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整地方式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

时间:2022-09-05 08:58:47

探讨不同整地方式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

摘 要:近年来,自然环境恶化,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特别是位于陕西最北部的榆林市,榆林沙区地处毛乌素沙地的东南缘,蕴含着丰富宝贵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它的地理形特点得天独厚,目前也属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能源化工基地。然而,榆林沙区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不仅风大,而且沙尘多,也是我工当前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土地沙漠化的出现,使得该区的土地生产能力不断退化、自然环境也日趋恶化,同时还影响着榆林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防沙治沙是当前能源建设的重点项目,必须防止沙漠化的不断扩大,及时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

关键词:整地方式樟子松造林成效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经过多年治沙造林的努力,榆林沙区在“沙退人进”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在营造防护林的过程中,防风固沙林类型通常以落叶乔木、灌木及半灌木为主,一年四季之中的防护效益极不稳定,比如:夏秋季节的防护效益较好,在冬春两季节的防护效益相对较差,而且还存在不稳定的生态型。面对这种不良的防风固沙林,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更新改造,以防不良影响不断蔓延,从而建立防护效益较高而且生态型稳定的现代化新型防护林体系。在营造防护林的实践过程中,从樟子松的特征来看,从造林地沙层水分含量及地下水位出发,测定沙地樟子松根系的生长状况,了解到沙层水分含量与根系的分布情况相辅相成。值得注意的是,沙地的立地条件是否好坏,土壤含水量起着决定作用;沙地土壤靠降水补给,即立地条件不同,直接关系到沙地樟子松造林的保存率和幼林的生长量。因此,为了将樟子松培养成更优的防风固沙林,本文将详细分析不同整地方式对樟子松造林成效造成的影响。

一、榆林沙地樟子松的荒沙造林技术分析

在榆林沙地区,如果要想将固沙防护林做出成就,一定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榆林沙地区的樟子松造林为例,工作人员首先要根据榆林沙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足够的造林常识,进一步提高榆林沙地樟子松的荒沙造林技术。一般情况下,需要对水份状况进行评价,了解沙区的造林密度与合理配置,以及适宜的造林时间和实际的沙地地质条件等等,争取从根本上进行荒沙造林。

1.1关于水份状况的评价

在榆林沙地区,对于樟子松的造林情况来讲,我们已经在引种樟子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从榆林地区沙土的实际状况出发,严加防范因营造樟子松而导致土壤水份恶化的现象。受榆林地区干旱草原地质的影响,应当重视引种樟子松而对其他植被造成的影响。经过一系列的相关试验实践,发现有 70%以上的植被覆盖率会降低土壤中的含水量,而且这各降低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相应的植物种类也不断呈减少现象,甚至这些植物的长势也发生了衰退问题。另外,只有余下的30%植被覆盖率能够改善沙地条件,增加植物种类,确保其长势向良性状态发展。因此,要合理地选定樟子松造林的技术,一定要根据榆林沙地不同区域的不同水份环境来确定,做到因地制宜,科学造林。最后,由于樟 子松的世代周期几乎可以达到几十至上千年,即在防沙营造林时,必面综合考虑治沙与防止水份恶化问题。

1.2造林配置方式与密度

应用樟子松造林时,一定要合理选定造林配置方式与密度,主要是由于 造林配置方式与密度影响着流沙固定的质量,同时对土壤水份与幼林郁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的榆林沙地区,要想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难度很大。其一,尽管过小的造林密度仍然能维持沙地水分,但却难以固定流沙,再加上无法郁闭林木的弊端,最终使大量沙地在外。其二,如果造林密度过大,虽然能够快速郁闭幼林,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固沙的效益,但是其耗水量非常大,往往会造成沙地因缺水而不断呈现衰退趋势。因此,在樟子松的造林中,必须遵循“稀中有密、密中有稀、稀密结合、以稀为主”的基本造林原则。

