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性头痛32例

时间:2022-09-04 11:52:35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性头痛32例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性头痛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临床观察

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性头痛32例,经随访观察其6月的病情变化,疗效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二版)拟订:①头痛可因头位或改变时诱发。②头痛前后或同时多伴有其他脑干短暂性缺血症状,如眩晕,闪辉暗点,黑噱,复视,口面麻木等。③可有轻微的脑干损害体征,如眼球震颤,一侧角膜反射或(和)咽反射的迟钝或消失,平衡障碍或阳性病理反射等。④有明确病因,如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颈椎的增生、外伤或畸形等。⑤脑m流图、颅外段椎动脉多普勒超声、眼震电图等实验室检查阳性。

1.2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63例,为本院2004~2009年就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46~78岁,平均58岁;病程最长25年,最短2月。对照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48~79岁,平均60岁;病程最长23年,最短1月。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每次20rag,每天3次,口服;谷维素片,每次20mg,每天3次,口服。14天为l疗程。

2.2治疗组:除采用上述西药治疗外,口服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5g,赤芍、枳壳各6g,柴胡、甘草各3g。临证酌加羌活,白芷,藁本,细辛等。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14天为l疗程。

3 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随访6月无复发。有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随访6月有复发现象。无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无好转。

3.2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治愈4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1.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4 体会

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义为髓海之所在,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内伤久病人血入络,血脉痹阻,而成瘀血之证。头痛日久,其病理多与瘀血相干。治疗大法以活血祛瘀为主,临证加减化裁。血府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之《医林改错》,主治胸中血瘀证,后世以本方加减,可通治多种血瘀气滞证。本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行;柴胡能升达清阳,桔梗载药上行,合枳壳升降结合,使气行则血行,合生地、当归使祛瘀而不伤阴血,甘草调和诸药。临床随证酌加引经之风药,使药达病所,切中病机,效验信然。如太阳头痛,痛在后脑及颈项,加用羌活、蔓荆子;阳明头痛,痛在前额连于眉棱,加葛根、白芷;厥阴头痛,痛在巅顶连于目,可选用藁本;少阴头痛,疼痛部位广泛,以昏痛,空痛为主,酌加细辛。李中梓《医宗必读》深入阐明了头痛用风药的机理“头痛自有多因,而古方每用风药者何也?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味之薄者,阴中之阳,自地升天者也,在风寒湿者,因为正用;即虚与热亦假亦引经。”现代医学证明,血府逐瘀汤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心功能,抗心律失常,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抗缺氧,镇痛,抗炎,降血脂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尼莫地平是一种Ca2+通道阻滞剂,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显著减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脑损伤。谷维素有有多种生物活性,能调节间脑功能,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改善精神神经失调症状。但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性头痛,具有协同作用,疗效比较理想。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美尼埃病8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