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死和过劳自杀对企业管理的启示研究

时间:2022-09-05 11:21:58

过劳死和过劳自杀对企业管理的启示研究

【摘 要】企业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惜对劳动者施加压力或者施以厚利诱惑的办法肆意延长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劳动者因过度劳累而出现更为严重的死亡现象,这种现象即被称为“过劳死”。因此,企业需要反思其管理模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员工工作负担,采取更为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

【关键词】过劳死;过劳自杀;企业管理;启示研究

一、中国的“过劳”现象

这些年在我国,由于经济的较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日益繁忙,背负的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大,“过劳死”、“过劳自杀”这样的词汇也日益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不久以前,国内大型民营企业华为公司就接连发生了数起员工自杀和猝死的事件,而且当事人大多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不禁让人扼腕叹惜。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过劳”的阴影正在慢慢笼罩中国的上班族。

二、过劳死和过劳自杀导致的后果

(1)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加班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过大,轻则造成劳动者健康受损,重则导致劳动者死亡。有报道称,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均劳动时间已超过日本和韩国,每年有60万过劳死。(2)加剧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企业的“加班文化”导致了一个职工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与我国法定的最高工时相比,等于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工作量,这就导致了工作岗位需求的减少,变相地加大了我国劳动力供给。(3)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现代企业管理中将对人的管理称为人力资源管理,即把人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源。然而虽然人作为一种资源具有再生性,却也具有个体的有限性,所以如果企业最大化不计的对人力资源“滥用”,也势必会导致资源的枯竭。

三、企业应对过劳死和过劳自杀现象的对策

(1)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员工过劳死和过劳自杀归结到企业管理中即是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传统的劳资关系管理过多的倾向于刚性管理,即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强调规章制度的管理模式。因此在劳资关系的处理上,劳资双方多处于对立面,造成劳资关系紧张,易发生冲突。所以企业应该转变管理模式,化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柔性管理即是指“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2)构建和谐、轻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3)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员工一天的时间中大部分都是在工作场所度过,所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对员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像一些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企业,更是应该为员工舒缓工作压力而配备一些设施。(4)构建合理的运作体系和绩效考核标准。在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起步较晚,资源较匮乏,缺乏科学的管理运营观念,因而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不仅仅体现在企业在运行中没有合理的模式和科学的规划,更体现在对人、财、物的浪费上较为严重。企业运作缺乏效率,人才运用缺乏计划。而且对于人才管理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人力资源产生极大的浪费,企业效益却无法达到较好的水平。另一方面,员工虽然辛苦的工作,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造成企业管理者在内的企业员工工作和生活压力大,过劳死和过劳自杀现象层出不穷。(5)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我国尚处在经济转型期,许多企业还保留着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缺乏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认识,或者说有些企业虽然表面上设立了所谓的人力资源部门,但是本质上仍然是人事管理,并没有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现代意义。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的确存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滞后,因此会存在诸如过劳死和过劳自杀等现象的发生。这对于社会而言是一种悲哀,对于企业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损失。随着国家和社会都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今天,企业管理的观念也应该由传统的人事管理转换为人力资源管理。构建更适合于员工个人发展和完善的平台,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参 考 文 献

[1]日本繁荣背后的冤魂[J].发展.1996(7)

[2]严炯“过劳死”现象不容忽视[J].黑龙江史志.2006(11)

[3]程延园.劳动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卿淳.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5]戴昌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浅析价格促销在节假日当中的应用 下一篇: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起主导作用的机制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