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竹径级的快速增粗增长的试验研究

时间:2022-09-05 06:52:03

关于毛竹径级的快速增粗增长的试验研究

摘要:指出了在政府的支持下,利用种植毛竹、制作竹制品、销售竹笋等手段,形成了规模化的一条龙毛竹产业。毛竹的快速增粗增长也成为当地专业人士研究的课题之一,对毛竹径级的快速增粗增长试验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毛竹;径级;增粗增长试验

1引言

毛竹在我国的竹类资源中占有的比例相当高,其分布广泛、用途广泛、经济效益高。其中大径级毛竹因为具有径粗、杆长、篾软、梢壮、出材率高等优点,市场需求量大,经济利益高。我国的毛竹种植面积约为270万hm2,福建省毛竹面积约为86万hm2,明溪县毛竹面积约为1万hm2。该地虽然毛竹面积较大,但是初期竹林的种植结构不合理,产量低、杆短、胸径小、质量差,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经济收入。因此,开展毛竹经济的快速增粗增快的实验研究,提高竹林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地点概况

实验地点为福建省明溪县,其地理位置为北纬26°08′~26°39′、东经116°47′~117°35′。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最热为7月份,日均温24.5~27.2℃,极端最高气温38.5~39.2℃,最冷为1月,日均温4.7~8.2℃,极端最低气温-10.9~-8.1℃。年平均降雨量1800mm,年平均无霜期261d。主要植被有常绿阔叶林多以壳斗科的常绿种属为建群种类,主要树种有甜槠、丝栗栲、米槠、青岗栎、苦槠、钩栗、闽粤栲、罗浮栲。其次为山茶科、樟科、大戟科、杜英科、木兰科等。

2.2实验材料

实验所需的竹林要选择超强度砍伐的竹林,其立竹量少,竹子的产量低,平均立竹为1050~1360株/hm2,竹龄约为1~4年,其长势一般,病虫害较少,平均竹高为11.5m,平均胸径为8cm。实验使用的基料为自配的比例为1∶2的硫酸钾型复合肥和含有机质超过30%的生物有机肥的混合肥,毛竹促生长剂选用75%的赤霉素A、膨大素B、植物动力剂C、那氏778D作为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配置而成。

2.3实验方法选择与设计

作为实验所用的竹林,在2008年~2009年期间,每年的8月份左右将整片竹林进行一遍全垦,全垦深度要达到0.3m以上。全垦后将竹林有规则的开半圆形的深沟,将配比好的基肥施撒于此,每株毛竹的用肥量标准为1.5kg。

实验时间分别为2008年4月1日~15日和2009年4月1日~15日,即相邻两年的同月同期。试验地点选择在明溪县瀚仙乡镇的一个竹林试验地,设立包括对照在内的9个处理,重复进行3次,共计27块样地。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在每块样地中选择处理5~10株试验毛竹。样地的面积为10m×10m的正方形,每块样地之间都打桩拉线进行隔离。分别用已定的9种配方进行毛竹试验,试验配方如表1和表2。

上一篇:沼肥在桑树上的应用及技术初探 下一篇:浅谈云南红豆杉的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