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炎康汤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05 03:20:27

骨炎康汤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观察

【关键词】 骨炎康汤

慢性骨髓炎属祖国医学“附骨疽”范畴,为难治病症之一,笔者自1998年~2003年,采用骨炎康汤治疗慢性外伤性骨髓炎患者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 之慢性骨髓炎(附骨疽)的诊断标准:外伤后,疮口溃烂,久不收口,脓水淋漓,形成窦道;患肢肌肉萎缩,以探针检查,可触到粗糙之死骨。可伴乏力,低热等症状。X线片可见骨皮质粗厚、硬化、骨髓腔不规则、有大小不等的死骨或有骨折不愈合、假关节形成。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能接受规定方法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 (1)合并败血症、骨结核、糖尿病、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2)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方法治疗或资料不全者。

2 病例选择

2.1 治疗组 本组共46例,男35岁,女11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者65岁,平均30.8岁,病史1个月~23年,平均8年9个月。其中胫骨21例,股骨12例,肱骨3例,尺骨6例,指骨2例,跟骨2例。

2.2 对照组 本组共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者70岁,平均31.6岁,病史28天~24年。其中胫骨26例,股骨13例,肱骨2例,尺骨4例,指骨2例,跟骨3例。

3 治疗方法

3.1 骨炎康汤口服 骨炎康汤方药:黄芪30g,丹参30g,当归20g,茯苓20g,龟版10g,山药20g,石斛10g,金银花20g,黄连20g,黄柏20g,丹皮20g,川牛膝20g,甘草10g。以上诸药水煎400ml,每服200ml,1日1剂,1日2次,凡纳入治疗组者,1个月为1疗程。儿童患者则根据情况酌情减量。

3.2 换药 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创面有脓性物渗出者、窦道形成者、死骨较大者,去除死骨后均给生肌膏外敷。

3.3 抗生素应用 以疮面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为依据,选取抗生素静脉点滴。

3.4 适当应用外固定 根据X线片及体征诊断骨折未愈合或有骨折倾向者,酌情给予石膏外固定。

3.5 其它措施 对有大片死骨者进行病灶清除术,去除死骨。

3.6 治疗选择 治疗组运用以上5种方法,对照组采用骨炎康胶囊口服除外的其他治疗方法。

4 结果

4.1 疗效评定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 之慢性骨髓炎(附骨疽)的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患者全身症状和局部肿痛消失,溃后疮口愈合,X线摄片无死骨存在,一年以上不复发者。(2)好转:全身症状改善,肿痛减轻,疮口基本愈合,X线摄片死骨逐渐修复。(3)未愈: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未能得到控制,X线摄片病灶继续发展。

4.2 结果 两组疗效评定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评定结果 (略)

5 讨论

本方是从整体观念出发,局部与全身兼顾,祛邪与扶正兼施;治则:益气活血,清热解毒,祛腐生新。方中黄芪为君药,有益气升阳、托毒生肌、祛腐生新之功;当归、山药、龟板、石斛为臣药,补血活血、滋阴填髓,针对慢性外伤性骨髓炎导致的气血两虚、肢体乏力、精神倦怠等症状配合黄芪以气血双补,又可加强托毒生肌之功,共为臣药;金银花、黄连、黄柏,用于清热燥湿泻火、凉血解毒排脓;丹参、川牛膝活血祛瘀、瘀去新生,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共奏益气活血、清热解毒、祛腐生新之效,使虚实兼顾,毒随脓泄,腐祛新生,最终达到正扶邪祛之目的。

现代药理研究,骨炎康中的黄芪、黄连、黄柏、银花均有抑制细菌生长的和消炎作用,其抗菌机制主要是对细菌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及糖代谢的抑制作用,解决了耐药性的问题 [2] 。 骨炎康汤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当归、龟版、山药、茯苓均有提高抗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能清除损伤组织细胞、死亡细胞,清理炎症反应场所,加速局部修复,广泛参与炎症组织修复与再生过程 [3] 。通过上述可知,骨炎康汤有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加强疮面的抗感染作用,能促进坏死组织吸收和修复。

骨炎康汤治疗慢性骨髓炎,充分发挥了中医药优势,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缩短了疗程,增强了疗效,且为口服汤剂,服用方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1.

2 夏大中,李杏平等.骨髓炎治疗慢性的脓性骨髓炎临床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7,8(5):14.

3 郭世绂.骨科感染.中华骨科杂志,1987,7(1):75.

上一篇:18例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体会 下一篇:股骨干骨折并同侧髋臼骨折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