1.3造林的最佳时间安排

榆林沙地樟子松的荒沙造林技术中,离不开造林时间的安排。关于荒地造林的最佳时间选择,科学地做好这个选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着造林的成功与否,它对于造林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一般情况下,在榆林地区进行造林,最适宜的时间应当选在春季与秋季,也可以说是4 月上旬的清明节时期,以及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的秋季。在这些年的造林实践中,发现在榆林沙地造林工作的最适宜时间应当是9月下旬,在这个时间,可以保证樟子松的成活率和生长率,同时还有利于栽植其他植被。

1.4固定沙地的造林分析

榆林沙地樟子松的荒沙造林技术中,离不开对固定沙地的造林进行分析。在榆林沙地区进和地造林,虽然其固定沙地有利于种植樟子松,但是其风蚀沙埋程度较轻、植被覆盖率却非常大。相比流动沙地,它的土壤含水量更加低下,干旱缺水的土壤造成樟子松幼 苗与其他植物幼苗进行争夺水份之战,这种情况又大大降低了樟子松幼苗的成活率。面对此种现象,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雨季前采用大坑整地法解决问题,即清除植树穴附近的植被,使其在雨季能够充分蓄水,减少土壤水份蒸发,设法提高樟子松幼苗的成活机率。

1.5流动沙地的造林分析

榆林沙地樟子松的荒沙造林技术,离不开对流动沙地的造林分析。关于流动沙地的造林,其最大的造林优势表现为土壤水份条件和稀少的植被,而风蚀沙埋又成了其最大的不利条件。面对这种流动沙地所遇到的问题,在榆林沙地区造林,需要合理地进行分析,尽可能采取比较合适造林方法,比如:提前一年对沙柳沙障进行搭设,为了在第二年发挥沙障的防风固沙作用。而在这个时期,流动沙地依旧保持着较好的沙地水份条件,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樟子松的抢墒营造,此外,结合培沙压草等措施,保护樟子松的幼苗培育,为了避免因风蚀沙埋 而造成樟子松的死亡。应用此这种方法措施,在榆林沙地的樟子松造林技术中,能够保持 80%以上的樟子松幼苗成活率。

二、影响沙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的因素

2.1 整地方式

坝上沙地蒸发量大,加之风蚀严重。因此为减少水分蒸腾和降低风蚀,破土面不宜过大,宜采用整地。

2.2 造林材料的选择

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和降低造林成本,有条件的地区,尽量选择容器苗造林。

2.3 造林季节的选择

坝上沙地年生长量小。因此适宜春、雨季造林。早栽植,早成活,到了秋季,形成的新梢木质化程度高,可减少对苗木的越冬防寒。

2.4不同植被类型

不同的植被类型影响沙地樟子松造林的成活。比如,不同的植被类型首先对土壤的要求和影响都不尽相同,甚至对土壤水分的需求和索取能力都存在很大差异,在沙子樟子松的造林过程中,造林地的立地因子条件深入不同植被类型影响,从而影响造林保护的最终成效。

2.5不同立地条件

不同立地条件影响沙地樟子松造林的成活。近年来,通过对榆林沙地区樟子松造林地沙层水分含量及地下水位的调查分析,发现土壤含水量会随着沙地固定程度和植被盖度的增加而不断加剧,立地条件不同直接影响着樟子松造林的保存率和幼林生长量。

2.6造林深度和密度

造林深度和密度影响沙地樟子松造林的成活。在榆林沙地造林区,以樟子松造林为重要项目,我们通过对各种不同造林密度和深度的具体调查,发现了一个令公众认可的造林成效,即毛乌素沙地的地下水位偏高,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差异比较大,在樟子松抗旱的试验造林过程中,相关部门积极开展了不同栽植深度对造林成活影响的试验。一系列的造林实验经验表明,造林密度不宜过大,也不宜太小,必须经过沙地水分含量测定地下水位和樟子松根系生长状况,以及不同密度樟子松造林的情况等等,最后建议樟子松造林的最适宜密度是3米*4米。

