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哀乐只能独自感受

时间:2022-09-05 05:56:34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轻易地将自己所有的情绪暴露在别人面前――社交网络上随处可见一个普通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喜乐哀愁,伴随着一张张照片,一切都那样直白,那样真切。我不懂:卸下面纱的姑娘难道会比“犹抱琵琶半遮面”时更有味道、更温婉、更美丽吗?

不由得怀念起古人的含蓄。在他们身上,那种微微的忧愁和小小的欢欣往往只留给自己去独自品味。君不见,那种“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欲说还休的娇羞,那种“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的难以言状的块垒,那种“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绵绵的乡愁……表露得是那样的温柔含蓄。这种个人化的情思只能留给自己一个人慢慢咀嚼。而呈给他人时,则要罩上一层薄纱,最多让他人窥得一角,且要用时间来参透――就算难以参透也给人无限的朦胧美。

小说《基督山伯爵》中的男主人公在成功复仇后,并未由此过上率性、无忧的生活,而是满怀着遗憾离开,从此浪迹天涯。我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坏人被消灭之后,好人还要自我放逐。快意恩仇本就是江湖上的“行规”,没有什么应该与不应该。或许是蹉跎的岁月无法流转,失去的爱人无法找回,受过的折磨终成痛苦……什么都回不去,什么都挽不回。可惜的是,无论我如何揣测,这一切疑问只有伯爵一个人能回答。我甚至觉得连大仲马也不能完全理解他笔下人物的恩怨情仇。因为每一个角色在丰满之后,都会形成自己的个性,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甚至连作者也无法随意左右和诠释人物的命运。

“痛则大哭,喜则大笑,只要是从心底流露出的对世界的真感情,都是生命之壁的摩崖石刻,对得起岁月风雨的推敲,值得我们久久珍爱。”毕淑敏如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情感,而这种真情感常常只能与自己交流,让自己品味。倘若有幸遇一知己,能与之倾吐心中郁结,在幽雅的茶室里,斟上两杯好茶,坐上一下午。谈兴正浓时就畅快交谈,谈兴淡却就静坐片刻,这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所有的人都希冀能有一知己理解自己的悲伤欣喜、痛苦迷惘,但是所谓知己也只能作为一位倾听者,陪你去重新回味记忆,沉思过往,而不是将你所有的秘密和盘托出,让自己成为一个的透明人。

如果有一个人能完全读懂、看穿我的哀与乐,陪我笑,陪我哭,纵然我不会孤单,但自己没有一丝隐秘可言,岂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所以三毛才会在每天傍晚,穿行在异国的街道上,去图书馆借一本书,想些有趣的连荷西也不曾知晓的事,体会一个人流浪在黄昏中的适度孤单。

周国平说:“没有两个灵魂能真正地结伴而行。”

――毕竟,有些哀乐只能独自感受。

【点评】

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的个体,这也就注定了每个人要有只属于他自己一个人的东西――比如私有财产,比如精神上的秘密。本文正是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实例和诸多名人名言,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人生过程中应当有一些只能由自己独自享有和独自承受的东西。是的,人是需要一点隐私的。珍藏这份隐私,我们才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一方精神的领地,我们才能在他人的面前保持一份尊严。当我们把一切通过种种渠道“晒”在别人面前时,我们也就成了精神上的者。正如文末所言,这“岂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王淦生点评)

上一篇:升格,让你的作文华丽变身 下一篇:坚信的力量 “轴”与“不轴”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