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理论与应用成果研究

时间:2022-09-05 01:53:07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理论与应用成果研究

摘要: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对专家进行访谈,对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的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三个项目的特点、特征,以及技战术应用规律进行了归纳分析,根据乒乓球项目长盛不衰的经验研究和项群理论,揭示持拍隔网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指导训练和比赛实践。

关键词:项群;技术;战术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2―0252―04

自项群理论诞生以来,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项目的分类方法及项群体系的构建;各项群竞技能力特征、运动成绩决定因素、训练原理、训练方法、训练过程组织实施,以及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等方面。揭示竞技过程的客观规律,定量描述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战术能力的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价与诊断运动员的战术能力,揭示运动员比赛制胜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理论研究成果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三个持拍运动项目,属于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该项群还包括排球、藤球、毽球、板羽球等运动项目。对该项群共同规律的研究内容与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持拍隔网对抗项群各项目的共同特点 隔网对抗项群各项目的共同特点是比赛过程中要求运动员技术全面,击球动作快,反应迅速,攻防转换快,随机应变,体能充沛,心理稳定(表1)。

2.1.2决定运动成绩因素的共同特征

2.1.2.1竞技能力特征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具有的综合能力。包括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等七个方面。其对竞技项目运动成绩的作用因项目的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隔网对抗项群竞技能力各因素作用的等级见表2。其中,技术、战术、素质是隔网对抗项群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形态、机能因素次之。

2.1.2.2持拍隔网对抗项目得失分规律得失分规律是指导训练和比赛的根本出发点。隔网对抗项群得失分规律共同特征为:

1)每球既能得分,也能失分(失权)。

2)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得分既有主动得分,也有对手失误送分。

3)在比赛进行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得失分比例不同。

4)比赛过程中不同技术手段得失分能力不同。

5)高水平比赛一两个关键球往往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隔网对抗项群比赛在最后的比分成平局后,要比对方多得两分才算取胜。高水平比赛的对抗一局或一场球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最后两分的争夺。

2.1.3持拍隔网对抗项目训练特点

2.1.3.1技战术指导思想理论领先,正确指导训练实践是我国隔网对抗项群优势项目训练管理的共同特征。我国隔网对抗优势项目的技战术训练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快、变、全、准、狠等制胜要素上(表3)。

2.1.3.2训练成功经验 我国隔网对抗优势项目训练经验体现在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技术全面特长突出、不断创新、坚持“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树立顽强的训练比赛作风、形成竞争格局等方面。

项群理论对隔网对抗项群以上研究内容与成果,虽然尚未涉及到该项群竞技过程理论的系统研究,但对揭示该项群竞技过程的客观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2.2持拍隔网项群专项研究成果

2.2.1 专项竞技过程的研究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然存在一个特定的过程,事物发展内容的顺序就是其过程。任何事物发展的过程又都必然存在一定的结构和发展的阶段。描述事物发展的顺序、揭示事物发展过程的组织结构和事物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助于对事物发展过程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

“专项竞技过程”指的即是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的比赛过程。比赛过程可以有四个层次的意义:一项赛事的比赛过程;一场球的比赛过程;一局球的比赛过程;一分球的比赛过程。一项赛事的比赛过程描述的是该项赛事某队或某运动员每场比赛顺序及进程;一场球的比赛过程描述的是运动员每局比赛的顺序及进程;一局球的比赛过程描述的是该局每一分的得失顺序和分值累积的进程;每分的比赛过程描述的是对抗双方运动员在一分比赛中每一个战术行为(击球动作)的顺序和战术行为对抗的进程。

每一分球的竞技过程是构成一局比赛过程和一场比赛过程最基本的过程单位。描述每一分球的竞技过程、揭示比赛双方攻防对抗的战术组织结构和竞技过程发展的阶段特征。就能把握运动员攻防对抗的形式、内容与制胜的客观规律。

我国乒乓球运动多年来常盛不衰,与我国乒乓球界对该专项竞技过程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1988年,为了解决运动员竞技实力的评估及纵向(自我前后实力比较)、横向(与其它运动员实力比较)比较的难题,以利于教练员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宏观控制和指导针对性训练。吴焕群在总结1963年发表的《乒乓球记录统计方法》和1981年发表的《关于相持能力的研究》理论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乒乓球运动员实力评估与技术诊断的方法。

其理论框架是,将乒乓球24项技术划分为“三段”进行评估与诊断。主要内容包括:

――划分为三段的原理是:

1)从比赛的整体观出发,把运动员总体能力分解为3个部分。

2)每一分的争夺取决于发抢、接抢及相持技术能力的强弱。

发抢包括:发球、发球抢攻和发球被攻等3项技术;

接抢包括:接发球、接球后被攻、接发抢攻、接球后抢攻等4项技术;

相持包括:主动进攻、被动防御及其相互转换等17项技术。

――计算各段得分率和使用率:

1)得分率=段得分之和÷段得分加段失分之和×100%

2)使用率=段得失之和÷全局得失之和×100%

利用得分率和使用率对某运动员的比赛能力进行分段评估与诊断,并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使比较模糊的观察定性方法向比较准确的统计定量方法过渡。

运动员实力评估的方法:

