实践领域的应用价值。

2.注重典型性和启发性。合理的教学案例应该是教师能够把握,学生能够接受和认同,同时应该是具有科学性和引人思考、发人深省的[4]。所谓典型性,是指案例与文化地理学理论内涵紧密关联,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内化理论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反演理论的形成过程,揭示地域文化现象背后的人地互动关系和内在规律。此外,案例教学强调的是“问题驱动型”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其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主导、以问题为导向。教师应从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现实问题中精练出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对预设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加以分析,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3.提倡本土化,突出地方特色。除了国外和全球性的典型案例,国内案例的选取应注意文化地理与乡土地理的有机结合,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能够引发学生共鸣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个案。以云南为例,当地不仅有物化天成的自然资源,而且有丰富凝重的历史人文景观。各民族在长期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本土文化,形成具有“云南特色”和“边疆特色”的多种文化类型[5],使云南文化呈现出独特性、多样性和边缘性突出的特点。独特且多彩的文化无疑为文化地理和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取材于家乡,贴近生活的案例更能唤起学生的乡土情怀,结合切身体会思考家乡的发展和建设问题,关心家乡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标。

四、文化地理案例教学实施的过程

文化地理案例教学的模式是由教学内容和目标所决定的,教学过程通常包括如下四个步骤。

1.案例呈现与讲解。教师根据课前精选的案例,设置教学情景,运用文字材料说明、口头描述或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向学生呈现案例。教师应尽可能渲染案例所描述的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之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6]。

2.设置疑问,提出问题。案例的设疑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①案例的中心问题是什么?②案例主要包含了哪些原理?③运用哪些课本知识可以帮助案例的理解?④如何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怎么实施?⑤通过案例分析可得到什么结论?这些层层递进的问题,能够不断引发学生思考,把隐藏在案例背后的问题逐个挖掘出来,实现案例教学最初的设想。

3.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在个人独立思考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师设置的疑问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和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相互补充,集思广益,形成关于案例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案,并推选代表参加班级交流。本阶段以学生讨论和交流为主,教师根据需要适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创造自由讨论的氛围,鼓励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

4.教学评价和反馈。通过教学评价和反馈,可以检查前期案例教学的效果,从而对后续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评价和反馈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①对案例本身的评价,主要围绕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②对课堂讨论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情况、讨论的焦点和难点问题等着手;③对教师自己的评价,从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等方面进行反思,进而提升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

五、结论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遵循问题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原则,实现了教学思路由“知识讲解型”向“问题导向型”转变,课程训练环节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课堂教学也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案例教学的科学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的改进。在文化地理学课程教学中,应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理论学习、课堂讨论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和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周尚意,孔翔,朱f.文化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

[2]王文福.自然地理学案例教学初探[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6):11-14.

[3]李德林.案例教学[M].青岛出版社,2006:14.

[4]刘静玲,贾峰,杨姝文,等.环境科学案例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90-291.

[5]王声跃,张文.云南地理[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6]李天景.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百花园地,2008,(9):143.

上一篇:六盘水有信心走好山地特色之路 下一篇:于丹出人头地是读书的结果不是读书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