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飞,探索无涯

时间:2022-09-05 07:49:55

生而为飞,探索无涯

在采访之前,赵维波给记者的印象停留在2013年8月28日,在图卢兹试飞空客A350XWB的那张照片。照片上的他从驾驶舱右座上转过身来,露出帅气而开心的笑容,像个孩子。在赵维波位于空客中国天津飞机交付中心的办公室里,这样的笑容也出现在一张又一张的照片上,出现在他与家人、同事和客户相处的时候,以至于人们常以为他比自己的真实年龄要年轻很多,毕竟爱笑的人都不会老。

赵维波,第一位试飞空客A350XWB的中国人,也是目前空客公司唯一一位亚洲族裔的试飞员。但对他来说,飞行不仅仅意味着一份引人艳羡的工作、一个令人敬仰的头衔,而是一场天分与探索完美相遇的旅程。只有这二者的完美融合,才能让一颗心灵保持好奇的活力,从而酿就这样的笑容。

天分是上帝赠予每一个孩子的秘密礼物,却罕有人早早地发现它,坚定的探索它,直至有所成就。在看到民航飞行学院的招飞海报之前,读高中的赵维波从未想过未来的自己会成为一名飞行员,更不要说成为试飞员了。他只知道自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熟练驾驭机械。比如说妈妈送货用的小三轮,十二岁的他就能“耍”得来去自如,连高速拐弯都不在话下;比如说姐姐的客货两用车,从他十五岁起就成了他的“老伙计”,到了可以拿驾照的年龄,连驾校教练都认为他已经是个“老司机”了。

直到成为一名飞行学员,赵维波才感觉到自己不仅仅善于驾驭机械,更“喜欢开飞机,这是一项很有成就感的事情”。看似轻描淡写的“喜欢”二字,不仅含有他对飞行的熟稔天分,也意味着他对行持续的好奇心和深入的探索。

在民航飞院时,赵维波很喜欢读书,而且酷爱读专业书籍。做了机长,好奇心也停不下来,直到空客的试飞专家前来挑选试飞员。两位面试官,30名机长,持续两天的交流,两次深入面试,赵维波都是面试时间最长的那个,因为他攒了一肚子问题。做机长这么多年了,怎么还会有问题?“我做副驾驶时,常有不懂的问题,就问机长,但机长不总是有时间回答,只好自己查相关书籍;等自己做了机长,常有副驾驶提问,遇到我也不懂的,也只能查书。就算这样,还是有些问题,书上也查不到答案。”

正是这股子好奇劲儿,让赵维波成为空客眼中的完美试飞员人选。而赵维波也终于为自己的那颗好奇心找到了“安居之所”。“空客公司有各种专家。现在我遇到不懂的问题,会先跟同事们讨论;如果无法得出结论,我会给图卢兹空客总部发邮件,一般都能够得到答案。”

纵然已经成为空客试飞队伍中最为年轻的试飞员,纵然已经被称作“飞行家”,赵维波却仍然格外谦逊:“他们说我喜欢刨根问底,至于‘飞行家’,我还差得远。”这不能不令人想起两千多年前的老人苏格拉底常说的那句话:“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被希腊人公认为当时最智慧的人。因为最为深奥的智慧,并不是高超的飞机操纵技巧,而是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

WF:很多飞行员从小就有做飞行员的梦想,你小时候有没有梦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飞行员?

Z:没有。我爸爸是高中数学老师,妈妈是家庭妇女,家里没有人的工作和飞机有关,也没人见过飞机,更别说认识飞行员了。在招飞之前,我都不知道民航飞机是什么。直到通过招飞,进入民航飞院,也没觉得飞行员的职业前景会和其他职业有什么不同。

WF:那怎么就去参加招飞了呢?

Z:现在想起来,只能说是“缘分”。我读高三那年,民航飞院来我就读的章丘四中招飞。我看到了招飞海报,就和几个好哥们一起去县医院参加体检。那时候体检非常严,我们一行共五个人,最后只选上了我一个人。其他四个同学无非是有一些小疤痕,或者手上有冻疮,都不是很大的问题,但规定非常严,就是不能通过。最后在整个章丘四中只有我们两个男生通过了招飞体检。

WF:决定做飞行员之后,里人对你的决定支持吗?有没有什么误解?

