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文化托起富民产业

时间:2022-09-05 02:43:15

皇城文化托起富民产业

大城,始自春秋战国,拥有两千年城镇文明的华夏古邑。历史的长河,积淀出其浓厚的皇城文化底蕴,并造就了大城人民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敏锐洞察力。因此,改革开放后,大城成为首个中国北方古典家具复兴的发源地。现今,涌现出宝德风、红日、正德发、宏艺轩、永红等品牌。2013年,“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之乡”落地大城,则是对大城古典家具产业地位、影响及成就的全面肯定。大城古典家具产业在十年之间,发生了从产区风貌、产业结构、经营模式到观念意识的从表及里的深刻变化。大城之变,是大城古典家具制造者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集体成就;是整个中国古典家具产业发展变革的真实缩影;是自党的十六大到十之间我国社会经济高速提升的鲜明写照。滥觞传统,继往开来,在传统文化大复兴的时代激流中,大城之未来,豪情澎湃,任重道远。

缘起:皇城文化做奠基

大城古典家具产业,自缘起形成到发展变化,受皇城文化的深刻影响,是其独具一格的特点。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历史上,“宦官文化”存在久远,从秦时期的赵高,到清朝的李莲英,阿谀逢迎、拨弄是非的宦官,缺乏人性、阴暗残暴的宦官制度总让人难以启齿,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贯穿整个封建王朝的起始,属于封建皇城文化的一部分。

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清朝宦官李莲英,便是现今河北大城臧屯乡李贾村人,在清朝末期,大城成为大量宦官进入宫廷的储备地。然而,宦官也有告老还乡之日。在受到宫廷文化的些许影响后,回归故里的宦官,在带回一些生活用品及宫廷家具的同时,也将一种皇城文化与生活方式带回了大城。就此让大城与皇城文化产生渊源,并为日后大城古典家具产业的诞生埋下种子。

时光穿梭至改革开放时期,一股“老家具出口热”在中国大地上蔓延开来。大批香港人、广东人开始来到大城收集老家具。一时间,陈腐的宫廷家具竟然成了抢手的宝贝。看到商机又熟悉地理的大城人,开始替代香港及广东商人,开始做起了收集老家具,再带去南方售卖的生意。就这样,一部分抓住先机的人富裕了。他们的成功,带动了一支大城老家具收购的产业大军,而其地点就是今日大城县南赵扶镇冯庄村。

随着老家具的大量收购出口,相对完好的老家具已开始渐渐销声匿迹。因此,大城人转而做起了对剩下一些残缺不完的家具再修复后售卖的生意。修复的过程中,他们掌握了古典家具的榫卯结构与工艺制作。最终,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国际贸易政策的逐渐打开,大量木材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大城踏入京作古典家具生产制作的新时期。

浓郁的皇城文化底蕴,是大城古典家具产业形成的奠基之石。它既受宫廷文化的熏陶,又有对传统技艺的继承。因此,大城“中国京作古典之乡”名副其实。

发展:十年逶迤而行

十年前,当本刊第一次走进大城时,一条弯曲的土路窄小破旧,面包式的公交车一过,扬起的黄土久久不散。土路两旁垃圾遍地,一条荒凉的水沟里蔓草杂生。在赤条条的烈日下,偶尔有几只野狗漫不经心地游荡着。在当时,天利的展厅可称得上大城最好的。大部分作坊里灰尘满天,几个工人一起做活。若再往冯庄深入的村落走去,大量条件更为简陋的作坊隐匿其中。

但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大城家具的材质高、起点高。大量的海南黄花梨、紫檀、红酸枝材料堆放在作坊里。而这,恰是与其受皇城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的。但尽管如此,十年前的大城,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落后农村。

直到2005年左右,大城有了一个大的跨越式发展,那边是“走出去”。当时,有一批企业相继来到北京摆摊开店。有的进入了古玩市场,有的进入了商场。在陆陆续续向外发展的过程中,大城企业开始参加一些展览与活动。“走出去”让大城古典家具生产企业的营销进入一个新开端。与此同时,大城古典家具协会成立。一些企业也开始扩大规模、新建展厅,使大城产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企业开始选择动起来后,大城政府也为产业未来发展投入了一些力量,修建了穿林而过的津保公路,并撤销了收费站。交通设施的完善为大城进一步拓展外部市场创造了物质条件。先后有几十家企业开始在天津、山东等地设立专卖店或分销店。甚至于说,大城产业的发展,直接为山东红木家具产业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飞速的发展中,一些企业开始选择进军北京市场。就当前而言,对北京、天津、山东三大市场影响最大的就是大城,大城也成为这三个市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而大城家具迅速在北方市场得到认可,也与其深厚的皇城文化底蕴息息相关。

在这次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中,大城涌现出了如宝德风、红日、正德发、宏艺轩、永红等品牌。

未来:绽放文化光芒

现在,经津晋高速—京沪高速正线上津保高速,只需行车20分钟即可到达津保高速河北界,也可自外环线与丁字沽三号路相交处的津保立交桥起,沿津保高速行车155公里到达大城。津保高速是贯通京、津、唐经济圈,将中原、西北和东北紧密连接起来的重要干线。津保高速公路全长128.95公里,其中河北段长104.95公里。

因此,随着交通枢纽的建立、大城冯庄产业集群的形成,京津唐商业圈的完善。现在的大城企业开始更多的由外向内回缩。在一进一退之间,大城产业在战略思想与渠道模式上,完成了新的转型。随着越来越多的终端直接来到大城,大城“沿路市场”形成,产业集聚得到进一步巩固深化。

最近,在“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之乡”落地大城后,大城政府开始给予了产业更大的关注与扶持。据大城县常务副县长侯贵松称,一个总投资达30亿元,总面积达600亩的大城红木家具交易展销文化基地建设,以纳入政府规划中,文化基地的建成,将为大城的腾飞插上一双有力翅膀。

但从整个大城产业的未来而言,大城还需在发展速度上来次“大提速”。当前大城古典家具协会的作用还不够强,活动还不够多,没有充分发挥出协会的领导作用。此外,大城企业对区域品牌的意识不够强烈,在“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之乡”落地大城后,大城企业更要集思广益,对区域进行“打包式”的高强度推广宣传。使更多人了解大城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城独具特色的区域特征,进而使“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之乡”的品牌更为饱满厚实。最后,在建设硬件设施的同时,还需在文化发展上下功夫,让大城古典家具真正绽放出更多文化的光芒。

而今,我们从大城县政府的规划之中,从近千家企业老板的发展构思中,看到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大城,一个蓄势待发的大城,一个无可限量的大城。

大城,我们深深祝福你,未来更美好。

上一篇:“中国红木产业十大新闻” 下一篇:九层云里见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