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康利 剑指2009?

时间:2022-09-05 01:38:01

2008年底到2009年初,从盛大的开业典礼到隆重的旗舰店揭幕仪式,很多迹象都表明嘉康利(中国)在经历了一些负面阻力后,立志要在2009年开创新局面。

从2005年11月在华成立分公司并投资建厂,到2007年3月获批拿牌,再到2008年3月通过直销网点核查备案,嘉康利的中国行开局得出奇的顺利,让人们在揣摩该公司深厚背景的同时,更期待这个号称“全美排名第一的天然营养品公司”将在中国直销市场创造什么样的神奇。

2008年底到2009年初,从盛大的开业典礼到隆重的旗舰店揭幕仪式,很多迹象都表明嘉康利(中国)在经历了一些负面阻力后,立志要在2009年开创新局面。

嘉康利的中国雄心

2008年12月7日,嘉康利(中国)首家旗舰店在北京隆重开业,嘉康利(中国)总裁李集祥、嘉康利公司国际事业部业务总裁李察生和嘉康利(中国)名誉董事长何立强等3位高层共同为该旗舰店揭幕,并为150多名获得该公司业务晋级奖的经销商代表颁奖。据称,当天有200多位经销商参加该旗舰店揭幕仪式,现场气氛热烈,该旗舰店的揭幕标志着嘉康利(中国)的正式起盘。

在揭幕仪式上,嘉康利(中国)总经理李集祥称,嘉康利(中国)从11月1日开始接受具有法人资质的经销商注册,到12月7日,已经有1500家注册经销商加入了嘉康利的阵营。预计到2009年春,嘉康利完成1万家经销商的注册工作,到2009年底,预计完成经销商注册10万家。嘉康利董事长罗杰・巴纳特在通过幻灯片庆贺嘉康利(中国)首家旗舰店开业的同时称,截止目前,嘉康利公司已经在全球发放了累计40亿美元奖金。他还豪迈地表示,希望未来可以给中国区的经销商发放40亿人民币的奖金。会后,李察生还向与会经销商透露,罗杰・巴纳特将于今年3月到中国与经销商代表见面。同时,嘉康利总部也为中国市场的开拓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计划。

首家旗舰店开业带来的利好其实早就开始预热了。2008年11月1日,按照嘉康利在华营业时间表,经销商们已经大量开始在公司下单拿货,嘉康利公司和各个团队也开始陆续组织经销商培训……在一位经销商提供的1421团队12月的培训表上,每天都安排有两至三节培训课,每周有一次公司会议,还有圣诞节等相应的节日活动。经销商们都表示对公司现在的运作很满意,对未来也是充满了信心。

正式投产的新基地也为这些经销商增添了不少动力。12月2日,有消息称嘉康利(中国)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的两个生产工厂已经正式投产,第三个工厂也在筹备中。据悉,从2005年开始,嘉康利相继投资1.6亿元用于成立中国分公司和在北京建厂。

问题与希望并存

凭借享誉美国52年的良好口碑,嘉康利使得业界人士也纷纷看好其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前景。然而去年业内盛传的嘉康利(中国)开业前就存在前期管理的无序、抢线问题比较突出……,也让人们看到了嘉康利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毫无坎坷。

据记者调查,之前在嘉康利(中国)开业前曝出的“抢线风波”,如今几乎已经导致原环球国际中国团队全线退出嘉康利在华业务。原嘉康利环球国际的一位崔姓经销商告诉记者,嘉康利(中国)的奖励制度实质是将给经销商的奖励转为优惠给了顾客,在顾客得到实惠的同时却使得经销商的利润相应降低。崔女士说,“销售达到600PV的奖励只有区区18块人民币,忙前忙后,所得奖励却比美国制度少很多,经销商当然不愿意。”崔女士还提到嘉康利(中国)推行的“快速进阶奖”,“公司规定凡在3个月内营业额达到150万元的经销商可获得丰厚奖金,谁能这么快就做到150万?所以奖金只被少数通过‘抢线’达到业绩快速增长的经销商分走,下面的经销商却没有获得应该有的利润。”崔女士认为,对于抢线公司不仅没有及时出面处理,还推出这个“快速进阶奖”鼓励这种行为,这着实让环球国际的经销商想不通。

但崔女士对嘉康利还是有感情的。在与记者的交流中,她称自己只是离开了嘉康利(中国),而并没有放弃嘉康利事业,她正通过在美国的朋友继续购买嘉康利产品自行经营。同时,崔女士也表示相信嘉康利(中国)的领导层会及时倾听下层经销商的声音。

除了营销团队的问题,并不丰富的产品种类也有可能为嘉康利(中国)的蓬勃发展制造一些障碍。据了解,嘉康利(中国)在京生产基地只生产清洁用品系列,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保健类产品实际上仍然是进口美国嘉康利生产的,运达中国后在北京的工厂里换标、贴牌,然后按单发货给经销商。

