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巡礼之湖北篇

时间:2022-09-04 11:27:24

“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巡礼之湖北篇

寄语先进县

“十五”期间,湖北省残疾人工作坚持 “打基础、求发展、上水平”的工作思路,突出扶助贫困残疾人和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两个重点,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任务,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明显好转,自身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日趋和谐,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设施明显改善,全省残疾人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涌现出了武汉市青山区、黄冈市浠水县、宜昌市枝江市、恩施自治州建始县等一大批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市区,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残疾人工作的全面发展。

武汉市青山区是一个老工业城区,是国家重要钢铁生产基地武钢集团公司所在地;宜昌市的枝江市位于长江中游,是长江三峡和宜昌的东大门;恩施自治州建始县是鄂西边陲的山区县、国家西部地区的贫困县之一;黄冈市浠水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财政穷县。这四个县市区基础条件不同,但在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发展残疾人事业,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解困、维权、文化体育等工作全面开展,残疾人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残疾人服务设施逐步健全,残疾人状况明显改善,残疾人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市、区)。

中国残疾人杂志开辟专栏对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区进行追踪报道,我认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进一步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推广典型,树立榜样,进而推动我省乃至全国“十一五”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必将起到更大的鼓舞和促进作用。

――湖北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 邹成贵

黄岗市浠水县:图说浠水

本刊记者欧阳鸣

2000年,浠水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用行政手段将民政原直属企业民福大厦资产成建制划归县残联。周佑成理事长与县残联的同志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慎重地决定改变原民福大厦主营的餐饮业,而将其改造成为残疾人提供全面服务的综合中心。到2004年,残联同志们为之奋斗了数年的5个公益性项目“聋儿语训”、“弱智儿童康复”、“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盲人保健按摩”、“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全部落户在这两栋毗邻的大楼内。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楼内――

聋儿语训。浠水县残联采用“筑巢引凤”的方法,聘请了原在省残联聋儿语训部工作的一位浠水籍教师回乡创业。几年间,已使57名聋儿开口说话,16名聋儿进入普通小学读书。

弱智儿童康复。还是在那位教师的带领下,又培训了几位当地的青年教师。他们的辛勤努力,已使14名弱智儿童得到较好的康复。

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开设有电车、氧焊、家电维修以及电脑培训等专业,已有617名聋人和肢体残疾人参加了培训,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

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其经营模式为残联提供场所,民营老板投资,实际运作实行的是有偿和无偿服务相结合,满足了残疾人的基本需求。

盲人保健按摩。已有12名盲人在这里得到保健按摩基础性训练,他们其中的佼佼者已经走向深圳创业。省盲协主席潘飞还经常来这里指导。

浠水县残联开展的以上工作,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些年来,浠水县出台大批有关残疾人工作的文件和优惠政策。图为县委书记王楚平和县里其他领导的亲笔批示。

我们只走进了县残联的大楼,只看到了大楼的一隅。实际上,大楼中有更多的故事,大楼外有更壮阔的风景。离浠水不远,就是著名的红安县,中国近代史上走出了数百名将军。浠水县残联的同志远不够将军的级别,但他们同样以将军的气度带领残疾人奔向新生活,同样在从事着一项伟大的事业。

黄岗市浠水县基本情况

浠水县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是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的故乡。全县辖16个乡镇(场、区),版土面积1993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其中残疾人7.2万,占总人口的7.16%。

武汉市青山区:残疾人的家

本刊记者欧阳鸣

其实说起来,全国各地各级残联组织都是残疾人的家,这并非青山区的“专利”,但我却特别想以此来作为这篇写青山区的文章的标题,因为青山区残联给我的那种“家”的感觉实在是太强烈了。

首先是咱的“家门”。那门挺普通,玻璃的,满厚重,却总是敞开着的;进了“家门”就是咱的“堂屋”了,那堂可真够大哟,足有几百平方米,一水儿的水磨石地面,猛一看还真像宾馆的大堂,却没有服务台,没有服务员,没有满墙装模作样挂着的显示世界各地标准时间的钟,却有随处可见的康复器材和无障碍设施,有随意摆放着的沙发椅子和茶几小桌,更有你抬头即可看见的五个大字:残疾人之家。确实啊,这敞开的门,这随意的布置,更像一个你可以随时归来享受的温馨、舒适的家,残疾人的家。

当然,还有“家”中的人。

这就特别要提一下咱的“家长”。“家长”胡晓丽,既有北方女人的心直口快,又有南方女子的细腻沉稳。与胡理事长并非初识了,青山也不是初来,两年前采访武汉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状况时,市残联的同志就曾经特意将我们引见给青山,拜会过胡理事长。但那次只是走马观花,记得是参加了一个青山区残联组织的残疾人歌咏比赛,我还作为嘉宾被邀请上台颁过奖呢。尽管来去匆匆,但实际上我在上次已经对青山区残联这个“家”有了印象,对胡晓丽这个“家长”有了印象,由此也可见青山能被评为“十五”期间的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区)绝非偶然。而这次,我能够真正走进这个“家”,深入认识这个“家长”,倾听她眉飞色舞地谈论她的“家事”,自是更为欣然。