Z:在招飞通过后,我的家里人当时认为做飞行员可能会比较危险,但我的父亲是比较开放的家长,从不干涉我的决定。实际上任何职业都蕴含了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一定要有职业培训。此外,试飞的飞机在起飞前会经过一系列的地面测试,尽量把风险降到最小。只要做好准备工作,试飞是完全没问题的。还有个常见的误解:很多人常常觉得飞行员只要身体好,学习无所谓,但当年和我一起考上飞院的同学,很多人的高考成绩是可以读清华北大的。但大家都选择了飞院,单纯是因为喜欢,这就是缘分。

WF:进入飞院之后,对飞行员这个职业最初的感觉是什么?

Z:开始学飞之后,我就喜欢上了飞行。后来想想,如果不是招飞,我也不会意识到自己在驾驶方面的天分。我从小就喜欢驾驶,觉得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对骑车啊开车啊之类的操作都是无师自通。我12岁时,我妈妈在打零工,她有一个三轮车,上面装了五个大油桶。三轮车是众所周知的不好骑,万一没掌握好,拐弯时就会侧翻,但我12岁第一次接触它就会就能轻松驾驭。15岁时,我堂姐有了一辆客货两用车,我就跟着她学会了开车。以至于多年后到驾校学车时,教练看完我第一次练车,就告诉我:“你不用学了,直接来考试就行了”。

WF:既然对驾驶这么有天分,你还会下力气钻研理论知识吗?

Z:飞行时必须要聚精会神,没什么时间钻研理论。所以对理论的钻研全凭个人爱好,要在业余时间进行。我很喜欢看书,尤其喜欢看跟职业有关的。因为常常会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比如说,我做副驾驶的时候有不懂的问题,就向机长提问,有些可能会得到答案,但有些不会,大多数需要自己翻书解决。等我做了机长,又会有不同的副驾驶来问不同的问题,我不懂的,就必须翻书找答案,或向其他同事请教、讨论,认真、谨慎地回答好每个问题。

WF:现在在空客,你如果遇到了不懂的问题会怎么办?

Z:现在我的工作分为两部分,一方面在空客天津做试飞,另一方面也在航空公司工作,常常会遇到不同的人提出问题,其中很多是书上找不到答案、自己又不懂的,就请教我们这里的工程师,如果工程师也不知道,我就会给图卢兹空客总部发邮件,那里有各种专家负责解决各种问题。

举个例子,去年我在武汉参加空客安全年会,遇到了一位来自香港航空的波黑籍机长,当时他问了我一个关于起飞时灵活推力和最大连续推力(MCT)使用时间限制的问题。专业的来讲,最大连续推力(MCT)是没有使用时间限制的,而飞行手册规定灵活起飞推力使用时限是:双发限时五分钟,单发限时十分钟,而二者油门杆的位置又相同,那么起飞后能否一直使用灵活推力爬升呢?

我和工程师们研究了之后,没有答案,只好给空客试飞部发动机方面的专家发邮件问这个问题。后来我把带有详细答案的邮件转发给这位波黑籍机长,他很高兴我没有忘记答复他的问题,我们因此而成为朋友。

WF:当时空客选拔试飞员的过程是怎样的?

Z:2008年东航总部通知要举行一个试飞员培训,准备做飞机大修之后的试飞。当时东航旗下有9个分公司都有A320,每个公司选出三个人,加上总部,一共30名飞行员参与这个培训。

那时我在东航山东分公司,和其他两个飞行员一起被选送上来。来培训的是空客交付试飞部的总经理,一位资深的试飞员,以及人力资源部的两名专家,而这个培训的起因就是空客在为天津飞机交付中心寻找试飞员。

这两位专家一位讲课,一位在教室里来回走,大概在观察我们的表现。晚上又挨个进行了面试,问了问个人成长经历,飞行经历,还问到了一些飞行会遇到的问题。

WF:向你提的问题是什么?回答的时候觉得紧张吗?

Z:向我提的问题是起飞过程中发生鸟击该怎么办。当时我回答道:“鸟击要区别几种情况。如果鸟撞击在机头、机翼上,那么问题不大。如果正好撞在发动机上,数据显示发动机出现了严重异常,如果还没有到达决断速度(V1),就要中断起飞;如果到达决断速度(V1)了,应该继续起飞。如果发动机表现一直不稳定,经过处理不能恢复正常工作的话,应考虑立即关车,然后尽快返场落地。”

面试官又接着问我,如果落地时发现超重怎么办?我答:“如果当时发动机没有失火,我就关掉一个发动机,尽量多耗一些油,然后再落地。如果发现失火而且一时不能扑灭,我就全起飞重量落地,做完超重着陆检查单后,尽量落得轻一点。就这样一个正常的过程。”

WF:听说还有第二轮面试?和第一轮面试有什么不同吗?

