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学诗赋,是为“争宠”?

时间:2022-09-05 12:25:00

玩命学诗词歌赋 只为争当网游“后宫妃子”

“还不赶快给皇上请安。”在一个名为“康熙时代”的QQ群中,一位新玩家刚用笑脸表情给大家打招呼,便被网友“年庚尧”呵斥,当玩家“识相”地打出“民女叩见皇上,还望皇上恕民女鲁莽”的话语,才得到“清圣祖康熙”的原谅,随即她被要求前去接受“考试”。

据了解,“后宫”群内的考试,是各成员晋级获得更高“地位”的重要方法。“后宫”考试题一般在群空间。内容以习作宫怨诗、朝廷知识问答为主,还包括类似于“新进宫的秀女与妃嫔撞衫该如何应对通过”的问题,经过系列考核之后,群内成员可提升等级,还有机会获得皇上的赐名。

网友:学勾心斗角很无聊

没有建造精彩的动画场景及音乐音效,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小的平台,这种在良多游戏玩家眼里甚至无法称之为游戏的游戏,为何会让如此多的90后沉浸其中?百度贴吧的查询拜访中显示,跨越7成网友对于“后宫游戏”的风行表示不理解。

网友“过客007”:“后宫群”在满足90后的自我膨胀心态,因为所有工具都是群主(所谓的皇帝)一人说了算。

“大步向前”:90后也太无聊了,而且从小就学得这么勾心斗角,以后还有哪个敢和他们接触,就让社会跳过他们。

“小优”:后宫游戏只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仅仅是一种文字游戏加角色扮演,是一个可以放松心情的世界,没必要令大家如此抵触。况且我们通过这个来修炼自身素质,和别人无关。

“行吟”:这种方式传播了一种奴性思想,这种后宫游戏,把属于封建时代的奴性带到了当代。

一位母亲的思疑:初中女儿为网游吃苦进修古诗词

“原本只能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妃嫔争斗场景,居然在一个名为‘宁清宫’的‘后宫游戏’中常见,而且女儿身在其中,乐此不疲。”

近日,一位焦心的母亲在网上发帖乞助,她思疑和担忧的恰是时下在90后女孩中很风行的“后宫游戏”。

“差不多有半年时间,今年读初二的女儿偶然时不时地会问我一些古代文学问题,并试着动笔写一些小诗。我感到很是意外,因为女儿原本对语文毫无兴趣,特别是古诗,每次背书都叫苦连天。要不是我偶然在女儿电脑中发现了‘后宫游戏’的页面,至今还被蒙在鼓里。”

“这种游戏很具有隐藏性,因为没有任何画面,只是纯文字游戏。所以根本没引起我的警戒,我一向觉得她是在网上与同窗谈论古文。据女儿说,她刚起头玩游戏时,只是个‘侍女’。现在的方向却是进级做‘贵妃’,去伺候虚拟游戏中的‘皇上’。而且伺候‘皇上’是全方位,甚至搜罗寝息、生孩子,作为母亲,我觉得这些内容对于90后女孩不是特别适合。”

让王女士稍微安心的是,“寝息”、“生孩子”只是虚拟内容,并没有现实的行为。而且不可否认的是,为了“进级”,女儿自学了不少古诗词和历史常识。此外王女士发现,女儿在待人接物也学会了礼让三分。

对此王女士感觉十分疑惑:“为了对‘后宫游戏’有所了解,我研究了相关资料,发现游戏中存在着不少负面成分,这让我有些担忧。”

90后:喜欢这种被人尊崇的感觉

面临成年人对“后宫游戏”的质疑声,良多90后无法理解。“‘后宫游戏’只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仅仅是一种文字游戏加角色饰演,是一个可以放松精神的世界,没必要令‘巨匠’如斯抵触。况且我们经由这个过程来修炼自身素质,和别人无关。”

“后宫游戏”的支持者莫莫在“夜倾情宫”里是一名正三品秀女,今年17岁。她认为所谓的宫斗并没有恶意,如此创意值得推崇。“宫斗也需要聪明和文笔,你对清史不体味,说不定进去不到5分钟就会被赶出群。相反,你想要在里面呆下来就必需增强自己的文化历史常识,而且所作诗词必需是原创,也算对能力的磨炼。”

1990年出生的天津玩家李萌(化名)在游戏中是一名秀女,她表示自己以前就非常喜欢看古装剧。“感觉每天都在演戏,很过瘾”,她说,这个群里所有的人都是煞有介事地用古文说话,让从小渴望当演员的她,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快乐。

声音

文学专家:有误入歧途的隐患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国际知名楚辞研究专家黄中模认为,这种游戏里,后妃成群成了游戏中“皇帝”最大的荣耀,却不知后妃始终是男权社会的附属,但却有这么多的青少年不加甄别地接受了其中的一些消极影响,这是当前必须重视的社会现象之一。

至于所谓“加强自己的文学历史知识,也可以锻炼文笔”等说法,则是一些托词。古典诗词作为我国文化的精华,讲究格律严谨、语言凝练,对古典诗词的格律原理和规则不经过一番艰苦学习是很难掌握的。

在网上查到一位90后参与者作的诗:“何故乱君心/爱尽满清/独怜十月秋弥中/欣欣释梦归幻真”,这种诗满含“宫怨”,充满落后思想,具有乱用词句、不谐音律与文理不通的毛病。

因此,黄教授认为,这种游戏有将90后青少年引入歧途的隐患,学校和家长应该重视起来,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引导,教育他们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刘新平表示:“现在银幕、荧屏和其它文学作品成了皇帝的汇聚之地,鼓吹皇帝富贵极致、皇权登峰造极。再加上无所不在的以皇家行动措施为名义的广告铺天盖地,‘后宫游戏’的呈现,恰是孩子们经由过程对影视剧的模拟,将他们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观察本能地表达出来,他们爱幻想,可能会做出一些不适合现实的工作。但他们也很敏感,在收集中成立QQ群或贴吧,是但愿借此作为自我的表达平台。”

刘新平认为,“后宫游戏”的风行也恰恰吐露出相关部门的缺席。“教育部门、学校甚至家长都应该思虑,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一款纯文字游戏能够吸引孩子?为什么家长和教员三令五申都达不到的进修下场,却抵不过一款游戏能够让孩子乖乖地去进修如此艰深的传统文学?问题的关键就是怎么指导,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教育孩子,只要方法正确、渠道对路,即使是‘死板无味’的常识,孩子们也能学得有滋有味,从被动学变为自动学。”

上一篇:青春语录 第6期 下一篇:青少年,请珍爱你的视界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