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测绘技术在工程建设应用的探讨

时间:2022-09-05 09:36:55

关于测绘技术在工程建设应用的探讨

摘要:测绘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产业,其服务领域也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在建筑领域里,无论是房屋建筑还是市政工程,都离不开准确的测绘。本文房屋建筑为例子,谈谈测绘技术在工程建设的应用 。

关键词:测绘技术 工程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测绘的含义

工程测绘是把工程地区各种地面物体的位置和形状,以及地面的起伏状态,用各种图例符号,依照规定的比例尺测绘成地形图,或者用数字表示出来,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提供必要的图纸和资料。要测绘的地球表面形态以及地物地貌虽然复杂多样,但其形状和大小均可看作是由一些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所决定的。测绘工程的主要任务有控制测量,碎部测绘,线路测绘,施工放样,数据处理等工作。

二、房屋建筑测绘的工作内容

房屋工程施工测绘是从建筑物定位开始的,一直到主体工程封顶都离不开施工测绘。

大致分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测绘)、基础施工(测绘)和主体施工(测绘)。

1、建筑物定位,是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测绘,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专业的),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测绘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2、基础施工测绘,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测绘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主要是旁站监督、验证),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测绘),所有轴线定位桩是根据规划部门的定位桩(至少4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测绘的。测绘工具为“经纬仪”。基础定位测绘完成后,由施工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进行基础开挖。测绘工具:经纬仪、龙门板、线绳、线坠子、钢卷尺等。小工程可能没有测量员,就是施工员放线。

3、主体施工测绘,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紧接着就是主体一层、二层...直至主体封顶的施工及测绘工作,测绘工具:经纬仪、线坠子、线绳、墨斗、钢卷尺等。根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测绘。用经纬仪将轴线打到建筑物上,在建筑物的施工层面上弹出轴线,再根据轴线放出柱子、墙体等边线等,每层如此,直至主体封顶。

施工测绘有多种方法,条件允许的场地只要钉多一次龙门桩就可以搞定,一般龙门桩主要用于基础施工测绘,基础完工后再把轴线及水平引测到基础上部四大角的侧面,用墨线弹出垂直、水平线做出三角标记,在引之前需用基准点校验龙门桩是否准确,这样不管你放N多次线只要以基础侧面的基点用仪器或铅垂向上引测轴线,用钢尺量测标高,这样就可以到主体封顶。这种方法是最简单实用的。

施工测绘现场操作有多种测绘方法;一般分有龙门板定位尺量测绘和仪器测量测绘,前者根据图纸已知的控制点或现场确定的控制点,在要测绘的建筑物基础外四周一定距离打桩、架设龙门板,在龙门板上用施工线拉一个大至的直角线,尽量把线拉紧,然后用勾股定理采用钢尺合尺,尺寸要大一点,一般用6、8、10m,这样比较准确,首先在两控制线上量取尺寸用红铅笔放点,然后两人拉尺,一人摆动可以任意那根线与钢尺的尺寸稳合,然后龙门板上固定施工线,用钢尺从头再校对一次,确认无误后四周挂线、钢尺校核,根据图纸上的轴线尺寸用钢尺量取放点,用铅垂垂于地面,这样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别放开挖线了,用水准仪在龙门板上测放控制高程。

4、高程测量基础施工阶段,高程测量直接用S3水准仪由地面上高程控制点进行引测。上部结构施工时,在首层施工完后,将高程控制点引至外壁无遮挡的柱身上,随结构上升,测量员用50m钢卷尺将高程向上传递。楼层内用水准仪将标高转至各相关构件上。上部结构施工时每个单体建筑物高程引测基点设置数目不得少于三个,结构每施工五层,高程点由测量工程师进行一次标定。结构施工中,应对建筑物主体倾斜率进行观测计算,计算公式为:i=tgα=ΔD /H式中:I——主体的倾斜率;ΔD—建筑物项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观测点的偏移值(m); H——建筑物的高度(m);α——倾斜角(º)。

5、细部测量

梁柱边线、控制线的测量:每楼层施工前,测量工程师将控制线、主要轴线施测完成后,施工员着手依据控制线、轴线对梁柱边线、墙柱控制线进行引测。所有墙柱放出边线和距边线200宽的控制线,墙柱边线作为焊接导墙筋的依据,控制线作为校核模板、验收模板的依据。

6、沉降观测

6.1 沉降点的设置

设置沉降观测点的数目和具置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确定,在图纸会审阶段,施工单位、监理与设计院进行协商初步确定沉降点设置方案;待基础施工完成后,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一步细化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位置。为较好地进行沉降观测,施工现场内埋设的水准基点应有利于直接引测,且数量不少于两个,每次进行沉降观测时,事先核查基准水准点是否发生异常变化,正常后才能进行施测。沉降点的埋设方式为:先将带锚固脚的钢板埋入设计观测点柱身上,并按初步设定高程埋设,待模板拆除后,精确找出高程、焊上带观测点的角钢 。 6.2 沉降点的测量

6.2.1测量工具:

本工程沉降测量由测量工程师负责;沉降观测采用S1水准仪和毫米分划水准尺进行测量。

6.2.2测量频次:

正常施工阶段应保证每加载一次施测一次(每一结构层施工完毕观测一次);主体结构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暴雨后观测一次;工程竣工交付业主使用前还需与业主共同观测一次后向业主进行沉降点的移交。 6.2.3观测方法:

每次观测按固定后视点、观测路线进行,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距大约15m,以减少仪器误差影响。观测时间宜选择天气晴好的早晨或傍晚。

6.2.4观测记录整理

每次观测结束后,对观测成果逐点进行核对,根据本次所测高程与首次所测高程之差计算出沉降量并将每次观测日期、建筑荷载情况标注清楚,画出时间与沉降量、荷载的关系曲线图。测量工程师必须将每次观测结果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进行汇报;若出现明显沉降量的变化或不均匀沉降时,项目技术负责人还应及时与设计、勘察部门联系,确定进一步观测的方案。

三、测绘内业数据处理

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量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量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量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量手段,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测绘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将所和系统控制相关的记录进行相应的控制,编制出记录控制程序文件,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所有记录表格,确保所有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程度。质量管理方面的记录一定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和保护,尤其是一些书面记录,要保证这些记录做到不丢失、不受潮、不损坏,确保记录具有完整性和清晰性。计算机硬盘和光盘贮存的记录在,做好备份的同时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可以给其分配好统一的编号由计算机软件进行储存,以便在需要时可以第一时间查找到该记录。还可以将记录按照用途整理好,对各类记录的保存期统一作出文件规定,一般的记录需要保存1~3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工程领域中充分应用测绘新技术,可以大大地缩短工期,提高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可很好地控制施工质量,有效地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健康。测绘科学在突飞猛进中发展,这些技术和设备同时也促进着其它相关学科或技术的发展,尤其在对建设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的建设工程项目中这种进步尤为重要。

上一篇:市政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浅析 下一篇:试论城镇给水管道安装通病及其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