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祖国动物药学与新兽药研究发展

时间:2022-09-05 02:58:15

推动祖国动物药学与新兽药研究发展

丰富而精彩的国外学习和生活经历,给了他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面对祖国动物药学的需求,他毅然转向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站在三尺讲台,他深感责任重大而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他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小莺教授。

“五彩斑斓”的留德经历

多年来,张小莺一直没有停下求知和奋斗的脚步。从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本科毕业后,张小莺就开始了他的留学之旅,他先后赴德国柏林(洪堡、自由)大学夏洛特医学院及德国卫生部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担任访问学者。谈起他的留德生活,他用“五彩斑斓”来形容,他说:“在德国,我体验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能够有机会转换于不同角色,这让我很过瘾。”除了在高校学习和研究之外,他还参与了德欧抗生物恐怖袭击的科研项目;在世界卫生组织总部以及比利时、瑞典、挪威、越南、印尼等国家的多个著名高校和机构工作和学习。

“当你有足够的经历和体验,会更有利于你静下心来做事。”厚重的经历已经成为张小莺的一笔宝贵财富,也让他更加丰富了三尺讲台上的内容,他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教育着自己的学生。

毅然回国,为祖国动物药学研究做贡献

2006年到2008年期间,张教授受聘外国专家局智力引进专家,并协助国内开发兽用诊断试剂和新兽药,这个由“人药”研究转向“兽药”研究的举动,使他清楚地看到了国内兽药研究领域的严重“空白”。一次留学生联谊会上,他偶然邂逅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颜永丰教授。在颜教授的引荐以及学校有关领导的诚邀下,31岁的他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作。他用最短的时间组建起了抗体与药物研究课题组,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组建动物药学与新兽药研发团队,以“抗体技术、纳米药物和抗生素替代”为研究特色,致力于兽用生物制品与新兽药的研发。

课题组建立5年内,获批了包括教育部海外名师项目、自然基金委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德国DAAD和DFG等一批国际和国内科研项目。

面对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薄弱,抗生素滥用、动物源食品安全与兽药残留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张教授团队积极通过基因工程、抗体工程、纳米制剂、天然产物研究等手段,针对我国流行疫病、动物食品兽药残留和违禁添加剂,研发快速检测试剂盒;多渠道开展抗生素替代研究:筛选制备可中和病原菌或毒素的抗体、抗菌肽以及配套高表达菌株、天然抑菌杀菌物质、抗菌纳米药物;从结构生物学角度,深入研究抗体进化与分化机理、抗体的受体识别与转运机制、不同类型抗体的药用价值。目前,团队已经研发了一批具有检测功能的多抗及单抗产品,并成功应用于药物残留及违禁物检测和动物疾病的检测。其中,BVDV检测试剂盒获得2008年教育部、科技部“春晖杯”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技术上的突破极大地拓展了抗体在动物食品安全与兽药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其产品为我国食品生物安全监控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直接的贡献。国际合作研究也给我国抗生素替代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技术,抗体及与益生菌联合应用治疗抗生素耐药性腹泻;建立中国植物提取物库,对具有抗菌抗毒力因子的天然活性物质进行通量化筛选,实现先导药物的快速发现;利用纳米生物技术,制备抗菌纳米药物。这些理念和技术将对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和天然产物药物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并将在我国抗生素替代研究中发挥巨大作用。

张教授还作为第三届全国兽药残留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优秀归侨以及一批国际、国内学术团体的成员,就动物源食品安全、动物药学发展与新兽药研发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未来,张教授团队将着眼于抗生素替代产品的研发,建立我国违禁添加兽用相关制剂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参与制定兽药残留检测标准,为人类吃上健康安全的食品保驾护航。面对自己的科研事业,他总是感觉时间紧迫。“要干的事太多了,空间很大,机遇很多,我只觉得时间不够用。”

国际合作,推动科研与教学的国际化

张教授团队除了依靠自主研究与开发,也受益于国际科技合作研究、技术引进、吸收与移植创新。他们已与包括德国-夏洛特医学院、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英国-国王学院和印度-巴拉蒂尔大学等一批国际知名高校的教授、同行开展了实质性的科研合作,同时吸引了一批国外的青年学者加入到研究团队中来。为推动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及抗生素替代研究的国际化,加强同行间的合作与交流,张教授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别成功举办了“中德食品安全与兽药残留论坛”和“抗体技术小型国际研讨会”。通过国际交流,积极吸收新的科学思想、理论和先进的科研方法,跟踪世界前沿的科研方法,开拓新的科研思路,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保证高质量地完成科研项目。在前期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张教授团队积极组建兽用生物制品与新兽药研究国际合作基地,探索更为制度性、连续性的开展国际合作,探索建立国际合作与知识创新模式,构建国际化人才团队,提升团队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张教授团队在国际合作上既注重面向发达国家的引进和“请进来”,也强调面向发展中国家的“走出去”,以拓展我们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影响力,为我国新兽药与生物技术产品研究尽早占有世界科技领域的先进地位,他们不断努力着。

春风化雨,为祖国培养高新人才

除了科研任务,张教授把教书育人、为科研事业培育新时代人才当成了人生的第二大事业。自从进入高校工作后,他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阅历对自己的学生倾囊相授,积极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教授参与到本科生、研究生的日常授课中。他组建的实验团队借鉴了德国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强调科研与教学一体,他教导学生要站在学者的角度主动培养符合科学原则的思维方式和做事习惯,目标清晰明确、做事细致谨慎、思维独立奔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今,张小莺教授已指导培养博士后2人,其中外国博士后1人;博士生4人,其中与德国夏洛特医学院联合培养德国博士生1人;培养国内外硕士生19人。组建团队以来发表了高水平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40多篇。张教授所指导的研究生几乎都能获得部级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奖等奖项。并指导本科生成功发表SCI文章,使本科生离SCI之路已不再遥远。在实验室他还专意开辟出一片地方,把这些论文复印后整齐地挂列起来,并用自己擅长的反写书法,在黑板上写了两行大字“笃实”、“今日事今日毕”,以激励他的学生。“我深深被学生们的踏实、上进所打动,并希望他们能兼有灵动的学术思维和严谨的作风。”

目前张小莺教授及其团队的事业已经全方位展开,并向国际一流新兽药研发实验室的目标迈进。他说:“我将努力推动我国在动物药学领域的学术与机制创新,更为重要的是,新兽药研发一头连接着机理机制研究,一头连接着新产品研发与下游产业化,既能推动基础研究、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又能出专利、出产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研以致用,用以促研,研用相长,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事业。”

“动物药学应该做大做强,希望这个计划能够在学校的支持下顺利实施。我们有信心将新兽药研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成为我校新的学科增长点和特色。”谈及未来,这位精力充沛的海归教授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他必将为祖国的新兽药研发事业提供强大的支撑。

上一篇:台湾便利商店业:食安危机 超商转机? 下一篇:两岸高端技术产业合作分析:以超高清激光数字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