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三报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专题报道中的表现

时间:2022-09-06 12:55:30

广州三报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专题报道中的表现

在相同或相近的新闻报道主题之下,报纸必须从自身的媒介定位和读者群体出发,精心策划,办出“本报”特色,避免新闻的同质化。在纪念性题材的报道中,必须要以创新为第一要务。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推出各类相关报道,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广州城内三大报业集团鼎足而立,是国内报业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城市之一,各大报面对如此重大的新闻题材,都各显神通,力求能在报道中出彩,以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60周年纪念日,各大报的纪念性报道也于此日达到高潮。本文选取此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和新快报三家日报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专题报道为研究对象,在题材选择、版面安排、报道角度以及报道方式上进行分析,探索报纸如何在相同或相近的新闻报道主题之下,根据自身的媒介定位和读者群体,彰显个性,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赢取受众。

以下是8月15日三家报纸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专题报道在版面、图片、新闻稿件上的统计:

一、广州日报:主流媒体稳重大气

自今年5月以来,广州日报推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系列报道,全面系统地报道了抗日纪念活动、日军罪恶史、幸存老兵口述抗战史等内容,还特派了两名记者奔赴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西南等地,途经20多个省份和自治区,行程三万公里,寻访了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抗战纪念地,沿途搜集到大量当年我中华儿女抗日救国的英勇故事,并陆续刊登在广州日报上。截至8月15日,相关报道已达465篇之多。

广州日报8月15日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专题报道正是这一系列报道的延续。该天的A1头版头条是《引题:参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 主题:牢记历史 不忘过去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新闻开头将胡总书记当时讲话的重要部分以“加粗”、“加大”的形式单独列出,而新闻的主标题“牢记历史 不忘过去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也正是从这一部分中抽取而出。该条新闻南方都市报并没有报道,新快报则将其放置在A2版。从题材选择和版面安排上看,这充分表现了广州日报作为一份党委机关报稳重、大气的办报风格。

A3和A4版报道的是幸存老人讲述当年历史的内容,其中又以A4版的《主题:“我登‘密苏里’号见证日本投降 副题:本报记者独家专访92高龄的中国战地记者――广东南海人黎秀石》较具特色。文中老人以一个历史见证者的身份,把当年亲历的日本签字投降那一激动人心的一刻向读者娓娓道来,随文附有当年新华社所发的日本在“密苏里”号军舰上向盟军投降仪式的照片。图文并茂,更使人觉得可亲、可感、可信。

总体来说,广州日报在8月15日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报道内容并不多,版面仅有4个,图片8张,新闻稿件12篇,这在所选三家日报中是数量最少的。然而就在这为数不多的报道中,已经流露出广州日报独有的风格和特点。如果再把广州日报自5月以来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一系列报道考虑在内,就更能使人体会到该专题报道的全面与深度,这更是直接展现了广州日报作为一份主流大报的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新闻策划能力。

二、南方都市报:报业新锐勇于创新

南方都市报在8月15日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报道共25版,运用图片42张,新闻稿件17篇。其所用版面和图片数量在三家日报中是最多的,足见报纸对这一专题报道的重视。南方都市报一直擅长新闻图片的选择与运用,在这次专题报道中,它推出的名为《末日》的日本投降影像见证特刊,更是将图片运用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至。

《末日》特刊共16版,分“核爆”、“反攻”、“投降”、“狂欢”、“占领”、“逞凶”、“问斩”七个主题部分。特刊封面是一幅横贯两个版面的美国轰炸机飞越富士山对东京投掷燃烧弹的黑白图片,气势磅礴。图片上方是分别以黄色和红色书写的标题“末日”二字,对比强烈,极为醒目。其他每一部分占据两个版面,均由大幅黑白图片和小段文字说明组成。整份特刊呈暗灰色调,契合日本战败投降和军国主义末日的主题。

《末日》特刊在图片的选择和排列上可谓匠心独运。刊中各部分所选的主图片,分别为“长崎成焦土”、“滇西歼灭战”、“伤心欲绝”、“重庆胜利游行”、“日本女性‘堕落时期’”、“甲级战犯”、“引渡受审”,无一不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各自的主题思想。另外,在主题及其图片的排列上,《末日》特刊创造性地借用了影视摄制中的叙事蒙太奇表现手法,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来组合排列图片,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使读者感到就像在观看一部“影视片”一样,从而更完整、更深刻理解所反映的主题。