2.7不同造林季节

不同造林季节影响沙地樟子松造林的成活。通过对樟子松在半固定沙地上春节、雨季、秋季三季造林的调查分析,并对其成活、保存率、新梢生长量、生长势和投资成本都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不同造林季节也沙地樟子松造林的成活。

2.8覆膜与套笼

覆膜与套笼影响沙地樟子松造林的成活。由于地膜覆盖具有升温、蓄水、保墒的基本作用,可以大提高幼树的成活率和生长量。据长期的樟子树造林经验介绍,可以发现覆膜的增湿效果明显,保墒能力极强。此外,关于樟子松的套笼,特别是针对3年生的苗木来说,由于苗木离地面较低,套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幼树,防止鼠、兔侵害,进一步提高保存率,据了解,樟子树造林中的套笼对比率提高将近15.1—21.4%,从而确保了幼树的健康生长。

三、不同整地方式的研究

3.1 严格选地

根据不同的地势、土壤、气候条件,安排营造纯林或针阔混交林。在山地砾石质沙土、沙地、阳坡中上部及其它土层瘠薄的地段上均可栽植樟子松,尤其在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土壤上生长最好。但在水湿地、排水不良的粘土地.和林冠下均不能造林。

3.2精细整地

造林前一年秋采用穴状整地,规格直径50厘米。深35厘米。薪采伐迹地和新退耕地杂草少.土壤疏松,可随整随造,对种植点的合理配置,要依地形、地貌科学进行。

3.3造林苗木选择

对于造林苗木的选择来说,可以选择4种不同规格与类型的健壮樟子松定为植苗,即3 a生营养钵苗,带土球苗,5 a生营养钵苗,带土球苗。

3.4栽植位置与造林密度设计

关于栽植位置与造林密度设计,可以根据沙地的立地条件和樟子松营养面积的具体要求,将造林位置适当在放在沙丘迎风坡的中下部,并且在流动沙地和风蚀严重的地理位置搭设障蔽。这样,能够使栽植在贫瘠沙地上的幼林早早得到郁闭,使其密植,行距要适当地偏大,株距要适当地偏小。

3.5栽植方法

3.5.1搭设沙障

如果要想在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地上栽植樟子松,需要保护幼树不受沙埋、沙割、沙打及风蚀的危害,首先要搭设沙障,以便固定流沙,然后再进行樟子松的造林工作。同时还要空出丘顶,为了削顶缓坡,迎风坡中下部带状搭设沙障,确保沙面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随后在行的中间进行樟子松的栽植。由于地势比较平缓的时候,容易控制流沙,务必在与主风垂直方向带状处搭设沙障。此外,基于半固定沙丘流沙移动微弱的特点,造林后容易形成风蚀沙埋的地段,这时最好采用平铺草固沙方法进行保护,防止因沙埋过久而引起的樟子幼苗死亡。

3.5.2整地

在固定沙地和覆沙的黄土地,一般都是杂草丛生,形成杂草和幼树相互争夺水分的现状。所以,在此种沙地区造林前,一定要做好整地的准备工作。首先,铲除栽植点周围的所有杂草,随后采用状的方式进行整地,为了保持土壤水分,必须翻松固结的土壤。需要注意的是,穴大小要是苗木土球大小的2倍。

3.5.3挖穴

在樟子松沙地进行造林,大多情况下都会采用一边挖穴一边栽植的方式,因为这样做,操作简单,工效又高。主要用锹挖成方形坑,去掉苗木容器,并将其扶立于坑中央,首次覆土至土球平,一再踏实,确人苗木稳定直立;第二次覆土至坑缘5厘米以下,然后再将坑修整成中心低、高的“漏斗形”,并且用方塑料薄膜覆在“漏斗形”的坑上,再覆上一层厚土,压实,整个也要踏实并拍光。最后,在造林后的1~3个月内,可以根据天气情况而定,浇上1~2次水,提高樟子松幼苗的成活率。

四、立地类型对樟子松造林保存率和幼林生长的影响

4.1不同栽植深度

图1表明,应用容器苗进行造林,可以提高樟子松幼苗的保存率,甚至可以达到80%以上;其中的覆沙黄土地为最高,可以达到100%。具体地说,如果按立地类型进行排列,可分为保存率为覆沙黄土地>固定沙地>流沙地>半固定沙地。

