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青龙汤临床的应用

时间:2022-09-05 07:18:23

浅论大青龙汤临床的应用

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金贵要略.痰饮咳嗽病》篇。由组成麻黄18g,桂枝6g,炙甘草6g,杏仁40枚,生姜9g,大枣10枚,石膏如鸡子大(45-80 g)。

功效:外散风寒,内清郁热;发散风寒,清热散水。

主治:风寒外束,阳热内郁证;邪盛于表,内有郁热溢引证。

用法:石膏打碎先煎,大枣掰开,水煎温服。

用方指征:恶风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烦躁。苔黄脉浮紧;恶风寒发热,无汗,身体痛或肿,苔黄润,脉弦紧。

传统方义:本方由麻黄汤麻黄倍量,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麻黄汤解表散邪,麻黄倍量使发汗之力峻猛。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石膏内清郁热。发汗力强也利于消肿除溢饮,麻黄、生姜又具散水之功。

现代新识:

①大青龙汤是治疗外感高热的良方。大青龙汤的疗效与其药物比例密切相关。麻黄、桂枝、甘草比例为3:2:1或麻黄与石膏比例为1:1.5理想些。从大青龙汤组成看,其具有麻黄汤和越婢汤的双重作用,既能发散表邪,辛温解表,又可清透里热,辛凉解表。

②现代应用大青龙汤治疗外感高热、流脑、哮喘,加附子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肾炎、无汗烦躁、无汗身痒等,均能取得较理想疗效。

新用案例:

①急性肾炎:总计治疗43例,症见恶寒发热,咽喉痛痛,尿少浮肿,血压增高,神疲那差。查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尿常规:蛋白尿++++,血尿++++,或见管型,轻度肾功损害。

处方:麻黄15g、桂枝10g、石膏30g、杏仁6g、蝉蜕15g、地龙15g、白茅根15g、益母草15g、车前草15g、大枣10g、甘草10g。

日1剂,水煎5次服。2周一疗程。1疗程治愈17例,2疗程20例,有效4例,无效2例。用方奥妙:据急性肾炎特点,属“阳水”、“风水”、“溢饮”,治宜宣肺发表,活血利水,故用大青龙汤。颜面浮肿甚加苏叶,生姜皮;双下肢肿甚加猪苓、茯苓、泽泻、大腹皮;血尿甚倍茅根加茜草、仙鹤草、蒲黄、咽喉肿痛加银华、连翘、牛蒡子;蛋白尿明显重用黄芪加鹿衔草、柿叶、玉米须;皮肤有化脓加赤芍、赤小豆、土茯苓、蒲公英;浮肿减退减麻黄、桂枝、石膏用量合用玉屏风散。 ②15年无汗烦躁证:刘某,女29岁,夏日冷水洗浴后,每至夏季身热,无汗、烦躁15年。服清热解毒及养阴凉血药无效。刻诊:烦躁不安、口渴喜冷饮,身热、溲赤、便黄。查:面赤,T38.2℃,脉滑。证属寒客腠理,热不得泄,治宜开泄腠理,清透郁热。处方:麻黄15g,桂枝10g,杏仁6g,甘草6g,大枣5g,生姜9g,生石膏60g。2剂后周身汗出,头无汗,面部如虫行皮中。麻黄10g,继服2剂。体温正常,未再复发。

病至15年,典型顽疾。诸医不效者,是未详审病机。据夏日冷浴所致,断外寒内热,故用大青龙汤,效若桴鼓。

③无汗身痒:吴某,女38岁,无汗身痒半年余。刻真: 皮肤干燥而痒,洗浴觉舒,总欲出汗而不能,余无不适。查:体质壮实。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与大青龙汤试服:麻黄25g,桂枝25g,炒甘草20g,杏仁15g,大枣8枚, 石膏30g,生姜10片(厚切片)。3剂后,似有汗出意,仍不理想。桂枝改为30g,加防风20g,继服3剂渐有汗出而多。继服本方,石膏改40g,6剂止,以后汗出正常,身痒消失。

本案除无汗身痒外。余无他证。故难辨寒热虚实。因汗出不利,应责之于表,患者体质壮实,故用麻黄汤发汗重剂,但担心发汗太过,故用石膏以佐之,另用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初服有汗出意而汗出不显,是腠理未开,故加防风增开腠之力而获效。

上一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探讨 下一篇:创设英语教学活动情境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