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探析

时间:2022-09-04 01:48:12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探析

[摘 要] 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方法的探讨对于高等学的教育者而言是个永恒的课题。本文提出了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意义,界定了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分析了目前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了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框架。

[关键词] 案例分析; 互动式教学;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097- 02

1 引 言

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显然已不符合现代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现阶段最关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斯卡特金(1982)说过:“我们已经建立了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性情感的粮食太少了,因而引起了许多学生学习的苦恼、恐惧或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学习。”特别是在如今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应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旨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故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互动式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做到这些,它把学生真正置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地位,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展开,其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单向知识传递方式,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与信息的双向流动,从而激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如果说互动式教学法是个纲,案例就是里面的真材实料。

2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界定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法,早在1918年就在哈佛大学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模式被运用。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发展,曾被誉为该校的法宝。这种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教师问,学生答的机械样式,而是通过师生双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通过互动式案例教学模式,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李春意、陈洁(2011)研究认为: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法是建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上,仅以“黑板+粉笔”为媒介,单纯采用纸质的教学素材,通过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来讲授知识的过程,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更忽略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教学案例互动的多元互动因素。而广义的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是建立在现代教学基础设施之上,即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法,应在明确互动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择典型的、具有时效性的、相关联的案例素材,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充分的讨论、辩论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应用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构建严谨的教学框架予以完善。

3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互动模式两极化

互动模式两极化是指在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时要不过于互动,要不呈现互动形式单一的局面。既然传统课堂枯燥、沉闷,互动式教学能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如今的高校课堂上,很多课程就变得游戏化了,在嬉笑怒骂中时光悄悄流逝,也未留下发人深省的观点,过于互动。也有的互动教学存在互动模式单一、互动深度不够的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仍沿袭了传统的互动模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导致课堂上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学生仍随着老师的指挥棒思考,无发散性的的思维,无创新,不存在思想的碰撞,更没有情感与心灵的交融,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空间的创设只是“有形无神”。

3.2 缺乏有效案例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质量取决于课堂所选择的的案例质量,案例质量关系互动式教学的成败。而在实际教学中,尽管很多老师都穿插了不少大小案例,但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学生仍然感觉茫然,没有思路,考试结果很不理想,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仔细分析下来,应该是案例选择不当,缺乏巩固新知识,综合运用旧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的效果,事倍而功半。具体来说,目前互动式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存在如下问题:① 缺乏典型性和代表性。课堂上穿插的案例往往是随手拈来,只能反映某个阶段某个特定知识点上的问题,毫无拓展性和深度可言,再加上一问一答的低级互动模式,学生的思维无法发散,根本达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② 缺乏时效性和关联性。信息时代的都来,这个世界瞬息万变,不可否认以史明鉴,但这个时代更需要前瞻性的眼光,过时的案例对有限的课堂时光是个极大的浪费,一学期下来,案例之间再缺乏一定的关联性,各自为政,对学生系统性知识点的掌握无疑是有害而无利的;③ 缺乏实践性。目前,国内课堂上的案例大都是通过老师杜撰或者媒体被教师收集起来用作课堂所需,而并未像哈佛大学那样建立真实的案例库。消弱了学生的参与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面对媒体披露的事实成为了一名旁观者甚至是八卦者,往往不能对案例结合自身的专业进行深入的剖析,效果减半。

3.3 师生准备不足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课前将讲义下发,设计各个环节的问题,做好总结陈词的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阅读相关案例材料,网上检索信息,并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的准备,甚至应该提前与同学交流,准备问题和观点,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准备不足,学生习惯了填鸭式教育方式,课前无任何准备,只想看老师如何表演,直接导致了互动教学效果无法凸显出来。

4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框架

从而,笔者认为,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不应是放任自流,停留于美好的愿景中,应该形成规范的教学框架。

4.1 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不应是一盘散沙,随性而教,应该在开课之初就明确教学目标及每节课应完成的教学内容,并采集真实案例资料,形成科学规范的案例库。

4.2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发挥。所以,在互动式教学开展中得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在高校校园营造合作共赢的研讨氛围,师生间的联系不仅在课堂,并延伸到课外。

4.3 课堂讲授主要知识点

在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教师的引领作用,仍然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重要理论的讲述,明确相关知识点。

4.4 案例分析

按照教学目标和任务,精选切合主题的案例,同时注意案例的时效性及关联性,争取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提前作充分的准备,利用假期建立围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形成的案例库,设定合理的问题,制作详细的教案,做好必要材料下发的准备,明确学生在参与课堂时需要的知识储备及必要的资料准备。并要求学生分组,就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讨论,当观点出现正反交锋时组织辩论,以实现围绕案例分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5 提供实践的机会

围绕案例分析在课堂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后,尽可能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到公司进行调研,参与上市公司上市咨询课题研究,行业现状及未来等课题研究,并形成相应的分析报告,让学生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查遗补缺,结合实际更好的掌握知识并延续内涵,甚至有所拓展及发现,让互动教学在实践中继续延续。

4.6 主要知识点反馈

在围绕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及时总结关键知识点,拓展思维,提醒学生形成系统性的总结及启示,同时教师也需要立刻做出点评与总结。

5 结 语

从以上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框架可知,不管案例分析多么的重要,它也只是整个互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目标一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我们采用了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来完成《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任务,学生们从网上下载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一个个鲜活的现实故事,典型性、时效性、实践性非常强,彻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非常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并且把学生的学习从有限的四十分钟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课外时间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主动地“逼”学生去熟悉教学内容,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授课的知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要在师生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投入了大量课外时间和精力到图书馆、网上查资料,经常召开小组讨论,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请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性能力,极大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人际沟通的能力。此外,在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心是异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明确,案例库的建立,课堂的组织,课外的交流,及时的归纳总结等都是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付出艰辛的劳动的。因此,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需要师生改变传统观念,共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方正松. 互动式教学: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38-140.

[2] 周毕文,李金林,田作堂. 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分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35-38.

[3] 吴芳. 工商管理课程互动式案例教学探讨[J].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33-39.

上一篇:如何全面提升检验检疫窗口标准化建设水平 下一篇:基于VB的教学专业文档数字化信息平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