根据统计制定运动员制胜能力模型,再根据此模型对运动员实力进行评估。制胜模型见表4。

――技术诊断的方法

1)宏观诊断:查三段技术的得分率与使用率与模型进行对照;

2)微观诊断:查各段所含技术之得失分情况。

――运动员比赛实力纵、横向比较的要求

1)进行纵向比较时,该运动员所参加的比赛性质、规模、对手水平要处于同一档次;

2)进行横向比较时,运动员相互之间的水平要在同一档次(表5、6)。

吴焕群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比赛实力和技术水平定量评估与诊断的理论与方法,实际上将乒乓球运动的竞技过程划分为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等三个阶段。这一研究成果成为迄今为止后人研究乒乓球运动员竞赛实力与技术诊断的理论基础。反观羽毛球、网球训练理论的研究,均未达到如此的

深度.只是停留在单个技术的统计分析上。

乒乓球运动员发抢、接抢、相持段实力评估与技术诊断的理论与方法,为本文对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竞技过程客观规律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但“三段评估法”尚存在以下两点方法学上的不足:

1)“发抢”、“接抢”的提法不适用于防守型打法;

2)“发抢”、“接抢”两个阶段在时间序列上相互交叉。

2.2.2 竞技过程中运动员战术能力与特征的研究 比赛战术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理想的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是运动员或队竞技能力整体水平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内容有: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行为、战术形式。

其分类可根据战术攻防性质分为:进攻战术、相持战术和防守战术。根据执行战术的人数分为二人战术、小组战术和集体战术;根据战术表现特点分为: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心理战术;根据比赛过程分为:赛前干扰隐蔽战术和赛中竞技战术。(刘建和,体育科学词典,1998)

技术是战术的基础。运动员的技术能力通过训练获得,运动员技能、体能、智谋在比赛中的运用与发挥则构成运动员的战术能力。

2.2.2.1运动员技术能力分析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形成过程是:首先,掌握单一技术,单一技术是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基本单位;其次,是在单一技术的基础上,掌握与该单一技术动作结构相似的同类技术,从而形成该运动项目较为全面的技术基础;第三,将各类技术中的单一技术依不同打法特点而排列组合加以训练,形成成套技术或结合技术。

持拍隔网对抗项目运动员成套技术的集合,就构成了运动员技术能力的模型。以乒乓球为例见图1。

每个运动员技术能力模型中所包含的成套技术或结合技术的数量、质量和种类都是不相同的。这种差异就形成了运动员相互之间技术能力的差异和打法类型的差异。

乒乓球运动项目因其握拍方式和拍面贴胶性能的不同,技术类型打法种类最为丰富。计有五大类12种打法(表7)。

网球技术打法类型有上网型、底线型、综合型。羽毛球技术打法类型有防守型、进攻型、均衡型。

2.2.2.2技术能力与战术能力相互关系的分析 持拍隔网项群各运动项目的竞技过程中,不论一个运动员采用何种类型的技术打法,其在每一分争夺的战术对抗中,决定其胜败的因素取决于每一次击球的速度、力量、旋转、落点与变化。快、准、狠、变、转就构成了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的五大制胜因素(表2~3)。

将弧线、力量、速度、落点、旋转性质、强度和运行路线按实战情况粗略分档,可以形成将近1400万种组合。(秦志峰硕士论文,1986)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竞赛环境,运动员每一次击球的战术行为都是随机的。战术行为(击球动作)的组合也是随机的。

由于运动员的先天秉赋、训练条件、训练内容、训练负荷等训练因素是不相同的,因而他们所掌握的技术种类和熟练程度也就各不相同。我们将运动员练得多、练得细、熟练程度高的技术称为其常规技术;运动员练的少、熟练程度不高的技术称为其非常规技术。将比赛中出现次数多的技术称为常需技术;出现次数少的技术称为非常需技术(吴焕群等1996年)。

运动员在训练中所形成的常规技术、非常规技术等技术能力结构与比赛中常需技术、非常需技术等战术能力运用结构的吻合程度,是决定运动员训练效益和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

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种类、质量及各项技术的结合能力,构成运动员技术能力结构;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的技术类别及其各项技术运用的组合方式,构成运动员战术能力结构。

运动员技术能力的构成,是通过训练获得的。运动员先天条件、训练条件、训练内容、负荷因素,决定了运动员技术能力结构的特征。

运动员战术能力构成,是通过比赛表现出来的,由于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每一次战术行为(击球动作)的运用,主要取决于对手战术行为的结果(击球情况),而不能预先设定,因此,竞技过程的客观规律决定了运动员战术能力的结构特征。

3 结 论

1)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属于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在项目特点、特征和得失分规律上有相通之处。

2)乒乓球“三段评估法”是研究持拍隔网对抗项目运动员竞赛实力与技术诊断的理论基础,但尚有不足之处。

3)明确了持拍隔网对抗项目竞技过程中技术与战术的相互关系,并以乒乓球为例研究了持拍隔网对抗项目如何在竞技过程中进行技术与战术的相互转换。

4)决定持拍隔网对抗项目胜败的因素取决于每一次击球的速度、力量、旋转、落点与变化。快、准、狠、变、转就构成了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的五大制胜因素。

注:“本文中所涉及的注解、图表、公式等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奥运会我国现代五项运动制胜要素研究 下一篇:关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