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之间话新法

时间:2022-09-05 08:01:13

新《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观点交锋

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与实施,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无论怎样,讨论是善法还是恶法并没有实质意义,企业如何加强管理、解析和应对变化才是重点。但从不同的观点中,我们也看到了关于新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新法细则迟迟未出,有人说,越晚出越好,因为讨论会更充分,也会更适用,不可否认,新《劳动合同法》的初衷,都是多赢的。

反方――

新“劳动法”养懒人 恐会搞垮中国经济

“无固定期”合同将维护懒人,更有可能让“打短工”更普遍,严厉执行新“劳动法”反而会大幅增加失业率,“把经济搞垮”。

中国上世纪90年代经济“虽然通缩严重。房地产之价下降了三分之二,但经济增长保持8%,失业率徘徊于4%左右”是得益于合约自由。硬性规定劳工合约是干预市场运作,如果严厉执行新劳动法,失业率逾8%恐怕是起码的了,这新法有机会把改革得大有看头的经济搞垮了。真正从新“劳动法”中得益的是某些有关系的或懂得看风使舵的人,真的需要帮助的就失去了自力更生的机会。政府的责任是教育与传播法律知识,而非硬性规定。

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张五常

最大的失误在于错误判断国情

有人说低端企业关闭有利于产业转型和升级。对此万勿作浪漫之思。新《劳动合同法》最大的失误在于错误判断国情。基本国情是,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这样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在很长时期内,只能采取低工资、高就业的劳工政策。那种高工资、高就业的理想最终只能是梦想。13亿人口这一基本国情还决定了,中国的普通企业必须而且已经进行了超限度的竞争,任何一个高利润行业一旦出现,立即就有资本和人员拥入,形成平均利润而非暴利――除非自然、技术或行政垄断。让劳动者辛苦终生却与住房、教育、医疗保障无缘的劳工政策,决非长久之策。

珠三角万家企业行将关闭的事实,足以证明我的判断。企业已无利润空间,法律强势要求增加工资福利,请问企业如何应对?立法者们应当高度警惕,《劳动合同法》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当法律点燃劳动者欲望之火而实际又无法兑现的时候,很可能引发社会动荡。西方工会的发展史读起来惊心动魄,应当仔细研读。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

看了以后还是感到紧张的

新《劳动合同法》,我们看了以后还是感到紧张的――新《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问题,给企业的负担太重了。新《劳动合同法》太注意照顾企业员工的利益,这实际上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

企业才是弱势群体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国家强调保护弱势群体。但我觉得最弱势的是企业,特别是我们国有企业,真的很弱势!本来企业跟民工之间有合约,但民工不管你,他要走,你也管不了他。这算不算造成企业损失?民工要不要赔偿?企业炒民工要赔偿,但是他炒企业,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他不用赔偿你,而我们整个工程就被拖了!我觉得,所谓的“弱者”,实际上是企业!

广州建筑集团董事长侯永铨

新法实施为之过早

当前中国未建立完善的劳保福利制度,新法实施为之过早,而且法规过于保护劳工,甚至规定将来企业不可以炒人,这对企业的发展是种障碍,新法偏于员工,我们没有意见,但过于保护员工的话,企业就很难运作了。

玖龙造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

可能造成致命伤

新的《劳动合同法》当中的一些条款,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可能具有致命性的伤害。出发点也许是对的,为了帮助低收入阶层,为了帮助工人、团体,但实际有可能最后的结果,这个法律带来最大伤害的是这些低收入群体,包括农民工,包括城市的一些普通的工人,这就需要我们经济学家发挥我们的优势,要真正地研究一个政策,它的效果会是什么。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

劳动力市场刚性化的恶果

善意的决策稍不注意,往往就会带来无意的恶果。这种恶果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甚至可能是致命的。比如说,德国属于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最多、管制最严的国家之一,结果它也属于失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鉴于劳动力市场刚性化,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一般会转向意在降低雇用数量,增加替代性投入,比如资本的投入。企业将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逐渐退出,走产业升级之路。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和美国、德国的不一样。我国缺乏大量的技工 (其背后是缺乏职业教育),也缺乏自主创新。我国每年需要解决800万人的新就业岗位,今后10年内还需要解决近1.5亿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就业。放弃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共同走产业升级之路,这相当于亿万大军过独木桥。更为甚者,我国劳动力市场刚性化时机并不成熟,而且过度管制还需要永远避免。可以说,我们还没有过河,就开始在拆自己的桥。

鉴于劳动力市场刚性化会产生一种只上不下的棘轮效应,这一政策可能导致我国经济活力的丧失。既然棘轮业已存在,我国将被迫走上一条提早推行全面产业升级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兴元

正方――

老账新账一起算,所以压力大

一般来说劳动者觉得这部法律更多的保护自己,感到更多欢心,企业感到更多的是压力。 在社会上,似乎有一种企业的恐慌感或者恐惧感,很多企业跟我讲,企业很难做,或者做不下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看?

企业低劳动成本需要一个度,度在哪里呢,就是企业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劳动者本身的利益。现在企业的问题不是进一步怎么样压低劳动成本,效益更高一点,而是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大家为什么现在压力很大?这次《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大家感到传统的做法不灵验了,比如工资问题、成本问题、劳动力的管理问题,我们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开一些,中国这次《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和颁布,对于我们现行的做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和我们1994年颁布的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相比较,并没有原则性突破,只是在个别方面做了新的规定,其实就两点:一点是无固定期限合同,再一个点就是劳动合同终止补偿,现在大家的压力在于《劳动法》的履行基本上没有达到目的。在这个问题上,以往我们没执行好,现在新账老账接在一块,我们的压力就比较大。

新《劳动合同法》立法专家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 常凯

对员工负责是企业基本社会责任

该法的初衷是想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护企业普通职工这个弱势群体,如果单从文字理解上来说,目前的新《劳动合同法》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由此引起部分企业家的“恐慌”;但从企业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来说,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就是对企业员工负责,为员工提供必要的生活、医疗、退休保障等,这些都是基础。

上海盛大网络有限公司总裁 唐骏

不能“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

如果认为新《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那是一种“误读”,该法的相关规定不仅保护了员工的利益,也维护了企业的利益;如果读过该法,你会发现,就是企业和员工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并不是不可以解除双方合同。当然,如果企业抱着“又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的心态来看待这些规定,那肯定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

我不认为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是对立的,也不认为新《劳动合同法》保护了员工利益,就会损害企业的利益。这对提高公司管理规范化是一个促进和提升,对维护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利益是一个促进,决不是一个阻碍。

北京中科三环副总裁 张玮

上一篇:打出“个性化旅游”商机 下一篇:为什么要写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