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气雾吸入治疗

时间:2022-09-05 04:07:25

患呼吸道疾病,现在不是非得吃药打针才能解决。气雾吸入治疗更直接,效果更好。只是使用方法要得当!

气雾治疗现在已经逐渐成为呼吸道疾病治疗的一种常规方式。不过,有些家长还不太了解气雾治疗的正确使用方法,所以治疗效果有时不够理想。特别是对小婴儿来说,使用方法不得当还可能会延误疾病的治疗。让我们到诊室里看看,家长们都遇到了哪些问题――

诊室回放镜头1

2 个月的胖胖患上了毛细支气管炎。由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引起呼吸困难,需要进行呼吸道气雾吸入治疗。于是

通过气流雾化吸入器进行解除支气管痉挛和化痰的治疗。每次雾化吸入后, 还进行了必要的胸部物理治疗。在没有进行静脉输液和抗生素治疗的情况下,3 天后胖胖的病情平稳,5 天后基本痊愈。

诊室回放镜头2

3 岁的兰兰患有支气管哮喘。原来哮喘发作时使用雾化吸入器进行雾化治疗,效果非常好。最近妈妈准备带孩子外出一段时间。想知道如果路途中孩子哮喘发作该怎么处理?医生向父母推荐了带有气雾器的药物。

诊室回放镜头3

1 岁的明明已咳嗽超过1个多月,虽然用了雾化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于是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医院,想换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经过医生了解,给孩子使用的药物没有选错,每次使用的剂量也没有用错,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选错了雾化吸入治疗的仪器。

气雾吸入:起效更快,目标更准确

患有呼吸道疾病,比如哮喘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注射药物来缓解和控制病情。无论是口服还是注射用药,都属于全身用药,药物只有通过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才可能到达呼吸道,从而发挥药物疗效,因为等待药物起作用需要一定时间。全身使用的药物不仅可以进入呼吸道,还可进入人体其他器官,有可能引起药物导致的不良影响。而将药物直接送入呼吸道内的话,即可增快药物起效时间,同时又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影响。

药物如何才能变成气体状物质进入人体呼吸道?

人们通过呼吸来获取氧气。只有气体状态的氧――氧气,才可能进入呼吸道。药物本身可以制成液体状态,通过加热变成气体,但是人体呼吸道不可能接受高温的汽化药物。而用气雾的方法将药物打成非常小的微粒,就能使药物被人体吸入呼吸道内。

治疗效果如何,仪器选择是关键

将液体药物变成雾状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超声波将液体颗粒变成雾状。因为多数药物的分子都属于大分子,而超声波作用于液体不仅仅是物理变化, 还有一定的化学作用,会引起大分子结构变性,影响治疗效果,所以目前已不允许再使用超声雾化器进行呼吸道吸入治疗。明明治疗效果不好就是因为选择了超声雾化器进行吸入治疗。

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高速气流将液体颗粒打碎形成微小液体微粒,通过呼吸微小颗粒吸入呼吸道内,达到局部治疗的效果。这种仪器称为气流雾化吸入器。这种方式只是物理过程,不会导致药物大分子结构变性,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胖胖就是使用了气流雾化吸入器,获得了很好的呼吸道治疗效果。

由于气动雾化吸入器需要电源,外出时携带和使用不便,因此有些药物已被做成气雾制剂。药罐内存有一定压力的气体和粉末状药物粉末,当按压药罐阀门时,药物可以雾状喷出。需要注意的是病人应该即刻吸气,才能将药物吸入呼吸道内。由于5~6岁以下的孩子还不会配合吸入药物,所以在药罐出口处可以衔接储雾罐。储雾罐的另一出口做成口罩式,在按压药罐阀门的同时,将储雾罐开口的口罩扣紧于孩子的口鼻部。这样通过强迫孩子呼吸或哭闹,将药物吸入呼吸道内,达到治疗的目的。每次治疗至少要让孩子连续呼吸10次,才可产生预期的效果。如果能够正确使用气雾制剂,兰兰的妈妈就可以带孩子外出,而不用担心哮喘发作时的治疗问题。

雾化吸入治疗6 原则

使用雾化吸入治疗时,家长应该注意的是:

1. 选择气流式雾化吸入器,不能使用超声雾化器。

2. 治疗期间孩子哭闹时,一般不需停止治疗,可以通过看电视等方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其实,哭闹过程会使孩子出现深呼吸,治疗效果会更好。

3. 雾化吸入治疗时,让孩子采取坐位,盛装药液的雾化发生器一定要垂直放置。倾斜会减少气雾的形成。

4. 每次雾化治疗后最好给孩子洗脸,去除吸附于脸上的药物。

5. 如果外出时,可以使用气雾剂药物。对于5 ~ 6 岁以下的小儿必须同时使用储雾罐。

6. 只有特殊剂型的药物才可进行雾化吸入。

本期诊室小结

气雾治疗就是采用将药物变成微小颗粒的原理,达到通过吸气过程进入呼吸道的目的。

气雾治疗是针对呼吸系统的问题。目前,通过气雾吸入沙丁氨醇等支气管扩张剂缓解哮喘等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吸入丙酸倍氯米松等激素药物控制哮喘发作;吸入盐酸氨溴索等药物祛痰。

呼吸道问题如果可以通过吸入治疗,完全可以不用注射等其他治疗方法。

雾化吸入治疗时吸入的药物没有味道,所以不会给孩子造成嗅觉的痛苦。只是雾化吸入需要一定时间,每次治疗需要10 分钟左右。

专栏作者

崔玉涛:中美合作北京和睦家医院新生儿科主任。他是一位14 岁男孩的父亲, 有着22 年儿科工作的丰富经验。由他翻译的《0 ~ 12 个月宝贝健康从头到脚》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深受新手父母欢迎。

《崔大夫诊室》栏目开设6 年了,深受大家的欢迎。每期我们都会为您讲述来自诊室的真实案例,详细解释问题出现的原因,如何采取最好的治疗办法,该如何预防。还想读更多崔大夫曾发在杂志上的文章?请登录www.省略,在首页右侧“专家工作室”中点击“儿科医生崔玉涛”。

编辑覃静(qinjing@bphg.省略)

上一篇:小屁屁的郑重宣言 下一篇:32种游戏,玩转空间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