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教育的特征

时间:2022-09-05 12:32:27

关爱教育的特征

关爱教育以关怀为价值取向,以关爱情感为先导,发展个体的关爱能力,形成对人对事对己的亲社会态度与人格特征。公正取向常常更强调客观性、理性和逻辑性,更多地与道德思维相关。关怀取向往往较多地凭借个人的直觉,带有浓厚的主观成分与情感色彩,跟道德情感更为密切。因而,关爱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个体内部产生的对外部事物的一种主观体验,它导致个体身心的激活,对发展起着推动、组织、协调的作用。情感中的“情”即同情、体验。“感”即感觉、感受。情感是对感情性过程的体验和感受。

关爱教育以个体关爱品质的形成为目标。活动理论告诉我们,一切心理结构都是在个体的主体活动中建构。关爱活动是关爱品质形成之中介。关爱活动,指对爱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创造活动,主要包括爱的“接受”与“给予”两种过程,即“受爱”与“创爱”。在活动中感受爱、体验爱;在活动中表达爱、创造爱,是关爱教育的实践性特征。 品德心理学研究表明,品德结构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结构。品德构建是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实现的。社会规范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因而,关爱教育作为一种爱的教育,以情感体验为特征。 体验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带有独特色调的觉知或意识。它可以发生在感觉水平,也可以发生在认知水平;可以发生在意识下水平,也可以发生在意识上水平;可以发生在非语词意识水平,也可以发生在语词意识水平。情绪体验是心理上多水平的整合。从发生上说,情绪体验是脑的感受状态。通过丘脑系统,上接间脑和大脑皮层,下达自主神经系统,网状结构把环境信息同生命活动直接联系起来,使个体获得情绪体验的意义和特有色调,从而影响有机体的定向和选择行为。

因而,体验式学习的发生机制具有区别于认知学习的本质特点,其“觉知”与“意识”不是从认知加工系统获得的,而是从有机体在同环境相适应过程中的生存和需要的满足与否的感受状态发展而来。体验式学习中的“知”,是一种“体悟”,属于生成性学习或发现学习。区别于认知学习中的“知”,即“明理”,属接受学习。由于从延髓网状结构的上行激活系统向脑的高级部位输送的兴奋是弥散性的,它影响整个神经系统,并卷进整个有机体。[5]因而,体验式学习需要个体整个生命活动的参与。这也区别于认知学习依靠思维活动,从已知到未知推理而得。

上一篇:Q.E.&OSH管理体系的交融与整合——浅谈跨世... 下一篇:我国FDI承接能力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