胡晓丽是1998年从民政到的残联,初来时干部要填表,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填了民政,这是好面子啊。但好面子的人往往更好强,既然来了,就要干好。胡晓丽首先对她的残联“一班人”(说起“一班人”也好可怜哟,加上她也就三四个人吧)进行了热爱本职工作的教育,可不,不热爱还怎么工作?然后她就像邓小平同志说的,两手抓两手还都挺硬。抓什么?抓募捐。募捐是在社会上进行的,这就扩大了残疾人工作的社会影响;募捐可以募集到急需的资金,这就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不是两全其美?没用两年的时间,胡晓丽他们募集了几十万元的善款,这就是青山区残联的第一桶金了。有了社会认同、有了钱是要为政府分忧、为残疾人办事。真正使青山区残联大展鸿图、名声鹊起的,还是2002年武汉市开始整治残疾人摩托车(当地俗称“麻木”的)。青山区残联利用他们前些年积累的社会经验和与残疾人建立起的互相理解信任的良好关系,配合政府采用各种方法做好“麻木”车主的工作,这个不算条件最好的区居然在全市各区中率先完成了整治工作。

其实青山区残联所做的工作远非我几句话就能概括的。湖北省残联宣文处杨丹珠处长对青山区残联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们就像一个“千手观音”,每只手都有“法器”,每只手都“法力无边”;武汉市残联宣文处吴志刚处长对青山区残联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他们在武汉市各个区中综合实力最强,各项工作都无需上级残联操心,“青山残联无大事”。

而这样一个“无大事”的 “千手观音”,说起来你都可能感到惊讶:他们只有6个人,且其中的两个人还是聘用的!

说起其中的“秘诀”,胡晓丽理事长一脸得意,侃侃而谈:我们有“四化”呀,社会化、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我们有人啊,所有的社区干部都是我们的工作人员!

这“秘诀”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大有周章。青山区辖10个街道,1个管委会,1个农场,107个社区,这些单位不仅都成立了残联、残协,而且各项残疾人工作都有章有法、有声有色。武汉有一句俗语,叫“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那是以前的工作方式;现在,每个单位都是分工明确,资料齐全,每个社区都有一本台帐,“哪一天有什么残疾人节日都知道!”胡晓丽骄傲地说。

这就是“千手观音”的千只手啊,就是靠着这千只手的帮助,青山区残联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此,胡晓丽他们当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他们与各个社区每个月都要召开有关残疾人工作的例会,他们有“慰问专干”的特殊做法――其实也不是花什么钱的事,一句感激的话,一点小小的心意,让那些“专干”们能够感受到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对他们的感恩之心,让他们能够意识到他们的付出心、物两相值,够了。而同样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双向的沟通,用一位普通的社区干部朴实的话说,残联的同志先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对我们的指导很细,为他们(这个“他们”,是残疾人组织,也是残疾人本身吧)服务对自己也是提高。

反正这么说吧,青山的107个社区,个个的残疾人工作都没的挑,个个对残疾人都没的说。胡晓丽跟我“夸了海口”:你定吧,去哪个社区,哪个社区都不用事先打招呼。

我去了新沟桥街道临江社区。没打招呼。

在那里,我结识了临江社区居委会书记梅荣华,结识了新沟桥街道残联理事长沈汉英、残联专干郭江,一水儿的女同志,一水儿的热心人;在那里,我听她们介绍了许多情况:与每一个残疾人签订协议书、承诺书啦,为残疾人减免一些物业费用、赠送优惠购物券啦,将精神病人送进医院、接出医院、免费送医送药上门提供康复指导啦,连社区里的自行车棚要拆迁都要考虑优先照顾残疾人啦……到底都是女人,七嘴八舌的,我都不知该听谁说好了。坐在一旁的胡晓丽理事长大概看出了我的些许尴尬,笑着插话说,她们就是这样,说起残疾人工作就兴奋。

武汉市的一个社区干部,每月的补贴也就五六百元,而一个社区中的工作又有多少项?可梅荣华书记跟我说,她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了残疾人工作。这,我信。这,也更让我感动和感激。

社区中有个脑瘫孩子叫龙龙,18岁了。脑瘫限制了龙龙的许多行动,可他就爱唱个歌。胡晓丽、梅荣华她们听说,千方百计把龙龙送进了社区组织的强音宣传队。龙龙也争气,每天都要走四五十分钟到宣传队去练歌。今年武汉市组织了一场残疾人艺术人才选拔赛,龙龙还拿了个银奖呢。

龙龙现在每天还都要到居委会来,看望那些帮助过他的人,我去的时候他正在。我看见他跟胡理事长亲热地打着招呼,他口齿不太清楚,我问胡理事长龙龙在跟她说什么?胡理事长笑着说,他在叫我“胡婆婆”(武汉方言“奶奶”就是“婆婆”)。接着我指着一旁的年轻的郭江问龙龙你叫她什么?“姨!”这次,我听得清清楚楚。

于是,我忽然就再次有了那种强烈的“家”的感觉。这是一个大家啊!残疾人,残疾人干部,全社会的热心人组成了一个多么和谐的大家庭啊!胡晓丽后来告诉我,今年“三八”节的时候,龙龙还没忘了给她打电话呢,说这话时,她真动了感情,就像一个奶奶对孙子的感情……

后来我才知道,青山区残联办公楼的那个“家”,其实很少有残疾人去――大部分事情都在社区办了;后来我才知道,区委、区政府大院残疾人倒是经常去,还是去“告状”――“告”残联为他们做了多少多少事情……

武汉市青山区基本情况

青山区是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全区面积47.39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钢都花园管理委员会。总人口45.27万,残疾人22000余人。青山区是“一五”计划时期国家投资建设的新型工业基地,是国家重要钢铁生产基地武钢集团公司所在地素有“十里钢城”之美誉。

湖北,有“山”有“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智者各有所好,可见“山”、“水”之间还是有所不同――一收一放,一“楼”一“家”,楼是高楼,家是大家。但其中所盛放的内容都是一致的: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上一篇:“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巡礼之北京篇 下一篇:英国牛津残疾事务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