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的抗战“小龙”

时间:2022-09-04 08:17:40

简介

维克斯水陆坦克的正式全名是“维克斯-卡登·洛伊德水陆两栖轻型坦克”。该车由英国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于1931年研发,中国广东省政府于1933年、中国中央政府于1934年分别购入。带着“龙”字的维克斯水陆坦克虽然战历不多,但其屡屡现身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画报,仿佛在呼吁“龙的传人,我们一起抗战到底”,对国人来说意义颇大。现在每每看到这些画报,都会激起笔者对战时中国军民和维克斯水陆坦克的无限敬意,这也促使笔者下定决心,克服没有模型套件的困难,完全自制一辆1/35维克斯水陆坦克。

本次制作的主角,1937年中国装甲兵团战车营第二连(即“龙”连)的维克斯水陆坦克,模型原材料为塑胶、金属板材和人造树脂。使用金属板材的原因是希望做一个坚固的蓝本,以便未来复制树脂件礼赠友人。拙作在精细度上不免欠佳,照片拍摄也不甚专业,望读者多多包涵。

一、制作过程

1/35简易线图

虽然维克斯水陆坦克曾在上世纪30年代初颇受国际关注,但没有线图公开流传于世,因此只能根据公开易得的尺寸数据,先自制线图。值得一提的是,该车机枪塔与维克斯6吨坦克(双机枪塔型)所用的相同,因此能以这个形状尺寸都清楚的机枪塔作为基准,结合多张照片对比,确定1/35简易线图。这个步骤必须极为谨慎,因为最终模型是否仿真,便是由这个步骤确立基调,所以必须反复将线图与不同照片进行比对和校正。不同照片的拍摄角度和焦距也必须予以考虑,尽可能消除视差影响。

车身

根据绘出的简易线图切割塑胶板,经过假组合与细微调整后,车体初步成形。此时切记再次对比实车照片,验证模型车体各部位的形状大小是否正确,必要时还对这个假组车体拍摄一些相同角度和焦距的照片,与历史影像进行校对,修改所有具明显差异的地方直至满意。

经过修正的假组车体拆分后,下一步便根据这些塑胶板切割出铜片,焊接成坚固的车体,这便是能翻制树脂模具的母件,而翻模之后的树脂车体则用于此后的工序。

这样翻模所得的树脂车体一定会有不少小缺陷,不用害怕,再次校对修正即可,切除多余的部位,添补过小的部位等等。树脂车体修正完成后,填充其表面裂纹,进行打磨,准备添加那500多个形状大小不一的合金铆钉,开始苦难的行军。

机枪塔 / 悬挂系统

因为维克斯6吨坦克的机枪塔线图现成易得,所以这部分的制作相对很简单,无需赘述。

而悬挂系统非常考验功夫——悬挂轮架上部是用一小段一小段微微弯曲的铜片堆叠而成;轮架下部则以环氧树脂ab胶塑形,外加铜片围绕其边沿定形;然后用铜线将上下两部分系到一起,再加块小铜片最终固定完成。

主动轮同样以环氧树脂ab胶塑成,并考虑到未来复制需要,其周边采用钢制齿圈。负重轮有两种选择——(1)借用田宫模型英军布伦机枪车Universal Carrier的负重轮,但其直径需改小1.8毫米;笔者认为此举所需工程量太大,不如(2)以塑胶板和橡胶圈自制。

其它部件

车身两侧的水密浮箱和工具箱都是长方形的,用塑胶条很容易完成;

车尾水上转向装置的筒形护罩和螺旋桨以环氧树脂ab胶塑成,也可用旧零件修改;

驾驶员舱盖用铝片做母件,成形后翻模为树脂部件;

履带以环氧树脂ab胶塑成一段后,翻模制作足够数量的树脂部件。

二、涂装

中国的维克斯水陆坦克沿用英国原厂的四色迷彩,由黄、绿、棕、灰四色,外加黑边围绕构成。“龙”连的维克斯水陆坦克在机枪塔左侧有一个顔真卿体的 “龙” 字,其外框形状按该连各单位分别不同;机枪塔右侧有一个双位数字表示车号,其外框形状与与“龙”字的相同。笔者选择涂装的是连部指挥车,即机枪塔左侧带红盾形外框的“龙”字,右侧带红盾形外框的“86”。

上色时, 先用浅灰色打底,而后依次用暗绿、浅黄和暗棕色喷出迷彩,最后用笔涂上色块周围的黑边。在干扫和旧化时,整车的上部浅些,侧面深些,以突出立体感,使色彩在视觉上更丰富。

结语

笔者深望拙作能抛砖引玉,与越来越多的同好共享改造自制模型的乐趣和经验。一开始不要太介意自身的技艺水平,重要的是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有毅力,坚持尝试和改进的努力,就能逐渐使自身创造力得以实现,在填补市售模型产品空白的同时,也磨练提升了自己的人生。

上一篇:夏天里的圣诞节 下一篇:“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