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让我更懂中国

时间:2022-09-05 11:53:07

离开,让我更懂中国

不知不觉,来到加拿大已经3个月了,窗外的风景也变了好几季。

犹记得第一天抵达,下雪的深夜,语言不通,人生地疏,时差混乱中的我脆弱得掉泪。第一次去超市买菜听不懂收银员说话,第一次去办健康卡差点带着孩子走丢,第一次去downtown不得不一直紧跟手机的卫星定位,第一次坐公车怎么也看不懂google地图,急得好脾气的老公难得冲我发了火……今天,越来越多的“第一次”成了过去。

上午的英文课上,老师问我,你已经来3个月了,是否有点失落了,因为差不多过了兴奋期。确实,我不再会对满眼青碧大惊小怪,而是觉得环境理应如此;也不会对好莱坞明星般的俊男美女成天趴在花园劳动唏嘘感叹,而是觉得生活理应如此;更不会对公交车司机、售货员等种种陌生人认真地招呼“how are you”奇怪不已,而是觉得人人理应如此。

相比国内的沸腾,生活单调得接近养老。但单调却不boring,每天都有微小的发现。因为叙利亚邻居,我开始好奇叙利亚内战,因为俄罗斯老师,我知道了莫斯科可能比纽约还摩登。

就在刚才,差点与班上一位感觉优越的土耳其女士争起来。她不让女儿去上海出差,因为认为上海雾霾会杀了女儿,认为中国到处都不安全,中国人怕晒黑,因为晒黑在中国意味着下层人。我问她,你从哪里了解的中国?她说,书本,网上,还有朋友们说。我说,我们永远只能通过自己的眼睛,脚步,耳朵去获得感受,而不是通过别人的感受。

正如人和人不具有可比性一样,国家和国家同样很难比较。或许深陷比较之心,未若珍惜并感恩。感恩故土之亲,感恩远方的未知与风景。而不管走得多远,离开多久,对祖国的热爱与日俱增,爱她的磨难与强韧,爱她的繁荣与新锐,甚至爱她的雾霾与种种漏洞。

曾经,我在课堂上向老师解释“我”,我说,在中国,一个人不叫“我”,一个家庭,一个集体,一个国家才叫“我”。一个人的“好”不叫好,一个家庭,一个集体,整个国家的“好”才叫好。

低税收,吃饱饭,能上学,有工作……不用像叙利亚人们因战争四处逃难,不用像阿富汗女人稍有不服便被亲朋石刑,更不用像印度女人时刻警惕甚至吊死……当这些故事不再仅仅是故事,而是来自朋友的亲身经历,我渐渐发现曾经的自己是多么娇纵,而看身为一个中国人,祖国对自己是多么宠溺,简直惯坏了。

小说里,古龙曾经写过“离开,是为了更好的相聚。”确实如此,只有离开,才有深刻的反省,才有坚实的热爱,且拥有爱的能力。

上一篇:文学的“韩家卫”,有戏 下一篇:贩卖趣义的爱情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