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作用颚式破碎机专利技术综述

时间:2022-09-05 08:26:30

单作用颚式破碎机专利技术综述

【摘要】颚式破碎机中最为常见且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石料和矿料的初级破碎机,在矿山、冶炼、建材、公路、铁路、水利和化工等行业中有着及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于颚式破碎机中的单作用颚式破碎机的专利申请进行分析,从中国、全球的专利申请量、申请人的分布等多方面统计分析阐述了单作用颚式破碎机的专利申请发展趋势,针对中国及外国的相关重要申请人公司的技术进行分析,并对以上企业的技术发展脉络进行总结。

【关键词】单作用颚式破碎机;传动连接;颚;腔;心轴

1、引言

破碎机是冶金、矿山、化工、电力、陶瓷、水泥、建筑和筑路等工业部门广泛应用的重要设备。颚式破碎由于其有着良好的破碎压力及大块石料的破碎性能而被广泛使用。单作用颚式破碎机,顾名思义颚式破碎机中起到破碎作用的为单个动颚的破碎机结构。

2、专利趋势分析

为了研究单作用颚式破碎机专利技术的发展情况,笔者通过较为准确的IPC分类号,EC分类号及FI分类号与比较准确的关键词、转库检索等检索转库检索等检索策略相结合,获取初步结果检索文献结果。

2.1中国专利性分析

2.1.1单作用颚式破碎机中国历年专利申请量

单作用颚式破碎机在中国的申请量重点分布在2008年以后;在1988年至2007年期间,专利申请量不大且无明显增长势头,此时说明单作用颚式破碎机在中国并未得以全面的发展,各行业对于该破碎机使用并不大,中国的市场的需求还不大;2008-2013以来一直单作用颚式破碎机的申请量较前几年有明显的增多,其增长幅度较大,技术生长率呈上升趋势,中国市场需求逐步增加,这也由于这期间的各行业,尤其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因素,对于各种建设类行业使用中常用的石料破碎机,中国市场上的需求量也有大幅度的增加;而对于该专利技术的增长率也与相应的申请量的趋势基本相同,这也与市场的需要也有着不可分割的重大影响;而其中2014年的申请量下降趋势非常明显,这是由于部分申请尚未公开。

2.1.2申请人国家省市分布

在单作用颚式破碎机的中国专利申请中,申请量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浙江、上海、北京,其中浙江独占鳌头,占总量的45%,这与中国的相应的经济快速的发展地区也有一定的联系,以上这些地区对于建筑、运输、外贸等都发展的比较良好。

2.2外国专利性分析

2.2.1单作用颚式破碎机全球历年专利年代分布

单作用颚式破碎机技术的专利申请在1970年前期的申请量并不多,各国对于该技术的重视度也并不大,但是在1970年以后至2013年,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一直处于平稳的状态,在部分的年份申请有一定明显的增多,例如在1980-1982、1996等,在进入了2000年以后的申请量处于稳定的增长的趋势,这也与全球的经济发展有这一定的关系,但从总体上来看,单作用颚式破碎机的领域在国际的专利分布中一直处于较好、较平稳的状态,这也是由于该单作用颚式破碎机主要应用于基础的建设,其与其它的新兴的技术领域相比一直拥有一定的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其首次的发明时间较早,发展的时间也较长,因此一直处于平稳的发展中并不会出现很突出的明显增加点;另外,考虑到专利申请需要一定的公开时间以及检索数据库的更新时间,2011年和2012年的部分发明专利申请还无法统计。

2.2.2单作用颚式破碎机在外国申请量分布

在单作用颚式破碎机技术方面,苏联的申请量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其申请量占总申请量的比例高达45%;日本位于第二,也具备一定的实力,德国位于第三,美国位于第四位;在单作用颚式破碎机技术方面,虽然日本的总体的申请量上并不是最多的国家,但是作为相应的申请人而言,其各申请人的申请量是较为集中的,这也就说明日本的申请人有着对于专利申请的继承与发展的习惯,也就是日本的申请人会在相应的领域中不断的进行发明并申请相应的专利;相反,苏联的申请量虽然比较多,但是申请人的分布却很杂乱,这也就是说明其并没有在相应的申请人中形成系统式的专利申请的继承与发展的习惯,从这两个十分明显的申请人的角度来看,日本的申请人在技术的系统发展上有着良好的习惯。

3、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单作用颚式破碎机的专利申请及发展在中国起步较晚,目前其申请量趋于相对稳定,日本、德国、美国的相关公司在单作用颚式破碎机领域已经相对成熟,但其他国家申请数量偏少,仅有少量的研究,目前中国在该方面技术也有少量研究,但在申请量方面以及研究深度方面都尚未达到一定规模;从目标市场申请量方面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在该领域的市场还是很有发展潜力,中国申请人也应多研究和借鉴国外的相应公司的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增强我国该方面技术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郎宝贤.破碎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孙永宁,葛继,关航健.现代破碎理论与国内破碎设备的发展.江苏冶金,第35卷第5期,2007年10月;第5-8页.

[3]H.W.Bergmanm,Coal cutting by winning machine,1991.

上一篇:浮顶罐密封装置专利技术综述 下一篇:关于10kV配电工程线路配置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