图1

其中,沙地立地条件的优劣也有其决定因素,它主要由土壤含水量而决定。由于沙地土壤比较干旱而缺水,主要由降水补给。研究实现向我们表明:土壤含水量随着沙地固定程度和植被盖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沙地樟子松在半固定沙地和覆沙黄土地栽植是最合适的。在流动沙地上,营造樟子松还明显可以提高樟子松幼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4.2立地类型

图2表明,立地条件不同影响着樟子松幼林的生长量。由于沙地幼林的生长决定于土壤含

水量,而流动沙地的风蚀严重,蒸发量较大,很容易造成局部干旱。此外,半固定沙地植被盖度又比较适中,如果使土壤水分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状态下,则极有利于幼林生长,只要生长量大,就能使幼林快速郁闭。研究实验向我们表明:由于固定沙地植被盖度比较大,土壤干旱时水分的竞争力更强,从而影响幼林的正常生长,而覆沙黄土地的保水、肥力作用较好,所以覆沙黄土地有利于幼林生长。

4.3不同栽植深度

表1显示,在相同的立地上,选择定植3 a生和5 a生樟子松

苗,然后采用3个不同栽植深度来做一个造林试验。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栽植深度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比如:栽植深度为30厘米时,樟子松幼苗成活率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而当栽植深度达到40~50厘米时,樟子松幼苗的成活率明显提高。由于毛乌素沙地的地下水位高,土壤随深度不同,其含水量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栽植深度小于30 厘米时,苗木根系正生长于干沙层,无法满足苗木生长的土壤对水分的需要,樟子松造林的幼苗就很难成活;而当栽植深度达到40--50厘米时,苗木根系正生长于湿沙层,这里的土壤含水量能够满足樟子松幼苗成活的需求。实验证明:樟子松栽植深度为(40~50) 厘米为最佳。

4.4 GGR粉溶液灌根

表2所示:造林时,第一次覆土后要用GGR水溶液灌根,而且每株浇灌5千克,最好用清水来浇。表2表明:应用GGR溶液灌根,樟子松幼苗的平均成活率可以达到89.3%。总的来观察, 樟子松苗木的根系生长最突出地反映于新梢生长上,这里的苗木生长健旺,成活率、保存率都较高。其实,GGR粉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分裂植物根原基分生组织细胞。与此同时,经过灌根,浇量达标时,能够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增强土壤含水量,为苗木补充水分,有利于于苗木的根系生长。

表2 GGR粉灌根处理造林情况

4.5覆膜

由于地膜覆盖具有升温、蓄水和保墒作用,可以提高幼树成活率和生长量。首先,覆膜的增湿效果比较明显,特别是在3—4月份。其次,覆膜后,土壤含水量将会随之增大,可以达到16.37%~19.36%,这极在地表明了地膜有着较强的保墒能力。因此,这种水分条件最有利于根系生长,确保新栽幼树安全过春早期。其实,膜,它是保障造林成效的一种关健技术,必须认真抓好各项技术环节,才能克服土壤干旱问题,才能大大提高樟子松细苗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结束语:

总之,要想提高樟子松造林的成活率,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樟子松 的育苗技术应用的整地方式,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应用荒沙造林技术,才能实现樟子松造林的使用价值。只有樟子松的价值实现了,才能形成高效的防风固沙林,增强其防护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振宏, 温丽芳.榆林沙地樟子松容器育苗和荒沙造林技术分析[J].广东科技.2012,(11).

[2]常利平,李王靖.对影响榆林沙地樟子松造林成活因素的探讨[J].北京农业.2012,(6).

[3]撒文清.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2,(2)78.

[4]尤国春.樟子松沙地育苗技术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5,(2)21-22.

致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上一篇:探讨工程代建项目中的风险分析与管理信息系统 下一篇:探讨关于电力继电保护配置及常见故障分析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