Z:第一天晚上的面试选出了六个人,进入第二天的选拔。第二天的面试官还是这两位专家,只是不太像面试,而是像聊天似的,技术问题不太多。主要问了问:“觉得试飞员是什么样的职业?你认为试飞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WF:这也是我们很好奇的问题:你眼中的试飞员是什么样的?

Z:那时我觉得试飞员一定是比较顶尖的飞行员,必须艺高人胆大。也知道厂方有试飞员,但不知道他们的工作内容。因为只有接新飞机的工作人员才能接触到厂方,而当时接飞机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领导,所以我这样的普通飞行员从来没接触过试飞员。

WF:后来你被选上之后,有没有想过在面试中空客比较看重的是你身上的哪些品质?

Z:我被选上后自己也曾疑惑。因为和我一起来参加选拔的近30个机长都很优秀,尤其是很多国外学飞回来的机长,英文非常好。为此我专门去问了当时的面试官,也就是我现在的同事。他们告诉我,空客选拔试飞员,没有什么硬性的标准,只是在谈话过程中注意观察,看这个人是不是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亲和力,另外,还必须具备开放的思路,就是open minded。

WF:这种学习精神和开放的思路,怎么体现在面试中呢?

Z:是这样的。面试的问题并不是“yes”or“no”的形式,而是开放式的。当时我在飞行中也遇到了问题,我就趁面试,追着他们问问题。比如说:“重力放轮时为什么要限制两百节的速度?”他们回答:“如果速度太大,起落架的门可能会打不开。”我又接着问:“那为什么速度大了之后门会打不开?”就这样一步步问下去,我是那种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

WF:通过了这两次面试后,是不是意味着就可以成为试飞员了?

Z:不是的。后来我还被邀请到图卢兹做了一次面试。那是2008年11月,飞行的前一天,我得到通知,第二天要飞A320,A320我飞了很多年,很熟悉了。但第二天一早,原空客首席试飞员,也是A380的首飞机长Jaques Rosay告诉我,A320飞机没有准备好,今天要飞的是A340-600。

这个机型我没飞过,而且A320是双发单通道中型飞机,而A340是四发双通道大型客机,长度几乎是A320的两倍。虽然飞行技术是通用的,但A340的惯性比较大,所以我要非常注意。虽然我坐在右座,但全程基本都是我在飞。这是我第一次飞宽体机。

WF:这次试飞你的感觉如何?空客对你的反馈是怎么样的?

Z:这次试飞之后我的感觉很好,觉得完全没问题。后来才知道,当时我的动作是典型的航空公司飞行员的动作:所有动作都很柔和,因为航空公司飞行员的工作职能是让旅客平安舒适的到达目的地。但对飞机性能比较了解的试飞员飞起来是很“随意”的,会动作很大,因为试飞员的工作是最大限度检测飞机的各项性能。

WF:能具体讲讲试飞员的工作内容吗?

Z:试飞过程中,厂商的要求是既安全又高效,要尽快完成所有科目,同时尽量减少重复试飞。试飞科目的要求很严,比如说速度要求正负一节,就一点都不能逾越,试飞员要控制得非常好,万一没控制好,这个科目就要重飞。科目完成后要尽量把飞机控制在距离机场较近的地方,返场时以最小速度快速下降,尽量省油。所以试飞员要尽量安排好路线和科目的先后顺序,计划好每个科目的大概时间,高度,以及返场路线。

WF:试飞中比较危险的科目是什么?你遇到过意外状况吗?

