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思对幼儿语言能力培养

时间:2022-09-05 10:25:02

浅思对幼儿语言能力培养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往工具和思维的武器,2-3岁是幼儿语言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进入到掌握最基本的口语的阶段。然而幼儿语言能力很不相同,同样是两岁多的孩子,一个是伶牙利齿,和大人对答如流,另一个却很木纳只会说常用的简单句,是“贵人语迟”,还是智力落后呢?因为语言能力表现标志着智力水平的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开始,孩子讲话越早,他们的智力水平达到较高水平的可能性越大。那么,如何促进2-3岁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1.影响幼儿早期语言发展的因素。

1.1遗传因素。

孩子的语言类型常常和父母的语言类型很相似,父母小时开口迟,孩子开口也可能迟。有时,一些幼儿懂话很早,但开口说话却很晚,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嘴和舌头肌肉的构造天生就有问题,这使他们会说话比较晚。

1.2性别的因素。

有的是生理原因,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说话早,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男女先天的不同;二是家长对女孩比对男孩说话多些,对男孩往往在身体技能方面要求更多些。

我通过对几届幼儿语言能力的观察和探索,发现女孩说话比男孩早,大部分女孩说话比较流利,而且年龄越小,语言能力发展女孩优势越强。比如,小班年级四个班,各班35人,90%女孩说话流利,而男孩70%说话流利,有30%男孩发音不太清楚。

我带托班时,班上有39名幼儿,女孩17名,男孩22名,女孩只有史佐一人刚开始说话只说简单的词,经过集体生活,她进步很快,谢易真、杨沛、叶倩倩等女孩说话清楚流利。而男孩有项书豪、李泽仁、张若晨、张志翔四位男孩说话不太清晰,其中李泽仁只会说“要”、“不要、”“妈妈”几个常见的词。事实证明,幼儿语言的发展受生理因素的影响,男孩一般比女孩说话晚一些。

1.3语言环境的因素。

这个因素影响最大,幼儿处在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语言能力发展会更好。幼儿语言的环境,首先是指语言交往的环境。许多事实都说明,语言交往环境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历史上极端的事例是野兽哺育的孩子,如“狼孩”姐妹,当她们分别在7岁和2岁回到人的环境时,已经失去学习语言的能力。

比如,在幼儿园,由老师、保育员照看的幼儿往往说话比较早,因为在集体里,幼儿多,老师少,幼儿有时有些个人的需要,无法及时得到解决(比如要大小便、要喝水、要架子上的玩具等),“逼”得他只好开口,请求别人帮忙,就锻炼了语言能力。同时,在集体里,幼儿相互交往多,有的语言能力好些,有的差些,好的可以影响差的,差的可以模仿好的,语言能力也会发展。

1.4个人能力发展的时间因素。

每个幼儿在行为的每个领域(运动、语言、认识、社会行为)的发展都有一个时间表,也就是某个月他运动能力是怎样的,语言发展是怎样的,过段时间,这几个行为领域的表现又不一样。这就是个人能力发展的时间表,如一个孩子两岁就会说完整的句子(有主语、宾语),而另一个两岁半的孩子才会做到。教育训练既要尊重个人能力发展的时间表,又要适当地促进能力的发展。

案例1:李泽仁小朋友开口迟,托班第一学期只会说“要”“不要”“妈妈”,常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过年后,他开后说词和简单句子了,以前他一直喊我“妈妈”,我多么希望他喊我一声“老师”。第二学期他进步很大,会说“苹果”“妈妈上班”“我还没有”、、、虽然有时不太清楚,但已能表达自己的意思了。我总是逗他,引导他多说。一次吃饼干,李泽仁想吃,逗他喊“老师”,他不喊,扭头就走了。星期五发小红花他非常想要,伸着小手:“我要!我要!”这正是一个好机会,我逗引他:“李泽仁乖!快喊我老师,就奖励你小红花!”只见他动了一下嘴巴,我听见一丝“老师”(laoti)我摸着他的头说:“对对对,大声点!”他稍稍大声地说了“老师”,这一声犹如天籁,我兴奋极了,送给他一朵小红花,他也快乐得又蹦又跳,这一声迟来的“老师”,让我心花怒放,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乐得逢人就说“李泽仁会喊老师了”。

在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这四种因素中,遗传、性别这两种因素是先天决定的,而语言环境、个人能力发展的时间因素则可以人为地适当改变,以促进语言能力更好地发展。

2.幼儿园和家长共同配合进行语言教育,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时期,如果每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能注重孩子的语言发展,多以赏识的眼光去鼓励孩子,让孩子多说、多展示,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去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肯定会事半功倍。

2.1引导家长意识到语言教育的重要性,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家庭语言教育。

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孩子们最温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乐的港湾,家庭成员的讲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作为家长,在家庭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2.1.1家长要做好榜样,培养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家庭中家长以身作则与孩子用普通话交谈,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乐意讲普通话,特别是围绕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学习与生活,谈一些符合孩子语言特点的,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乐意说、乐意讲,并时时要求他用普通话表达,从小培养幼儿学说普通话的兴趣。

2.1.2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

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的点滴资源,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双休日家长可带孩子去公园、游乐园等地,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景物,在玩的过程中教幼儿认识事物,鼓励幼儿勇于交谈,如与小朋友、售货员们进行对话。有时,也让孩子与小动物们、植物谈话。这样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孩子们的大脑中有了内容,自然会流露出想说的欲望,同时为幼儿的想象插上了美丽的翅膀。

