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时间:2022-09-05 09:26:24

凉山彝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目前中国彝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地区,特别是在山区,基本上使用的都是彝语,汉语在这一地区的普及率很低。受此影响,使得小学语文的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凉山彝族地区小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等学习能力非常的落后于其他地区的汉族同学,严重影响到了凉山彝族地区的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关键字:凉山彝族 小学语文 现状 发展

G623.2

一、小学语文在凉山彝族地区教学现状分析

1、汉语言教学环境的缺失

在凉山地区的农村小学,地处偏远、高寒山区,交通不便,经济也不发达,也没有什么和外界交流的机会,人们日常的交流都是使用的彝语。因此,当学生进入学校后,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必要的汉语听说的能力,所以老师只能慢慢的一点点的引导着学生去学习。但是,这里的学生有百分之九十是彝族,周围接触的人也都是彝族和藏族。而藏族由于常年居住在彝族地区,所以和藏族之间的交流也基本上用彝语,所以就算是在课堂上学了,但是由于没有可供交流的对象用不了两天就会遗忘掉。这样就会造成一个恶性的循环,使得很多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难以得到发展。

2、师资力量薄弱

在凉山多数教师是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的,缺乏基础的教育理论知识,在教学时也很难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法,难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来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经济的不发达、对外信息的闭塞,新的教学理念难以引进,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滞后。虽然新课改已经实行很多年了,但是很多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课堂没有改革和创新,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没有兴趣便没有主动性,更不用说要将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很难提高了。

3、基础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

国家近年来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了很多,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但是,多数地区学校教学设备简陋、教具不全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凉山大部分的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课本中。在很多时候的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课本上有限的文字和图片的配合,去想象外面的世界的美好。另外,由于各种教辅资料和课外书的匮乏,使得课本成为了学生唯一的读物,这样就使得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非常的有限,而且课本又非常的枯燥无味,使得学生对学习日益丧失兴趣,教学的效果也无法巩固,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凉山彝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可行性策略

1、进行双语教学,创设汉语言学习语境

在凉山地区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利用彝汉双语进行教学,将彝语与汉语结合起来,适当的利用彝语优势,将汉语言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彝语,从而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汉语的意思,让学生能把汉字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更好的进行记忆。然后慢慢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步的使彝族学生接受和使用汉语交流,形成一种以会说,会写,会听,会读汉语为荣的良性竞争环境。同时,教师应该针对当地学生汉语言学习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使用汉语与学生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训练,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优势,多通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建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2、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

针对凉山彝族地区双语教学的特殊情况,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双语水平,在用普通话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能用彝语给学生解释以学生的汉语水平无法理解的地方。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得教师掌握基本语文教学能力。另外,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遵循新课改理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引导他们突破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束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智力出发落实到能力上,突破高分低能的局限,帮助他们既成才更成人。同时要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促进新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改变过去的照本宣科模式,增强知识的直观性、真实性和实践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3、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

在凉山地区,因为学生很少走出山区,没有见到过电脑和多媒体是什么样的,对这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和学校充分的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学校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另外,对于语文学科来说,阅读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缺少阅读,学生的语文水平很难得到发展,因此还需要加大对小学课外读物的投入力度。使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良好环境。最后,政府尤其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教师有了保障过后,教师就有动力,也有兴趣认真的进行教研、教学活动。

三、结语

语文是各个学科教学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汉语理解能力,才能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汉语言能力的缺乏,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这也是造成彝族学生学习成绩较难得到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凉山彝族地区由于地域偏僻,与外界沟通不便,使得很多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难以引进且被当地人所接受,因此语文学科的发展也面临诸多困境。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彝族地区当地的教学特色,针对问题作出实质性的应对措施,来促进凉山彝族地区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毛琼.国际视野下凉山彝族双语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谢春梅.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天地. 2014,(2).

[3]李天乐.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语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68-171.

[4]余云贵.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1(3).

上一篇:浅谈汉语国际教育推广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