Z:在生产类试飞中,比较危险的是低速。因为试飞员要飞出飞机的最小速度和最大速度。在飞最小速度时就可能会出现失速,也就是飞机会失去控制的情况。经过测试的飞机在减速时可以一杆拉到底。但首次试飞时,必须要慢,要均匀地减小速度,一秒减一节。因为第一次试飞意味着飞机第一次升空,第一次接触空气,外界条件和飞机组装都会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所以必须小心。

一旦减速过程中飞机出现失速现象,比如机身抖动、自发转航向,或者机翼翻转,就要立即推杆,减小迎角改出来。一次在天津试飞,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不是飞机的问题,而是当时的空中风瞬间发生剧烈变化导致的,飞机抖得非常厉害,我立即毫不犹豫地推杆改出。然后再小心翼翼地重新做几遍。

失速改出是每个飞行员都要经过严格训练的。在法国进行试飞员培训时,那位老教员问我们飞机失速应该怎么办,学员们只想了一两秒钟,就听到老教员一拍桌子,大喊:“push!”大家都被震住了。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失速第一反应就是推杆。

WF:能介绍一下飞机试飞一次的流程吗?

Z:我是生产类试飞员,因为几乎天天飞,所以不需要每天做专门的简述。第一次试飞按照标准剖面来飞。如果试飞中发现了问题,飞机就会被送回车间修整,然后再针对这个问题试飞。每次飞后再做讲评。

目前天津和欧洲的空客总装厂的组装质量都很高,第二次试飞的现象非常少。出现较多的问题是横向配平。机翼两方有很多部件,有时会出现微小的角度差异,这会引起飞行中阻力增大,油耗增多。除此以外的其他问题都很少遇到。但为了把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一定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科目来做,原则上不做没有事先规划的科目。

试飞时,驾驶舱有两位飞行员,中间有一位试飞工程师,他的电脑连接在飞机上,收集一切数据。但除了电脑外,试飞员的感受也很重要。连飞行手册上也会写一句话:“根据试飞员的感受……

WF:您是第一个试飞A350XWB的中国飞行员,也参加了A350XWB的航线验证。能讲讲A350XWB的试飞体验如何吗?

Z:我第一次飞A350XWB是去年八月份。当时A350XWB只飞了几十个小时。我认为A350XWB的很多新技术应用对飞行员的工作量是一个很大的解放。

举例来说,A350XWB有一个防止冲出跑道系统。如果飞机进入跑道后长时间没有接地,拉平高,距离接地区比较远时,就容易冲出跑道,特别是下雨跑道比较滑的时候会出现这种问题。这时如果计算机通过计算认为剩下的跑道不足以使飞机安全停住,就会有语音提示飞行员复飞。

以前复飞是需要飞行员自己来判断并实施的,但自己判断有时很难。因为进入跑道后用了多少跑道飞行员无法得知,只是大概估计自己跑的有点远;而且飞了很久之后,人都会有落地的渴望,这种渴望比复飞的渴望要强烈得多,况且复飞会给飞行员、管制员、机场都增加大量工作。这些因素加起来,就会造成强行落地,在有风雨的情况下冲出跑道的事件。

A350飞机上的OIS(记载信息系统)综合了EFB(电子飞行包)、维护以及AOC等功能,方便飞行员计算飞机各项性能数据、获取飞行计划、气象信息以及空地联络,真正实现了驾驶舱的无纸化。

遇到双发停车的情况,A350XWB的APU会自动启动,驾驶舱可以人工加湿等等。以上各项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降低飞行员的劳动负荷,为更大程度地保证飞行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WF:你是空客第一位亚洲族裔的试飞员,有没有觉得和外籍试飞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Z:试飞员无论中外都是一些特别热爱飞行的人。要说不同点,外籍试飞员的理论要更扎实,机型飞的更多。这和教育体系、个人性格都有关。当时民航飞院的教育比较注重记背,考完试尽早上飞机最重要,之后一杆两舵,平安落地,这样就可以了。

在试飞员培训初始,我几乎每天都学到凌晨一两点。但学完之后回想,其实大部分学得都是应该在民航飞院学过的基础理论。当时很多知识没有理解,只知死记硬背,所以毕业之后十几年就忘了,只好重新学一遍。

WF:空客中国副总裁米晓春曾说过,试飞员是飞行员中的专家,称得上是“飞行家”,你对这个称号怎么看?

Z:我离飞行家还差得远。在英文中,飞行家是aviator,飞行员是pilot。我认为那些热爱飞行,钻研飞行的飞行员都称得上是aviator。

最初的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飞行员。毕竟任何惯常的工作做久了都觉得有些倦怠。但现在,我对试飞工作非常热爱。因为这份工作充满新鲜和挑战,吸引你不断地去学习和探索。

上一篇:“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设计意... 下一篇: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