2.1.3睡前讲故事。

睡前讲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最温馨最幸福的时刻,孩子依偎在妈妈、爸爸身边,听着有趣的故事,不但是一种美的享受,还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语言的熏陶,此时家长可适当的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让孩子通过说来表达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等等,从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1.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让幼儿接受语言信息。

孩子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有时看过一两次广告后也能流利地说出广告语,这充分表现出孩子想学习语言的渴望,因此,选择一些合适的电视节目让幼儿欣赏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很有益处的,特别是一些孩子较为喜爱的动画片等。同时也可以利用录音机、影碟机等电教手段,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学习语言,接受语言,加强对孩子的语言培养。

案例2:杨浩轶小朋友在幼儿园总是默默无闻,就是在自由活动时,他也只是站在一旁看,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时我特意找他讲话,他常以摇头或点头回答我。后来,与他妈妈谈话,了解到他特别喜欢看动画片,我便建议他妈妈给他看适合年龄特征的动画片—《天线宝宝》,鼓励他学天线宝宝的话。过了一个星期,我发现杨浩轶指着球神气地对小伙伴说:“这是球,这是球,这是大球!”哇!太高兴了!他正在用天线宝宝的话与小伙伴交流呢!动画片丰富了他的语言词汇,他敢于开口了。

2.2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回答,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幼儿想到什么说什么,乐意把自己的疑问或见解传达给教师,而教师就要及时正确地给予解答,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还要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积极的情绪,只有性格开朗的幼儿才会乐说、善说,智力水平也将会不断提高。

2.2.1引导幼儿开展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

如定期举行儿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语言教学游戏等,都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尤其像讲故事活动,不仅幼儿兴趣高,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当教师充满感情,富有表情地讲述每个故事时,幼儿听得那么认真,当请他们讲述时,他们又会绘声绘色地表演。

案例3:一次给幼儿讲故事《帽子先生》,故事中大山、高楼、鲸鱼…说的话:“帽子先生!我们做朋友吧!”和帽子先生的回答:“对不起!我要找一个圆圆的朋友!”深受幼儿喜爱,我引导他们模仿,他们乐在其中,有的还能大胆的做动作呢。通过多次的讲故事活动,我发现对2-3岁的幼儿故事选材很重要,一般选:故事内容简短,形象生动活泼,话语具有重复性,适合模仿。这样的故事让幼儿乐于听,乐于学。

2.2.2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随机教育。

正如陈鹤琴提出:“在儿童的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洗手时,可以边洗边说:“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手背,甩三下,擦干净。”幼儿洗的认真,洗的开心;玩滑梯时,儿歌“滑滑梯,滑滑梯,你先我后别着急。上去好象爬高山,爬了一级又一级,下来好象坐飞机,忽忽悠悠落下地。”既让幼儿感受了滑滑梯的乐趣,又帮助幼儿记住了游戏规则。散步时启发幼儿讲述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鼓励他们发问。教师也可以随意和幼儿个别或三三两两地进行交谈,谈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不仅能培养师生间感情,而且能使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2.2.3注重日常谈话,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加强个别指导。

托班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对周围的人或事物都感到陌生,容易产生情绪不安,甚至变得“沉默寡言”,这时教师应善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周围,和他们亲近,抚爱他们,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他们说话,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陌生感、胆怯就会逐渐消失,对新的环境、教师、伙伴发生兴趣。这时幼儿也就逐渐产生了说话的愿望。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发展孩子们的说话兴趣,使他们有话愿意说,有事愿意讲。对于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找原因针对性的指导他们:要耐心等待幼儿把话说完,给他充分的时间来表达;当幼儿很想要一样东西时,不要急着给他,用激将法,让他先说出想要的东西。当他说对后,马上给他,并加以表扬;重复幼儿讲得含混不清的话,表示你听懂了,并让他听正确的发音。

案例4:陈佳音小朋友老家在太湖,她刚上幼儿园,常常念叨着:“qiga!qiga!…”我真是满头雾水,不知所云。我先尝试着用肢体语言与她沟通,再渐渐地,边用肢体语言边反复说,如解小便,我手指痰盂说:“解小便!解小便!”让她多听,然后鼓励她说。就这样我一句一句的教,经过训练,陈佳音不仅能听懂话,还会说普通话了。

2.2.4图书区的妙用。

班级里的图书区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孩子们经常去看自己喜爱的书籍,不但扩大了他们的眼界,增长了有关大自然、社会生活的知识,培养优良品德,还促使孩子们观察、分析、想象及讲述能力的发展。托班幼儿模仿性强,往往喜欢与别人看相同的书,这时有可能会发生争抢现象,此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幼儿想办法用与人商量的语言,如我看看你拿的书好吗?咱们一起看这本书可以吗?你看完了给我看一看,好吗?通过这种语言引导,可从中培养幼儿的与人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在幼儿看书时,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幼儿互相谈论和讲述书中的内容,这样可以发展孩子的语言。

2.2.5将语言教育渗透于其他各领域教育活动之中。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正如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论”,发展幼儿园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为幼儿语言的发展提供条件。

幼儿有话语权,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权力,充分为其创造机会,敞开心扉随时接纳孩子,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之间心灵的沟通,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为幼儿营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让幼儿处在宽松、和谐自由、充满童趣的环境中,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尝试、犯错、被纠正,在师幼互动的文化氛围中,师幼双方都能自由地表达和交流,彼此听到对方的“声音”。

3.结束语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表达、交流、争论,满足幼儿“说”的愿望,从而为提高全民族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上一篇:增强高职同学动手措施 下一篇:初级数学教育应用革新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