仅仅利用大幅图片,配以小段文字说明来制作一个庞大的纪念性特刊,这种报道方式不敢断定是南方都市报的首创。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它在广州乃至国内报纸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专题报道中,都是独一无二的。试问在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右翼势力抬头否认侵略历史的今天,还有什么比当年留下历史见证更具说服力!南方都市报不落窠臼,勇于创新的办报风格,在这次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专题报道中,再一次得到了体现。

三、新快报:后起之秀客观全面

新快报8月15日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报道共9个版,运用图片14张,新闻稿件28篇。由于新快报面向的读者群是知识文化水平比较高的“白领、中产”阶层,因此它所用的新闻稿件在三家报纸中是最多的,以求提供翔实全面且具有深度的报道。

在此日的专题报道中,新快报推出的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纪念特辑的第六和第七部分,分别为“中共英雄谱”和“日本访谈录”。整个特辑风格淡雅清新,版面设计新颖,视觉冲击力强,充满时尚气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访谈录”。2005年7月26日至31日,新快报特派记者梁剑锋赴日本采访,期间走访了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并对日本千叶大学的日籍师生和两位长期留居日本的华人学者进行了专访。新快报以“从未如此出离愤怒”作为靖国神社游记的主标题,同时在日本千叶大学日籍师生访谈录中,将该校师生的一句话“我们愿意真诚道歉”作为主标题,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对新闻的两面报道、平衡处理手法,展现了新快报客观、全面、公正的办报立场和风格。

“知情就是力量”是新快报信守的办报理念。在这次专题报道中,新快报特派记者奔赴日本搜集第一手资料,为的就是通过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将日本社会的真实情况传达给读者,使读者“知情”。此时,在国内各大媒体铺天盖地的庆祝胜利,贬低日本的报道浪潮中,新快报更显得地位超然,别具一格。

综合以上分析,在这次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专题中,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和新快报的报道可谓各有千秋,难分高下。总结三报表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相同或相近的新闻报道主题之下,报纸必须从自身的媒介定位和读者群体出发,精心策划,办出“本报”特色,避免新闻的同质化。这次的专题报道,三家报纸从新闻采集到制作的全过程,包括题材选择、新闻采访、版面设计、报道角度和报道方式,均以自身的媒介定位和读者群体为选择取舍标准。因此,虽然新闻报道主题相同,但是三报制作出来的新闻却各有特色,风格迥异。广州日报便如大家闺秀,从容大气;南方都市报就像刁蛮公主,机变百出;新快报宛如小家碧玉,清新淡雅。

第二,在这种纪念性题材的报道中,必须要以创新为第一要务。纪念性题材的报道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新闻报道,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是等时距的进行,即每隔一年或一段时间就要重复进行报道。如果每年都是同一模式同一面孔,不仅读者看了乏味,报道也无法进行。因此,在充分考虑自身媒介定位和读者群体的前提下,必须在题材选择、报道角度和报道方式上有所创新,这也是新闻报道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此次南方都市报制作的《末日》日本投降影像见证特刊,在报道方式上寻求突破,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

第三,在“同题竞争”的情况下,发掘独家新闻。当前的传媒竞争日趋激烈,各大媒体面对抗战胜利60周年这样重大的新闻题材,均不敢漏报,于是媒体间出现“同题、撞题”的几率相当高。此时,只有寻找独家事实,才能获得独家新闻。广州日报特派两名记者奔赴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寻访抗战纪念地,发表文章数以百计;新快报特派记者东渡日本,走访“靖国神社”和千叶大学,写就“日本访谈录”。两报的目的都在于捕捉独家新闻,希望能造成独家影响,形成独家魅力,从而赢得更多的受众。

第四,面对这种可预见的重大新闻主题,要未雨绸缪,要有提前量。这里的“提前量”,一是指要事先精心策划,做好人力物力上的准备;二是指在报道上也要有提前量。广州日报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专题,早至今年5月就开始在报上刊登,到8月15日时已累计465篇。这一长时间的连续系列报道,给读者造成了深刻的印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上一篇:新闻学需要更多的良知和胆识 下一篇:“特别关注”:抓住午间新闻报道的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