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不等于浅阅读

时间:2022-09-04 03:57:21

数字阅读不等于浅阅读

要想弄明白数字阅读是不是浅阅读,首先要对数字阅读、浅阅读、深阅读的概念进行一个界定。应该说现在对这些概念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说法。笔者认为,数字阅读就是通过电子显示屏阅读以二进位制方式存储的图书,以此看来,只要是通过屏阅读都是数字阅读。如,利用手机阅读、iPad阅读、台式电脑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都是数字阅读。浅阅读应该是碎片化、表层化阅读,如微博阅读、短讯阅读等。深阅读应该是带有思考、研究色彩的阅读。

时下,很多人在谈论数字阅读时往往喜欢将数字阅读等同于浅阅读,应该说这是一种偏见。从现有的技术来讲,凡是纸质的出版物都可以数字化,严肃学术读物也有很多已经数字化,很多图书馆的图书已经数字化,国家图书馆的图书也已经数字化,并且购置了几十万册的数字图书。励德·爱斯唯尔、清华知网的期刊文章数据库都是十分严肃的读物,学术性全球一流,很多学者都是通过阅读他们的在线数据库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的,怎么能说数字阅读等于浅阅读呢?

现在在纸质书上能够完成的阅读,数字图书都能够完成,这一点毋庸置疑。至于显示屏对眼睛的伤害,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很快得到解决。在Kindle、汉王的电子水阅读器上阅读已经和纸质阅读没有太大的区别。彩色电子纸的发明与改进会很快解决这一问题。黑白电子纸已经十分成熟,在电子书阅读器上的阅读和传统纸书阅读已经差别不大。事实上,大家正在进行深度阅读,许多研究人员的研究资料来自于数字阅读,很多学术著作都有数字版,大家都可以在网上阅读。难道说这是浅阅读!很多学者现在不去图书馆,在家里通过网络就可以读到自己想读的书,难道他们都是浅阅读?

数字阅读确有浅质化的品种,比如说微博阅读等,但是这些不等于数字阅读的全部。不是说数字化就等于浅阅读。应该说,阅读的深浅与纸质还是数字等介质无关,和阅读人、阅读内容有关。周国平先生说:“纸质产品和数字化产品只是形式不同,关键在内涵,从网络上读孑L子和柏拉图与从纸质书上读没有本质区别。”(周国平《世上并无浅阅读》:)

尽管深阅读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概念,但古籍学术阅读是深阅读应该是无疑的。现在已经有很多古籍类数据库,如国学宝典、北京爱如生古籍数据库等,很多研究古代文学、古代历史的学者不需要买纸质书,他们主要是通过在线形式阅读古籍数据库中的图书,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适应了数字阅读,难道说这些古代文学、古代历史研究者的阅读是浅阅读?如果他们的阅读都算不上深阅读,那我们还有几人的阅读是深阅读呢?现在欧美的很多学术期刊已经不再出版纸本,读者订阅后杂志社发送的都是电子期刊,大家也已经习惯了。这些阅读也应该是深度阅读的一种,而不应该划到浅阅读当中去。

从技术上来讲,现在几十万字的书通过数字阅读也没有什么困难,在Kindle、汉王的电子书阅读器上都可以实现,和纸书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可以做书签、批注等,又能检索,一本电子书阅读器中可以存储上万本书,实在是很方便的。

至于说微博阅读是一种浅阅读,只能说数字阅读提供了各种阅读可能,这就像一本书一样,你可以简单翻翻,也可以细细读一遍,同样可以深度地研究它,读它几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而不宜一概地说数字阅读是浅阅读。

由于年龄或其他原因,我们较为喜欢纸质书,这无可厚非,但是这不是我们排斥数字图书的理由。我们把数字阅读放在整个人类的几千年阅读史上来看,就一目了然了。在竹简书被代替的时候,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很多人尤其是文人、官员认为纸质书易损毁,不庄重,不典雅,所以宁愿使用竹简书。东晋时有一个皇帝桓玄(公元569—404年)为此专门下令禁用竹简,并专门颁布诏书:“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因为当时的纸,都染有一种黄色。竹简书才退出历史领域。数字图书代替纸质书也会是同样一种情况。数字图书代替纸质图书是大势所趋,不会因为我们对纸质书感情较深就避免被代替的命运。我们需要适应,需要改变认识。

总之,数字图书提供了各种阅读可能,我们切不可因为感情的因素一味地将数字阅读称之为浅阅读,那是不准确的,也是难以服人的。

上一篇:以新思维,打造好童书 下一篇:想法 情绪 欲望决定了生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