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枫》虚拟侠女

时间:2022-09-05 06:21:56

西方人对于东方文化的迷恋,呈现出的方式有时候是我们无法理解的,比如约翰・佐恩(JOHN ZORN)对于70年代港产武侠片“打女”徐枫的喜爱以及由此诞生的虚拟电影配乐。

约翰・佐恩骨子里的血液其实也是东方式的。他是犹太人,在他组建的无数个乐队中 ,“MASADA”这支以耶路撒冷附近古城名字命名的乐队,便是以演奏犹太音乐和爵士的混合乐作为自己的特色。当然,作为一位纽约人,约翰・佐恩更多的成就聚焦在前卫音乐和先锋爵士上,而他也因此被认为是20世纪下半叶最为重要的现代音乐家之一。纽约中下城前卫音乐浪潮从80年代开始兴盛,如果没有约翰・佐恩的推动则无法想象它会如此令人着迷。而他创建的独立厂牌TZADIK,已是今天最为重要、产量最为丰富、品质也最让人放心的前卫音乐厂牌。在评论人眼中,约翰・佐恩有着四个身份:前卫作曲家、萨克斯演奏家、电影音乐配乐人和独立厂牌运营者。

暂且不去表述约翰・佐恩在前卫音乐和先锋爵士等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这里还是说说他在电影音乐领域的造诣。在电影配乐方面,约翰・佐恩最早的尝试是在1985年,那年他出版了专辑《大捕杀》(THE BIG GUNDOWN),名字来自于60年代的一部意大利通心粉式西部片,影片原来的配乐者是大名鼎鼎的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这张唱片的内容也正是重新演绎莫里康内的电影配乐,包括了后者为意大利裔导演创作的最著名的作品《黄金三镖客》(THE GOOD,THE BAD AND THE UGLY)、《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WEST)、《西西里匪帮》(THE SICILIAN CLAN)、《阿尔及利亚战役》(BATTLE OF ALGIERS)和《大捕杀》等等。这些经典曲目被佐恩重新诠释得“面目全非”,充满了随机即兴的噪音与不和谐音,他用萨克斯发出的尖利短促高音给人震惊和滑稽的感受,在颠覆中完成了声音的变形记,而他对电影音乐的爱好和创作,由此一发不可收拾。佐恩喜欢把自己的音乐以分门别类的方式出版,在电影方面他有专门的名字――电影作品集(FILMWORKS),带有这个名字,他的唱片已经出到第25张,目前还在继续中。虽然这25张配乐的内容各不相同,传统的、前卫的、现代的、民族的、摇滚的、爵士的,但有一点相同,那些电影无一例外是独立影片,几乎没有商业大片,这也使得他可以不受商业电影规则的束缚,随心所欲根据自己对影片的理解来完成配乐。

对东方文化的主题迷恋,也是约翰・佐恩感兴趣的。约翰・佐恩对中国电影的心态是比较健康和正能量的。对此,他怀着相当高的崇敬之情,因为他喜欢影片里的那些武打场面,没错,他心目中的中国电影的代表就是功夫片。不过,代表中国功夫片的形象不是李小龙,而是徐枫,所以,才有了这张名为《徐枫》(XU FENG)的电影配乐集的诞生。

“《徐枫》创作于1985年,对我来说是一次转型,从抽象都具象,从理论到实践……专辑里这些作品,是我受到这位功夫片女演员的表演而产生的创作灵感,从而写出这些快速运动感、充满能量的,也是竞争感强烈的功夫片语境下的音乐。在这些配乐中,我用双吉他,双键盘和双鼓来完成演奏,配乐同样可以用六个鼓手来完成。”约翰・佐恩后来这样阐述《徐枫》这张唱片的创作动机,他对它们非常满意,视它们为他“游戏作品”(GAME PIECES)系列的关键组成。

专辑中的11首作品名字,大部分为徐枫主演的电影,在这些电影中,又以胡金铨导演的作品为主。《忠烈图》、《山中传奇》、《空山灵雨》、《龙门客栈》、《迎春阁的风波》和《侠女》,后两部影片更是以拼音音译和英语意译为两个名字分别创作一首曲子,而徐枫的另一代表电影《刺客》也被作为一曲收录在了专辑之中。唯一的一首莫名其妙的曲目《战国英豪》(HIDDEN FORTRESS),虽然也是技击功夫片,却是黑泽明导演、三船敏郎主演的日本电影。11首作品的音乐与原来电影中的配乐完全无关,全部是佐恩自己的原创作品。所以我们也可以称这张专辑叫做“虚拟电影配乐”。不过他没有参与这些作品的演奏,键盘手的工具也不只仅仅是键盘,采用了当年还非常少见的采样和电音发生装置,吉他手和鼓手中各有一位超级乐手,前者是横跨前卫摇滚和自由爵士两个领域的吉他圣手弗雷德・弗里斯( FRED FRITH),后者是激流金属指标性乐手杀手(SLAYER)的鼓手戴夫・隆巴多(DAVE LOMBARDO)。这些曲目的聆听度是非常畅快的,自由爵士、前卫摇滚和先锋电音的组成,听上去远没有这些名词代表的那么晦涩难懂,音乐的张力感十足,非常能体现胡金铨电影中那些令人窒息的技击片段。键盘和吉他营造出的气氛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神秘怪异,这和我们眼中的胡金铨与徐枫当然不同,但那些急促灵动,在“狠、准、快”同时留出些许空白段落的鼓声和电子鼓声,却与胡金铨的导演思维完全一致,甚至流露出了不自觉的禅意。而在《空山灵雨》的整首曲子里,其它曲子中的那些高度紧张感消失了,电子音效模拟出的古琴声和流水声,在开头便将人带入某种意境,吉他声在中段的扭曲迂回,宛如片中的三方争斗,彼此缠绕纠缠,急促的鼓点暗合了原来影片中的湖南梆子节奏,结尾从混沌杂乱的环境电音逐渐弱化最终归于一把电吉他弹奏出梵音的处置,正是大音希声的语境和影片的禅意空境主题,最是相符。

《空山灵雨》在我认为是胡金铨的最佳作品,这样看约翰・佐恩也算是胡金铨的一位知己,虽然他自己把这一切都归功和崇拜于徐枫。

上一篇:何处安放那些纯爱小片? 下一篇:《臆想成病》伯恩一出 必属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