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称,他在2008年11月底的一次进货过程中发现所进的“嘉康利维特力综合营养片”批号竟然是2007年。“虽然公司的退换货制度很明确,但由于我人在西安,退还少量货物会提高成本,所以那几瓶批号比较老的,我就只有自己用了。”这位自称从事直销10余年的经销商对记者表达了对嘉康利的看法,“尽管嘉康利的保健产品口碑很好,但由于在华销售的种类不多,相比安利等企业齐备的保健品种类,嘉康利要迅速打开中国市场还需要尽快促进本土化产销链带的形成。”

以上两个问题对于一个刚刚开盘的直销企业来说是十分棘手的,不知道嘉康利(中国)的领导层能否顺利应对。

不断跳跃的李集祥

当然,解决目前嘉康利问题的重任主要落在了嘉康利(中国)公司总经理李集祥身上。他在中国直销界的经历颇具戏剧性。

李集祥原籍山东,在台湾长大,父母于1949年后迁到台湾定居。李集祥25岁就开始做直销,从“冷拜访”开始,推销影印机和汽车贴膜等产品,经历过几个直销公司。

14年前,李集祥到中国大陆发展,瞄准的也是直销领域。1995年到1997年,李集祥在雅芳公司工作,主要帮助公司开拓华北和华中市场。不久,他跳槽到当时更有吸引力的安利公司,也是负责华北市场的开发。

1998年,因为国家全面禁止直销活动,以单层次直销为基础的雅芳顺势转型为店铺直营,而安利等以多层次直销为基础的企业前途叵测。审时度势之后,1999年,李集祥再次选择回到雅芳公司。

此后的李集祥陪伴雅芳(中国)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经历了雅芳店铺的暴增,也见证了雅芳首张直销牌照的获取。但在雅芳获得直销牌照后,因为急于利用政策优势在新直销领域获得优势,采取了比较激进的回归直销策略,让市场暂时出现一些波动。

就在这个时候,非常有望获得中国直销牌照的美资巨头嘉康利找到了他。经过多方位比较和权衡,2007年1月1日,李集祥跳槽嘉康利(中国)出任其北方区总经理。李集祥认为,公司的“单纯”与否是他选择公司的重要条件,“选择嘉康利,就是因为它‘单纯’。嘉康利没有激烈的斗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经过一年多的运作,虽然业绩上的突破还有待时间来检验,但李集祥至少击败了自己其他潜在的竞争对手,成功晋级嘉康利(中国)总经理。

看来,虽然李集祥统领一个公司的先例之前还未出现过,但至少他在中国直销业还是有相当丰富的经历。

高调的2009策略

2009年1月2日,嘉康利(中国)在北京旗舰店举行了正式运营后的首次招商会。来自北京、天津、上海,以及河南等地的近百名经销商参加了这次招商会。会上嘉康利(中国)总经理李集祥做了长达1个多小时的演讲,向与会经销商介绍了嘉康利(中国)2009年的一些发展计划和营销方略。

他认为在直销业发展加速的今天,必须放弃以前大部分直销企业那种“聚沙成塔”的营销策略,换之以“点石成金”的高效手段,才能立足市场。李集祥口中的“点石成金”策略,就是要针对一些有广泛人脉资源的客户,以一位朋友的身份对待客户。

“‘聚沙成塔’的方式已经过时,当‘洪水’来临的时候再大的沙塔也会不复存在。”李集祥表示,当嘉康利的理念获得客户的认可,该客户自然而然地就会持续不断地使用嘉康利的产品并向别人推荐。

在招商会上,李集祥还透露了2009年嘉康利(中国)将进行一系列的品牌推广活动。他表示,嘉康利的200多种产品将会陆续登陆中国市场,其中“纤奇”系列和“抗干扰素”会成为嘉康利的拳头产品。

“4月,嘉康利减重产品的研发专家Dr.Jamie会来到中国做巡回演讲。”李集祥表示,“因为直销巨头A公司没有减重类的产品,以Dr.Jamie为核心的的H公司研发小组开发了一系列减重产品,成功帮助H公司在市场夹缝中打出了一片江山。而后,Dr.Jamie来到嘉康利,开发出了可以称为‘H公司减重产品升级版’的‘纤奇’系列,这个系列的产品将会是嘉康利开拓全国市场的拳头产品。”

针对有经销商反应嘉康利在中国销售的大豆蛋白粉标有“转基因”成分,李集祥解释道:“该产品主要原料的大豆是非转基因大豆,但该产品添加的香料在转基因检测中呈阳性。实际上该产品的转基因成分含量是低于美国和国际标准的,因此在美国销售的产品都没有注明含转基因。但因为中国的技术没达到这种水平,只能测出转基因呈阳性但无法确定具体的含量,所以中国政府要求一律都要注明含转基因成分。”

看来,李集祥的管理风格还是偏于强硬和高调的,不知道他丰富的从业经验能否让嘉康利(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难题迎刃而解。

2009年的嘉康利(中国)能否披荆斩棘,在中国市场开拓出一片自己的天空,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不同性格直销人与客户的沟通技巧 下一篇:克缇惊现民间无店铺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