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装置焦碳塔热电偶断裂分析

时间:2022-09-04 06:02:47

焦化装置焦碳塔热电偶断裂分析

摘 要:利用金相、显微硬度等手段对发生断裂的焦碳塔热电偶316L的组织进行分析,发现组织中析中大量σ相,显微组织硬度大于正常的316L组织,在振动及温变等应力的作用下,沿σ相产生裂纹,扩展后发生断裂;同时热电偶套管内壁晶间腐蚀也是诱发裂纹产生断裂的一个原因。

关键词:热电偶 ;316L;断裂;σ相;

中图分类号:TE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引言

某炼油厂120万吨年生产能力的焦化装置焦碳塔,2012年11月投入使用,2013年4月发生热电偶插管根部断裂,高温渣油喷出事故。该热电偶位置为进料线处,工作温度为80-490℃变化,24小时为一个变化周期,介质为0.3MPa的焦化渣油,热电偶附近有冷却水的水锤振动,而且还有焦粉的冲击。断裂的热电偶材质为316L,套管为棒料钻孔加工成形,然后法兰与套管承插式焊接,并采用堆焊形式。

一、化学成分分析

对断裂的热电偶套管及法兰进行了化学元素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除Mo元素略低于316L的标准外,其余元素含均在合格范围内,但大多在合格的下限,材料元素基本合格。排除了材料元素含量对断裂的影响。

二、金相分析

对断裂的热电偶进行金相取样分析,取样部位为距断口10mm处的套管横截面,图1为管壁中间位置的金相组织形貌,显示为奥氏体组织,晶内有滑移线及滑移台阶,在晶界及晶内滑移线上有块状及条状σ铁素体相析出,及部分晶界有碳化物析出。图2为靠近套管内表壁的金相组织形貌,显示为奥氏体组织,晶内有滑移线及滑移台阶,在晶界及晶内滑移线上有块状及条状σ铁素体相析出,同时晶界有晶间腐蚀。

三、显微硬度分析

我们对在含有σ相的金相试样上进行了显微硬度测试,硬度值在HV200-HV268之间变化,值高于316L钢奥氏体组织的硬度(HV180左右),在σ相析出比较多的地方显微硬度值稍高,σ相析出比较少的地方显微硬度略低不能完全的打在σ相,总体显微硬度值匀高于奥氏体的硬度。说明有σ相存在,纯σ相硬度值在HV700-1000之间[1]。

四、分析

此热电偶加工过程中套管为未经固溶处理的316L棒料钻孔,钻孔后进行酸洗工艺,进行清洗孔内冷却油脂;套管与法兰为承插式多层堆焊焊接,而断裂处为法兰与套管的连接的根部,离堆焊层很近,堆焊的反复焊接的过程中,温度刚好处σ相的析出范围内[2],σ相是一种复杂四方结构的铁-铬化合物,在316L不锈钢中,σ相会富含铬、钼、硅等元素。σ相的析出会造成材料的韧性降低,硬度升高[3]。而套管组织中的σ相很可能是在堆焊过程中,在高温区停留时间过长造成的σ相析出。由于σ相硬而脆,析出过程中引起体积膨胀,引起晶界产生微裂纹,在外界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扩展直至开裂,而此热电偶的工况为80-490℃交变温度变化,会生产交变应力,并伴有冷却水生产的水锤冲击振动,符合生产振动应力的条件,而且还有焦粉的冲击应力存在。这是引起裂纹扩展的主因,另外由于套管内壁加工过程中进行了酸洗工艺,套管内表面发生了晶间腐蚀,也是诱发其微裂纹开裂的辅助原因。

五、结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由于套管采用未经固溶热处理的棒材进行钻孔加工而成,与法兰焊接采用承插式堆焊焊接,反复的多次焊接造成套管在σ相析出的敏感温度停留时间过长,σ相析出,造成组织脆化,形成微裂纹。

(二)对316L不锈钢使用了酸洗工艺,造成套管内表面形成晶间腐蚀,降低了材料抗腐蚀强度,使晶界上的强度降低,诱发裂纹的产生;

(三)该焦碳塔进料口处的工况比较恶劣,伴有水锤的冲击振动,温度的剧烈交替变化,使热电偶会产生各种应力,加速了微裂纹的扩展,直致断裂。

参考文献:

[1]黄振东.钢铁金相图谱[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5:479-480

[2]张家伟,黄美平,胡传顺,等.σ相对双相不锈钢堆焊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7,36(19):7-9

[3]孙金贵,叶锐曾,葛占英,等.σ相X光衍射定量相分析[J].冶金分析:1986,6(5):53-55

上一篇:学前英语教育研究状况及建议 下一篇:如何以新的理念,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