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背后:大数据才是真金

时间:2022-09-05 12:45:04

可穿戴背后:大数据才是真金

社区与数据,是未来可穿戴设备公司的必修课。

当苹果CEO库克在2014年秋季新品会上宣布全新的产品Apple Watch时,“手腕上的战争”已是硝烟弥漫,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智能手表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有评论指出,手腕争夺战背后事实上是大数据的争夺。

如果说今天这个时代,社交网站清楚你的人脉关系、输入法熟悉你的语言习惯、搜索引擎了解你的知识背景、电商网站掌握你的购物记录,这些互联网上的数据叠加在一起就可以勾勒出一个你的轮廓。但这还不够,想要得到一个自己的清晰形象,还需要更加翔实的数据去填补这个轮廓中的细节。想要得到这些翔实的数据,必须依靠穿戴设备来帮忙。

映趣科技是手腕争夺战战场上的一员,它们的inWatch系列产品是“可插SIM卡的手表”。发源于深圳华强北的inWatch前身是三家公司,分别是硬件、软件外包和设计公司。2012年,王小彬带着70多个员工,创建了这家智能手表公司。

映趣科技的团队成员有来自于中兴、华为的具备十几年手机方案经验的硬件工程师,也有来自于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在工艺设计方面有多年经验。当团队考虑做软硬结合的产品时,面临在手机、手环、眼镜、手表等各种设备间选择,最终基于对未来的评估选择做智能手腕。

在映趣科技联合创始人罗映波看来,智能手表是天然的数据采集器,采集的数据具有连续性,同时因为佩戴在手上,智能手表采集的数据也更加精准。

映趣科技采用的多条产品线战略,针对不同人士的需求开发了具备不同功能的智能手表产品,例如他们专门为儿童设计的inWatch Kid和专为老人设计的inWatch Health Care。“我们认为不可能存在一款产品面对所有需求,用户需要智能手表的理由特别细分化,有的是为了记步,有的是为了日程管理,也有的只是为了健康管理。”罗映波说。

对于穿戴设备来说,采集数据仅仅是第一步,后面还需要“激活”这些数据。例如在运动健康领域,用户需要的不只是对运动数据的简单记录和换算,运动数据如何与用户的健康状况打通,如何利用社交的方式激励用户更多地参与锻炼,这些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对释放用户数据价值方式的探索绝不比开发一款设备轻松。

根据映趣科技官网宣传,其最新产品inWatch π能够自动识别走路、跑步、游泳等运动类型,根据不同状态对运动数据进行分析,精准记录每天运动量及消耗。可以记录并存储长达七天的运动、睡眠及健康数据,并在与手机连接时将数据同步至手机。可以记录每天入睡、深度睡眠及浅度睡眠时间。

在采集数据后,inWatch π,综合分析睡眠质量,智能选取唤醒时间;同时可以通过分析日常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给出有针对性的专业健康计划,并及时提醒。

这些只是数据的初级应用。一位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当下流行的测运动指数、睡眠质量的智能手环,还是将要进军智慧医疗的监测身体状况的各类硬件及应用,可穿戴设备都仍然只是反馈给用户单一个体的一些表象数据,这不仅导致用户黏性低,而且对于收集来的数据本身而言,更是一种“令人发指”的浪费。

MIT人类动力实验室主任,可穿戴设备先驱,全球七大权威大数据专家之一阿莱克斯・彭特兰说,“我觉得真正的可穿戴设备的未来,不是衡量自己,而是要测量你和其他人的互动,测量你作为一个社会性的动物的方方面面。” 有了这些数据,人们就可以改变社交关系的模式,从而改善社会效率。

罗映波是上述观点的拥护者。他表示映趣科技的多条产品线最终会形成一个生态圈。“我们会搭建云服务,接下去还会有自己的操作系统。用户使用不同inWatch产品的所有数据和社交关系最终搭载在映趣科技的云服务平台上。” 罗映波认为,如果只有一个智能手表,那它只是用户的智能采集器,只有实现数据的分享,才能形成真正智能生活的场景。

罗映波透露,在完成第一阶段针对不同用户推不同产品后,映趣科技会构建完善的操作系统、账户体系、应用服务,让用户和平台产生互动。同时,映趣科技还会和其他智能设备合作,从而实现其对未来智能生活的展望。

上一篇: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下一篇:翻译特性视域下的汉语文化词语英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