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内涵

时间:2022-09-04 11:21:00

解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内涵

[论文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奋斗目标;新内涵

[论文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是我党在 经济 社会发展中对全面小康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框架体系、目标要求的充实、完善和提高。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党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要求是基于对

第三,体制目标由“建成完善”调整为“更加完善”。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 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市场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为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协调,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更为良好、有利的制度 环境 和社会条件。

第四,城市化进程由“城镇 人口 比重较大幅度、三大差别逐步扭转”调整为“新 农村 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城市化是第一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集约程度”和生活质量,是现代化的质量表征。按照国际 工业 化的一般标准,城市化(非 农业 人口)比重在60%以上,我国2006年城镇人口比重为44%。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很大,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提高城镇人口比重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任务,不仅要着重解决“三农”问题,加强新农村建设,还要考虑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的空间,城镇化建设,城市规模扩展,以及相关的户籍制度、用工制度、 教育 及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配套。

三、走“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这一顺序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好”讲的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快”讲的是发展的速度,但速度之“快”,基于质量之“好”,“好”是“快”之前提,在“好”的基础上的“快”才是真正意义的、长久不衰的“快”,能够行稳致远。

第一,翻两番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新意是,在谈到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放在了第一位。据有关数据显示,尽管2006年

上一篇:浅析寻找保护金融债权的利器 下一篇: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探究