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光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时间:2022-09-05 10:56:00

在一份近年来的县级医院竞争力排行榜中,江阴市人民医院连续两年独占鳌头,无论是规模、技术、服务还是口碑都堪称得上是国内县级医院中的翘楚。

作为掌舵这家全国最大、实力最为雄厚的县级医院当家人,杨惠光曾一度后悔,在自己业务处于最佳上升期,却因组织需要走上了领导岗位。然而,干一行爱一行,医生与院长岗位之间的对比,更让其深刻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一个好医生固然重要,但是做一名好院长却可为涌现更多的好医生提供一个好的制度平台。

无论是青少年时代的生产队长,还是今天作为一名基层岗位的领头羊,在带领众人的过程中,杨惠光喜说一句话:“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这是出自金代诗人元好问的一句警言,也正是这种独特的领导哲学,形成了杨惠光在组织体系中谋求公廉文化的情结。

琢玉成器

1975年,年仅16岁的杨惠光高中毕业,开始回家种地,作为村里难得的一名高中生,杨惠光被生产队选中派遣到距离自己生产队三公里开外的一个村庄担任生产队长,算是走上了“领导岗位”,也开始了他的人生历练。

一线基层的实践让年轻的杨惠光逐渐体味领导的价值。“我虽然做队长指挥大家干活,但是自己更要以身作则,那时做队长是不可以偷懒的,甚至要比别人做得多才行。”回想这段经历,杨惠光至今仍然刻骨铭心。

1977年恢复高考之际,杨惠光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但第一次参加高考不幸落榜。1978年,杨惠光向高考发起了二次冲刺,一边照常干活,一边忙里偷闲复习功课。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杨惠光幸运考取了苏州医学院(今天的苏州大学医学院)。

如果说生产队长的经历让杨惠光开始琢磨起领导的真谛,那么近30年医生从业经历让他明白了医生价值几何。

1983年,杨惠光以全校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毕业,由于心系家乡,毕业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江阴。作为医院里面为数不多的后大学本科毕业生,也因为医院里面人才梯队的断裂,杨惠光的医生生涯更多地走上的是一条自学成才的道路,屡屡创造了医院乃至江阴地区众多的第一例,让他年纪轻轻获得了江阴市“白求恩医生”的荣誉称号,也让他感觉到作为一名医生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在一次医院组织的演讲比赛中,他曾将这种荣誉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在这场名为《最高奖赏》的个人演讲中。在这场演讲中,他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上海的一位名叫朱屺瞻的百岁老画家进行对比。朱屺瞻学了一阵子医学,结果中途放弃,其原因在于他喜欢看笑脸,不喜欢看病人的哭脸。因此后来当别人看着他的画露出笑脸,他就觉得是最开心的时候。

“恰恰相反,我觉得如果能将一张哭脸变成笑脸,那快乐才是最大的,作为医生完全就有能力实现这点。”杨惠光至今仍觉得,病人的笑脸就是对医生最高的奖赏。正是这种荣誉感和责任感的驱使,使得杨惠光在定科于骨科后,将一个不起眼的手外科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由于医院以前从未开展过手外科的手术,杨惠光1986年在上海华山医院进修一个月后,就可以一边看书,一边自己摸索着锻炼自己的手术基本功。1988年,医院第一例断指再植术就在杨惠光的手上完成,一炮打响后,杨惠光又开始马不停蹄,摸索着其他的显微外科手术。为了尝试一项名为“旋髂深动脉髂骨瓣移植”的手术,鉴于医院没有尸体标本,杨惠光前去江阴卫校的解剖室独自研习尸体解剖。湿热的夏日,解剖室内连台排风扇也没有,浓烈的福尔马林刺鼻冲天,这一切杨惠光只有强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最后脚都麻木也浑然不觉。

“我做过很多手术类别,比如20多种皮瓣手术,从皮瓣到断指、断肢再到断腿手术,很多手术都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这其中就不光是辛苦,更多的是顶着精神压力在做。我觉得,只要有技术能够避免病人残废,作为一名医生就要有一种责任感去帮助他。”

或许,正是这种最深层次的精神驱动力迫使杨惠光不断钻研业务,突破一个个新的记录。

走向标杆

有时候固然说“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但是对于一家现代高度技术化的组织——医院来说,这个“寻常见”的能力确实是医院院长不可或缺的能力要素。

而在2001年走马上任担任江阴市人民医院院长一职的杨惠光看来,院长的第一大能力或许就在于超前的理念和敏锐的前瞻意识,对于日益变化的疾病谱和居民的医疗健康需求,杨惠光一直不断地调适着医院科室和学科的发展方向。

2006年,缘于对疾病谱变化的敏感,江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的一个大病区被划分为胃肠科和肛肠科。分科之前,两个科室共处普外科的一个病区之内,当时病源有限,病床常常还余有空床。然而,杨惠光却断言: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胃肠疾病必然会一定程度的萎缩,肛肠疾病必将空前增长,提前布局,有备无患。事实证明,经过三四年的经营,目前,肛肠科的病人已经超过了胃肠科的病人。

同样,肿瘤科的发展也与居民疾病谱的变化密切相关。2002年,江阴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初创时,整个科室只有8张床位,10年后,肿瘤科已经发展成为300多张床位的大型科室。为了提升肿瘤科的技术水平,医院与上海市的肿瘤医院密切协作,定期接受他们在放疗、化疗业务上的临床指导。此举既带动了科室的技术水平,也避免了居民舟车劳顿奔赴上海接受治疗。

不患寡而患不均,注重努力营造公平文化,争取公正、公平、公开、公道,这是杨惠光从青少年时代当生产队长到今日担任院长的深刻体会,而营造公平文化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制度化管理,有了公平公正的制度,就可以有效化解医院发展的各种难题与阻力。

近年来,正因为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公平公正的要素,江阴市人民医院的制度化管理得以高效推进。譬如以前医院留用退休职工,无章可循,有的人70岁接着做,有的人60多岁就退休了,标准的不统一导致矛盾丛生。后来,医院通过院务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的投票讨论,一致规定:两个委员会都超过半数以上通过的人员,医院就会续留,包括三种形式,留用、反聘、延长退休,都有比较明确具体的规定。通过这种程序和制度规范了权力的运用。

医院的护理班次既有三班倒的岗位,又有常日班的岗位,由于护理岗位不易计算工作量,所以以前医院的护士们多拿全院的平均奖金。这其中,三班倒虽然辛苦异常,其岗位绩效却与常日班的相差无几,因此,常日班的工作几乎成为众多护士眼中的香饽饽。

遵循公平原则,杨惠光决定根据工作的艰苦程度拉开不同护理岗位之间的岗位绩效系数,逐步调高中夜班补贴费,从经济上对三班倒予以一定程度的倾斜,一举解决了护理人员为了争上白班走后门的局面。

为了进一步减少护理绩效奖的改革阻碍,杨惠光进一步承诺机会均等,系数低的工作岗位人员可以向系数高的工作岗位流动,此举既扭转了奖懒罚勤的传统格局,且使改革之路非常平坦。

而也正是在这种公廉的制度文化的浸染下,在杨惠光的辛勤耕耘下,江阴市人民医院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的旗舰,稳居全国县级公立医院一百强榜首的高位,创造了一段县级公立医院的传奇。

上一篇:警民鱼水情更深 下一篇:爱国话题好,但不宜街头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