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凤仙繁殖及栽培管理技术

时间:2022-09-05 02:13:32

何氏凤仙繁殖及栽培管理技术

何氏凤仙(Impatiens holstii Engler et Warb.)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特点为花瓣平展,不同于其它凤仙花。株高20~40 cm,茎稍;叶翠绿色;花大,直径可达4~5 cm,只要温度适宜可全年开花。花色有白、粉红、洋红、玫瑰红、紫红、朱红及复色。原产非洲热带,现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性喜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通风的环境,不耐寒,越冬温度为5 ℃左右,喜半阴,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3~16 ℃,喜排水良好的腐殖土,种子寿命可达6 年,2~3 年发芽力不减。

繁殖方法

常用扦插法繁殖,也可用播种繁殖。扦插繁殖全年均可进行,但以春、秋季为最好,一般选取8~10 cm带顶梢的枝条,插于沙床内,保持湿润,约3 周左右即可生根,也可进行水插,播种繁殖于4~5月在室内进行盆播,保持室温20 ℃,约1周左右即可生根,苗高3 cm左右时即可上盆。

播种繁殖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盆播,播后1周发芽,适当同苗,苗高3~4 cm移人盆径10cm的盆内,叶片长到6~8片时翻盆或定植露地。

栽培管理

培养土选择 何氏凤仙宜选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培养土,也可用腐叶土、园土加少量腐熟的饼肥和沙混合而成。如培养土排水不好易引起烂根。

浇水与施肥 何氏凤仙浇水不能过勤,要见干见湿。因其喜空气湿润,若空气干燥,会使叶片失去翠绿的光泽,甚至发生叶片不舒展、萎缩卷曲、边缘干枯的现象。因此夏季除了适当遮阳免遭强光直射外,每天数次向叶砸喷水和向盆花四周地面洒水,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度,保持叶片翠绿;冬季浇水次数可少些,每隔7~10 天用与室温相似的水发喷洒枝叶1 次。生长期每隔10 天施1 次追肥;以腐熟饼肥水为宜,肥液浓度为20%,开花后15 天施1 次口肥水不足时茎叶薄黄而影响开花;肥水过足或过度荫蔽会使植株茎叶徒长,容易倒伏,应及时停止施肥,并摘除枝顶,促使下部分枝。

光照与温度 何氏凤仙忌炎热的夏季与强光直射,在夏季要放在有遮荫与通风良好的地方;越冬室温不能低于12 ℃,同时要放在向阳处,否则叶片易发黄与脱落。为了避免植株偏向一边,每星期需转盆1次。

摘心与修剪 何氏凤仙幼苗上盆后,需要摘心2~3 次,促使侧枝生长,植株形态丰满,花朵繁多。每批花开后要及时修掉残花,重新发出新枝,使开花不断。

病虫害防治

白粉病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蔓延至嫩茎、花、果。感病的叶片最初在叶表面上出现零星不规则状的白色粉块,随着病害的发展,叶面逐渐布满白色粉层。初秋,在白粉层中形成黄色小圆点,后逐渐色变深呈黑褐色。病叶后期变枯黄、扭曲。防治方法最好是以提前预防为好,环境要通风,有散射光或是半光。在春夏秋三季各用三唑酮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可有效防止白粉病的发生。如果已经发生病害,可每隔7~8 天喷1 次,连续2~3次即可痊愈。

青枯病 病株稍矮缩,叶片浅绿或苍绿,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 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褐变。防治方法:(1)进行土壤改良粘重土壤增施腐熟农家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通透性。酸性土壤结合整地,撒施石灰粉将酸碱度调至微碱性。根据土壤酸度不同,每667 m2可撒500~1000 kg。(2)适时灌药防治发病初期选用50%敌枯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500倍液,50%DT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及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等灌根,每株灌药液0.3~0.5 L,8~10 天灌1 次,连灌2~3 次。

轮纹病 叶上发病。产生周缘深褐色的大型圆病斑。病斑表面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中部变灰褐色,散生黑色小粒点。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 天喷一次,连喷2~3 次。常用药剂有: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

红蜘蛛 个体极小,常聚生在叶背,吸食汁液,造成表面银白色或白色斑点。严重时叶背可发现丝网。红蜘蛛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下较易产生,气温高于24 ℃以上,进入快速繁殖期,一般杀虫剂无法杀死,必须使用杀螨剂。防治方法:(1)夏秋季高温干旱期经常观察植株叶背,发现红蜘蛛为害时应立即消灭。(2)使用三氯杀虫醇1000倍,杀螨利果2000倍,速灭螨1500倍,每周喷施1 次,连续使用3~4 次。

观赏应用

盆栽观赏花卉,亦作花坛用花。可作室内盆栽观赏,温暖地区或温暖季节可布置于庭院或花坛。

上一篇:定位决定一切 下一篇: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88例脑梗塞临床疗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